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倩玥
摘要:中小學生是中華民族的未來,國家的棟梁,是中國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學校和社會一定要培養(yǎng)他們的民族團結意識。而民族團結不是個人自身所擁有的,需要后天的培養(yǎng),因此這個重任就交給了學校,交給了社會。通過本文研究,我們主要從當前中學民族團結教育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從而發(fā)現(xiàn)中學民族團結教育在學校管理理念、教學方式、實施情況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最后就如何加強中學民族團結教育提出了相應的措施,例如提高認識、探索合適的教學方法、開展主題活動等。
關鍵詞:中學;民族團結;教育;現(xiàn)狀;問題;對策
在這篇文章當中,所提到的民族團結教育,是專門指代中學當中的民族團結教育。
中學學校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是由學校以及教師共同承擔的,帶有目的、任務的對中學生進行民族知識的普及,對各民族進行了解。以增強中學生對民族歷史的了解,加強民族團結的意識,讓學生成為一個有民族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活動。
在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提到:民族團結是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線,并要求在民族團結創(chuàng)建中求實效。多民族國家民族團結與否取決于國家基本政治架構,也取決于社會政策對不利于民族團結的思想和行為的有效規(guī)約。
進行民族團結教育,學校是主體,要承擔起教育的大任,深刻貫徹落實國家的政策方針,結合中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有的放矢。從小就要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民族觀,提高他們對民族團結的認識,從而促進國家的穩(wěn)定發(fā)展。
一、中學進行民族團結教育的目的
中學生在意識上是否能夠接受民族團結教育,關系到我國的命運和前途,也會對中學生未來的發(fā)展走向有著嚴重的影響。國家的民族團結依靠的就是年青一代的知識分子,因此一定要對他們進行民族團結教育。
這是我國中學生認識和把握我國多民族國情的最佳途徑。我國從古代開始就是一個擁有許多民族的國家,多民族一直是我們國家的一項基本國情。我們黨在改革開放40年來,建設了屬于我們國家獨特的解決民族問題的路線,形成了專屬的一套理論和政策。并且中國共產黨和國家從國情出發(fā),加強民族的法制建設系統(tǒng)。中學生只有認真學習民族理論政策、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等知識,才能夠正確的認識到民族問題在我們國家發(fā)展的歷程中的重要性。
這是我國中學生正確認識當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的客觀需要。當今社會的一些難點熱點問題都是圍繞著民族問題展開的。然而,隨著新時代的變遷,也相繼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新問題。較為突出的就是民族分裂、宗教極端問題,給我們國家?guī)淼囊恍┢茐男袆?。特別是08年、09年他們組織的“3.14”事件和“7.5”事件,讓中華民族各個階層的人都有不同程度地受到傷害,有財產上的損失,更甚的是生命上的傷害。更嚴重的是,破壞了社會上的秩序和造成了社會的恐慌,給各族人民都帶來了極為嚴重的傷害。中學生屬于正在接受教育的階段,沒有特別明晰的辨別能力,因此就成為了不法分子選擇迫害的對象。在這樣的狀況之下,中學生只有認真的學習民族理論知識、民族法律政策等知識,才能明白祖國統(tǒng)一,民族團結的重要性。
二、當前中學民族團結教育的主要內容及形式
(一)課堂教學主要內容及開展方式
當前中學民族團結教育工作主要是和各課程結合在一起,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開展。北京農業(yè)大學附屬中學的歷史老師朱老師在她的課上就經常把民族團結相關的知識貫穿到她的課堂當中,讓學生能夠在我國的歷史當中去學習到民族團結的更多知識。
(二)案例呈現(xiàn)
在講到部族的圖騰時,我著重講了“龍”這個形象。第一步,我先把龍的圖像掛在了黑板上,讓學生們去描述他的看法。同學們很快說出,龍的角似鹿,頭似駝,眼似龜,頂似蛇,麟似魚,爪似鷹······是多種動物形象的復合體。于是,我就提問同學們:為什么龍會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呢?很多同學都踴躍的回答,告訴我說:因為龍是許多部落的圖騰融合的,并且中華民族也是由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我就此點題:中華文明之所以源遠流長,興盛不衰,是由各個部落、各個民族共同努力,共同推動的結果。只有各民族團結一心,和諧發(fā)展,才能實現(xiàn)國家的繁榮、富強。
(三)課余活動
民族團結教育不僅需要理論上的充實,也需要在課余時間進行貫徹,深入到學生的心中。北京市五十六中學就是一個典范。1985年的時候北京五十六中就已經開始進行民族團結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已經成為了他們的辦學特色項目。學校教師設計編排了民族健身操,也開展了民族體育競技項目,有珍珠球、推鐵環(huán)、陀螺、蹴球等。通過體育競技項目的開展,學校不僅達到了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而且也從中了解到了各民族的一些傳統(tǒng)體育項目。
(四)社會實踐
中學民族團結教育不能只在校內開展,要接合校外的公共資源進行教育。北京市順義區(qū)楊鎮(zhèn)第一中學就是以“從細微處經營,在生活中體驗”為口號進行民族團結教育。要求學生可以在周末時,和家長一起去到城市當中的一些民族展覽館或者是去到老革命同志的家中去進行參觀學習。還有組織了一些實踐活動,在2009年末新疆個別地區(qū)大雪成災,學校組織學生進行捐款,捐物,讓他們深切地感受到“民族團結是一家”地深意。
三、中學民族團結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觀和理念問題
