任艷
摘要:當前隨著素質教育不斷推行,學生們的閱讀理解能力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學生們語言學習和表達能力提升,才能很好地進行多放發(fā)展,為此,就需要學校能夠全方位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強他們的閱讀體驗,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生們對于語言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筆者就現(xiàn)階段我國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議用于構建高校語文課堂。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有效性策略
要想素質教育深入進行,作為基礎課程的語文學科就必須先為學生們打好語言基礎。因為,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直接關系著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就像諺語中所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心中必須有基礎才能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知識的積累,因此,在語文的教學中,閱讀教育又顯得尤為重要。遺憾的是,我國的語文閱讀教育并不理想,因此,如何改善教學中的不足,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加強高效語文課堂地建構,是本文討論的重點內容。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
(一)閱讀教學模式單一,學生的主體地位未能體現(xiàn)
高中的語文課堂,主要考察學生們的閱讀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因此,閱讀大量的材料是積累素材、提升閱讀素養(yǎng)最高效、最直觀的方法。然而,在當前的閱讀教學中,學生們還不是自發(fā)、主動地要求閱讀,而是被迫去閱讀,閱讀的形式、材料都大同小異,使得閱讀教學的效果并不是盡如人意。人是一個復雜的物種,例如閱讀這種語言人們主觀意識參與的活動就需要參與者有足夠的耐心和興趣,否則很難取得成績。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重點不能只放在“教”,重點是要引導學生主動去“學”。教師要避免“重結論、輕過程”的填鴨式教學,這種形式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還會限制學生們的思維。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正確的方法,激發(fā)他們閱讀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要緊緊做到“教”和“學”兩方面,從自身開始改變,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將閱讀當作每日必做之事,久而久之,學生們的習慣養(yǎng)成了,閱讀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二)對閱讀教學重視程度不夠,忽略課外閱讀能力培養(yǎng)
高中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重,為了高考取得好成績,學生們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數(shù)學、英語等科目上,對語文的學習并不十分上心,更不用說大量閱讀。不僅學生如此,部分語文教師對于學生在語文課上寫其他學科作業(yè)的現(xiàn)象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教師自身對于語文的重視程度就不夠,教學時,也主要講解課本知識,并沒有深入挖掘語文閱讀的作用,對學生的閱讀情況不了解、不關心,這樣使得學生更加不重視語文學科,不良的現(xiàn)象在惡性循環(huán)。而現(xiàn)階段,隨著課改的進行,語文的分值占比在增加,語文試卷中,考察學生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寫作能力的部分占了很大比重。因此,引導學生大量閱讀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另一方面也是的為了學生在今后的高考中有更多的優(yōu)勢。
二、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打造高效課堂的有效性策略
(一) 開展群文閱讀教學
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根據(jù)文本的體裁、內容讓學生進行多文本閱讀,進行對比、分析,進行問題的解決,更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從不同的層面和角度對問題進行理解,拓展學生的思路,豐富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提升。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的時候,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理解,幫助學生生成更多的知識。其實,群文閱讀教學是動態(tài)的,多文本之間可以進行互動和知識隨機生成的,學生在進行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會通過對比分析,不斷地提升學生的信息獲取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思考和探究,從而提升學生的評價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
(二) 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避免學生閱讀的無效性,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計劃的制定,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制定相應的閱讀內容和計劃,從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其次,教師對學生的閱讀內容進行指導,讓學生有一個閱讀的目標,比如在進行有關神話主題內容閱讀的時候,學生要對中西方文化中的神話故事進行對比,分析其差異性,從而更能理解基于文化層次上的閱讀內容。最后,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進行引導和參與,與學生進行閱讀內容的互動和交流,對學生提一些知識性的問題,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三) 閱讀評價的有效性
高中語文教師也要做好閱讀的評價工作,對閱讀教學進行反思和改進。按照評價對象來分,可以是教師對學生、學生之間、學生對教師的評價,通過教學評價更有助于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提升學生的閱讀主動性,促進學生閱讀效率的提升,同時也能讓教師發(fā)現(xiàn)閱讀教學中的不足,進行反思和改進,不斷地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評價工具來說,有電子評價、量化表評價等,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閱讀教學的內容,制定相應的閱讀教學評價機制,有效地促進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促進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從而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三、結語
總之,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是提升學生語文水平的有效途徑,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積累與整合知識、獲取與傳播信息、評價與鑒賞能力的有效提升,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有效的閱讀技巧和方法,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素材。通過打造高效的語文閱讀課堂,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許龍梅.語文閱讀教學中背景知識介紹的探究[J].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4,07.
[2]胡蓉.提高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思考[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04.
[3]史小建,樊迎光.語文閱讀教學視角探析[J].語文建設,2014,24.
重慶市酉陽第一中學校? 重慶? 40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