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露露
摘要:在小學教育階段音樂是一門必不可少的重要課程,通過音樂的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挖掘學生的藝術潛能,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自身氣質。但是在我國的農村地區(qū),小學音樂教學的實際教學情況卻不是很樂觀。很多農村學校的管理者和教師都沒有充分地認識到音樂這門課程的教育意義,甚至隨意占用小學音樂課的課時,這些因素嚴重影響了農村小學音樂課程的健康、快速改革。接下來筆者將圍繞農村小學音樂課的有效教學途徑展開探討,希望本人的研究能夠為廣大讀者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和閱讀意義。
關鍵詞:農村小學音樂;有效教學;教學策略
我國的農村地區(qū)相對教學理念落后,教學的設備也存在不足的現(xiàn)象,導致農村小學的音樂教學水平比較低下。具體表現(xiàn)為學校和教師,沒有充分地認識到小學音樂這門課程的教育價值和教育意義,普遍對小學音樂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不足,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學的模式也比較單一枯燥,這些現(xiàn)象都嚴重制約了農村小學音樂教學的快速改革。所以農村小學教師一定要充分地認識到音樂這門課程的教育作用,積極的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展開教學,提高農村小學音樂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有效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一、積極的轉變教學理念
不論是農村的學校管理者還是城市的學校管理者,都普遍將音樂這門課程作為一門休閑課程對待,認為音樂這門課程對學生的升學考試毫無幫助,可學可不學。導致目前的很多教師、家長,甚至學生自己都認為音樂是一門副科,很多人很多的小學學校雖然設置有音樂這門課程的課時,但是小學音樂的課堂時間經(jīng)常會被語文、數(shù)學、英語這些所謂的主課課程所占用。這些現(xiàn)象都嚴重的表明了小學音樂這門課程沒有得到其應有的重視。從音樂這門課程的本質來說,通過音樂的學習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美學素養(yǎng),挖掘學生的藝術潛能,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還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減輕自己的學習壓力,對于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所以農村學校的管理者和教師,都應當積極的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對小學音樂這門課程給予其應有的重視,了解到音樂對學生素質教育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加大對音樂這門課程的教學投入。農村相關的教育管理部門,還可以積極地到農村學校進行小學音樂這門學科教育意義的宣傳,幫助學校的管理者和教師改變將學校課程分為主科和副科的觀念,讓學校的管理者和教師充分地意識到,音樂這門課程是小學教學當中的一門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學課程之一,利用音樂這門課程,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
二、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全新的教學理念之下,小學音樂教師應當充分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真正的交還于學生。積極的轉變自己的教學角色,將自己從教學主導地位的角色轉變?yōu)閷W生音樂活動的組織者和教學的引導者。在教學活動之前積極地進行備課,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求、興趣愛好、音樂水平,以及教學的內容、教學的目標等為學生設計合適的教學活動,保證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連貫性,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活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音樂這門課程產(chǎn)生源源不斷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
例如,在進行遼海版四年級上冊《紅蜻蜓》這一音樂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學生播放關于《紅蜻蜓》的動畫,讓學生初步地對這首歌曲有一個基本的認知和理解。接下來教師可以嘗試著讓學生閉上眼睛進行這首歌曲的聆聽,并在聆聽結束之后鼓勵學生說一說自己從歌曲當中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利用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充分地調動起學生對于這首歌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音樂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提升,使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產(chǎn)生濃烈的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最終改變學生對于音樂這門課程的認知,使學生真正的喜歡上音樂這門課程的學習。
三、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法是隨著新課程改革應運而生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在農村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也可以利用情境教學法展開教學。根據(jù)所要教授的內容,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場景,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幫助學生營造一個愉悅放松的學習情境,使學生更加輕松地進行音樂知識點和音樂內容的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把握能力,最終有效地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進行遼海版六年級上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這首音樂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積極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古詩《憫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讓學生在欣賞完這首古詩之后,嘗試去說一說這首古詩所表達的思想和內涵,以此有效地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接下來教師在為學生播放《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這首歌曲,在第一遍聆聽完歌曲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所聆聽的感受,嘗試著說出這首歌曲所描繪的意境是什么樣的。教師還可以請一位學生站在講臺上,對這首歌曲的歌詞進行有感情的朗讀,以此不斷的加深學生對于這首歌曲的理解和認知。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充分的提高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的學習欲望和學習的好奇心,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師所組織的音樂教學活動當中。
總結:
綜上所述,音樂這門課程是小學教學體系當中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農村小學學校的管理者以及教師應當充分地認識到這門課程的教育價值和教育意義,積極的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展開音樂教學,有效地提高音樂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使學生真正的喜歡上音樂這門課程的學習,努力挖掘學生的藝術潛能,促進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形成。以上是筆者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所提出的幾點教學策略,希望能夠為廣大的小學音樂教育工作者帶來一點微薄的幫助。同時筆者希望本文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讓更多的小學音樂教育工作者投入到對農村小學音樂教學有效途徑的研究上來,共同促進農村小學音樂教學的健康、快速改革。
參考文獻:
郭平. 提高農村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 考試周刊, 2019, 000(069):169.
趙斌貝. 關于音樂教育新體系在農村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有效實施研究[J]. 新課程, 2019, 000(025):P.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