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鐸
摘要:近年用戶對數(shù)控車床加工尺寸精度的穩(wěn)定性十分重視往往提出工序能力系數(shù)Cp≥1.33作為機床的驗收指標,在形式檢驗和產品水平評價時也規(guī)定了Cp值的考核[1]。許多數(shù)控車床雖然完全符合精度檢驗等質量標準單分散度實驗中,用樣件批量車削中卻遠遠達不到Cp≥1.33的指標。本文就此探討其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數(shù)控機床;Cp值;定位精度
1 ?為什么要求Cp≥1.33
在生產穩(wěn)定的情況下,影響工序能力的隨機因素的綜合結果近似的符合正態(tài)分布;工序能力的高低用質量分布標準的偏差σ表示。質量標準T與能力6σ的比值即工序能力系數(shù):
Cp=T/6σ(1)
實際工作中我們只能加工有限數(shù)量的零件(樣件)為求及零件的標準偏差S,所以實用中:
Cp=T/6S (2)
對于Cp值的評定見表1[2]。
可以看出Cp<1,工序能力差,滿足不了質量要求。當1.33≥Cp≥1,工序能力基本滿足要求,但不充分,需要嚴格控制,檢驗不可放寬。而1.67≥Cp≥1.33時廢品率降致十萬分之六,質量上可以放心。允許影響質量的一些小波動,若不是主要工序也可以放寬檢查和控制的標準。所以一般用戶要求Cp≥1.33是合理的。
2 ?質量標準T的確定
車床類加工軸向尺寸通常要求不高,著重討論徑向質量標準。我廠經濟數(shù)控車床按照簡式數(shù)控車床的相應標準檢驗,屬機床絕對精度的V級,通常稱普通級達到的加工精度為IT7。普及數(shù)控車床說明書規(guī)定加工孔達到IT7精度,而加工軸應達到IT6級,應屬絕對精度IV級,即精密級。
車床類加工軸類零件直徑往往取1/8機床最大回轉直徑。根據(jù)上述所述確定質量標準,即軸加工的公差范圍。
表中所取的公差范圍式直徑上取得,即質量標準的2倍(2T)。作為制造廠,我們有責任達到上述質量標準。若用戶要求更嚴格,我們則應量力而行,或采取提高精措施選更高檔次的機床,或給與拒絕。
3 ?標準偏差S的確定
實際加工中,影響加工質量的因素包括隨機誤差和系統(tǒng)誤差兩部分。系統(tǒng)誤差在數(shù)控車床加工中主要是刀具磨損和熱變形引起的偏差。徑向重復定位精度R和回轉刀架在主平面內定位精度D為隨機誤差。分散度試驗作樣件車削時要求有到架移動和轉位的動作,這兩項誤差決定了6S的數(shù)值。
普及型的精度允差[3]R=0.007mm,D=0.005mm。
經濟型的精度允差[4]R=0.012mm,D=0.010mm。
標準中軸向重復定位精度R=6SR,可直接代入下面公式(5)。但刀架重復定位精度D是極差,以往習慣常回轉7次,故取7次極差計算。以極差值D求刀架重復定位精度的標準偏差[5]。
SD=D/DN ? ?(3)
式中DN為極差系數(shù),當回轉7次時DN=2.704,所以
SD=D/2.704 ?(4)
標準偏差則
S=((R/6)2+SD2)1/2=((R/6)2+(D/2.704)2)1/2 ?(5)
即普及型S=((7/6)2+(5/2.704)2)1/2=2.18μm ?(6)
經濟型S=((12/6)2+(10/2.704)2)1/2=4.2μm ?(7)
4 ?精度標準不能滿足Cp值的要求
將公式(6)(7)的S值,對應表2的T值代入表2的T值代入公式(2)可計算出相應的Cp值。
可以看出,只達到精度標準的最低要求,則加工的分散度甚差,求出Cp值皆在1以下,質量穩(wěn)定性沒有保證。究其原因,采用數(shù)理統(tǒng)計方法,考核機床的工序能力是近20年的事,而精度標準由來已久,致今沒有融入工序能力的概念。國外機床雖然不一定經過Cp值考核,但制造精度大多遠遠高于標準。計算出的Cp值普遍高于國內機床。
5 ?重復定位精度R和刀架重復定位精度D的推薦值
要滿足Cp≥1.33必須提高R和D的精度?,F(xiàn)探討一下提高這兩項精度的可能性。
近年我廠產品的X軸重復定位精度R
S1-373 ? ?2.05μm
S1-374 ? ?6.9μm
S1-378 ? ?3.8μm
上述機床皆采用國產漢江機床廠滾珠絲杠。
由上可以認為控制R≤4μm必要時R≤3m并不是苛刻的。
現(xiàn)按Cp=1.33的要求根據(jù)T值反求S。再試求R值、D值見表4。
以普及型?準320-400機床為例驗證計算如下
T=8μm
取R=4μm ? ?D=2μm
代入公式(4) ?SD=2/2.704=0.74
代入公式(5) ?S=((4/6)2+0.742)1/2=1
代入公式(2) ?Cp=8/6=1.33
6 ?分散度試驗注意事項
前述可見,達到Cp≥1.33并非輕而易舉。目前許多企業(yè)管理質量水平試測試結果不準,對本廠已測機床計算驗證,確實暴露了操作和測量中有問題。車削分散度計算的S值較刀架和行程穩(wěn)定精度計算的S值誤差高達50%,大多是前者值大。卻也有后者值大的。因此在操作中需注意:
①科學始于測量:Cp值計算的檢測中都是微米及測量。在加工試件刀架轉位等項目不得以刻度為0.01mm的儀表估測μm的讀數(shù)。切削試件應冷卻后,取90度方向的兩次平均值計算。激光干涉儀應定期校準,合理使用。
②系統(tǒng)誤差雖可在計算中排除,但終歸對零件尺寸及質量分布產生影響。為減少溫升熱變形影響,試驗前機床應預轉加熱。室基本處于熱穩(wěn)定狀態(tài)。新刀具亦應試切一段時間,躲過初期磨損,盡可能選用耐磨圖層刀片。用付偏角較大,刀尖圓角較小的刀片,以免尺寸不準。實驗為小切削量加工,減少機床工藝系統(tǒng)剛度變化的影響。
③毛坯的余量,硬度應均勻一致,不許有缺陷。
④機床主軸回轉精度,導軌直線性,刀架運動均運性等力求高質量。
參考文獻:
[1]JB/T43684-96,數(shù)控臥式車床性能試驗規(guī)范.
[2]王小華.《質量控制與管理》機械工程師進修教材.
[3]GB/T16462-96,數(shù)控臥式車床精度檢驗.
[4]JB/T8324.1-96,簡式數(shù)控臥式車床精度檢驗.
[5]VDI/DGQ3441/3.1997,機床工作精度和位置精度的統(tǒng)計檢驗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