在中學校園當中,絕大多數(shù)的領導和教師都能夠對民族團結教育有很高的認識,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師在意識方面存在些許的偏差,導致民族團結教育在中學階段中的缺失較為嚴重。在部分偏遠地區(qū)或者師資不完備的地區(qū),都沒有開設團組團結教育專題的課程。學校領導和教師對這個具有很強的政治性的工作還處于初期階段,對于民族團結教育的意識還相對較弱。在中學教育階段中,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始終堅持與黨和國家出臺的民族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同時民族團結教育也是是國家基礎教育建設的一個重要部分。
(二)課程內容不系統(tǒng)
部分學校在課程內容上沒有進行系統(tǒng)的設計,只是按照教材所羅列的內容給學生進行教學,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只是在各科的教學當中有目的的進行穿插教學,沒有把民族團結這件事情當做一個自己的事情去做。在民族團結教育內容上沒有進行課前的規(guī)劃與整理,形成專門的教案。
(三)教學方法單一
許多學校在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的時候,教學方式單一,只是在課堂上進行簡單的民族團結知識的講解,沒有充分利用學校教學資源。只是古板按照教學目標去講授,沒有結合當前新時代的時事政治、難點熱點民族問題去進行教學,不能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創(chuàng)新,難以實現(xiàn)學生的接受程度。有的學校只是把民族團結教育的任務交給了班主任或者政治教師。
(四)融合性不強
各學科教師認為只要教好自己的學科課就可以了,并沒有想到對于學生的教育,對于國家民族團結的教育,每個人都是有責任的,都應該責無旁貸。沒有進行課程的融合,沒有讓民族團結的相關內容緊密的結合在學生的日常學習中。每門學科中都有著民族團結的相關內容,但是教師沒有把它們融合到實際教學當中。
四、加強中學民族團結教育的措施
(一) 提高認識、開設專門課程
在國家教育部的嚴格要求下,民族團結教育的課程標準也逐步完善了,有了明確的大綱。各地區(qū)各學校也要及時更新信息,建立全新的民族團結教育課程。對于初中和高中各階段也明確規(guī)定了每學年應開設的課時數(shù)。為了保證中學貫徹情況,應該把該項任務列到每個學校的期末考核任務當中,要按照標準,不能低于政治課程的統(tǒng)一標準。同時,中小學也要把學生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記錄冊或學生成長記錄冊。
(二) 探索適宜的教學方法
為了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達到更佳的效果,教師不能僅僅局限在課本中有的東西,一定要開拓新的教學方法,選擇適宜學生的方式。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應結合實際情況去對他們展開針對性的教學。
素質教育實施的根本途徑就是課堂教學,民族團結教育實現(xiàn)的主要渠道也就是和各學科的融合。各學科教材中都含有民族團結教育的素材,各學科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充分挖掘和利用這些寶貴的教學資源,恰當?shù)囊龑W生學習民族知識、接受民族團結教育。
(三) 創(chuàng)新開展方式
民族團結教育不只是在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的,也應該根據(jù)學校的特色創(chuàng)新開展方式,不能拘泥于傳統(tǒng)的方式,比如說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校外實踐活動等。
在學校當中,主題教育活動是經常利用的一種形式。而在民族團結教育當中,利用這樣的一種形式也是恰到好處的。中學班級中應該利用主題活動的形式去開展,是民族團結的知識深入貫徹到每一名學生的心中。在每學年,各年級組可以根據(jù)當前的課程標準去開設一些民族論壇、民族演講、民族辯論會等活動;學校還可利用一二九運動、八一建軍節(jié)等革命節(jié)日去開展主體黨日活動等。通過實踐的證明,學生在實踐的過程當中能夠更加親密的接觸到相關知識,能夠無意識的去學習。
當前,許多學校會組織學生去進行社會實踐,學習關于共產黨和國家的各種方面。在這個形式上應該加強,經常組織學生去參觀民族革命英雄館或者革命先烈陵園等,讓學生能夠自主的去接受教育。組織學生與民族特色學校,民族社區(qū),民族家庭接觸,通過這些形式的活動,使各民族學生相互學習進步。
(四)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當前國家所提倡的就是文化建設,而作為學校,文化建設也是相當重要的。對于文化建設,首先第一點就是校園環(huán)境的維護,應該要建設一個具有民族氛圍的環(huán)境。因此,中學校園應該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fā),不要局限在課堂教學當中,在課外實踐的過程中不斷開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力,要自然合理的去對學生進行滲透。這樣,學生就會在潛意識當中了解到許多民族團結的知識,還有各民族的發(fā)展歷史,從而促進各民族的團結發(fā)展。
對于民族團結教育的宣傳工作,一定要善于去借助工具進行,比如說黑板報、廣播、電視臺等,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學習氛圍。利用學校廣播播報各民族的分布、特色等信息,利用校園電視臺采訪少數(shù)民族學生,利用“民族團結教育”的相關網站對學生進行民族知識講解、各民族風土人情、習俗等知識。
參考文獻
[1]共青團中央宣傳部,國家民委研究室.民族團結教育青年讀本[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12.
[2]黃艾. 我國中小學民族團結教育現(xiàn)狀及問題研究—基于北京、沈陽、內蒙三地部分中小學的調查分析[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3]北京市民族教育學會.愛與智慧的結晶:首都內地民族班民族團結教育專輯[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7.
[4]馬文琴,中小學實施民族團結教育的有效途徑[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3年(2期).
[5]唐正.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中小學校民族團結教育現(xiàn)狀及問題研究[D].廣西:廣西師范大學,2014年.
基金項目:“社會實踐對于高校大學生社會公德的培育研究”創(chuàng)新項目(項目編號:YCX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