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春燕
摘要:對于初中學生的學習來說,計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在考試過程中,學生的計算能力將會影響到學生做題的速度和準確性,從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科成績。計算能力需要經過不斷地培養(yǎng)和訓練才能夠有所提高,教師在教學中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計算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計算能力;教學策略
前言
學生的計算能力在學生的許多課程中都能夠用到,將貫穿到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采取一定的教學措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學生的計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有所提高的,需要學生經過一定的訓練。教師在教學中要傳授給學生一定的計算技巧,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從而才能夠提升初中學生的計算能力。計算能力并不是簡單的數(shù)學運算,對于一些復雜的計算還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
一、學生的計算能力對于初中學生的重要性
學生的計算能力將會影響到學生的整個學習,特別是在考試中學生的計算能力也將會影響到學生的考試成績。首先,學生的計算能力將會影響到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數(shù)學主要是數(shù)字之間的運算,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基礎。若是學生的計算能力不好,將會影響到學生的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從而將會影響到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乃至學生將來一生的選擇。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必須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其次,計算能力還會影響到學生的物理、化學成績的學習。在物理與化學成績的學習中也必須要具有一定的計算能力。若是學生的計算能力不足,也將會影響到學生對物理與化學知識的理解。最后,計算能力還會影響到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計算能力與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緊密聯(lián)系的,隨著計算能力的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會有所提升??傊?,學生的計算能力在學生的學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加強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提升初中學生計算能力的策略
(一)加強學生對算理知識的理解
算理是學生計算的基礎和依據(jù),若是學生連接觸的算理知識都沒有掌握,則學生的計算能力也難以提高。據(jù)統(tǒng)計,初中學生的計算錯誤大部分不是因為不會,而是由于粗心,或者是算理記憶錯誤引起的。有許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不重視對算理的教學,直接將公式定理傳授給學生,就開始題目的訓練。這種教學方式容易導致學生對算理知識的理解不夠透徹,在題目的訓練過程中主要是進行模仿,當題目靈活變化時學生就會出現(xiàn)算理計算錯誤的問題。算理是學生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加強學生對算理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二)加強題目的訓練
在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題目訓練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加強題目的訓練。題目訓練并不是指題海戰(zhàn)術,而是開展有針對性的題目訓練,針對學生的基礎和能力,為學生制定相關的題目,讓學生進行練習,從而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例如,加強題目訓練時,應該先對班級里的學生進行測試,了解班級里學生的情況。教師可以設置一些題目,讓學生進行訓練,結合先進的網(wǎng)絡技術分析學生的計算結果。有的學生計算能力比較弱是由于算理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有的學生是由于粗心大意、有的學生是運算能力不足。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測試結果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根據(jù)每個小組的情況為學生選擇訓練的題目,讓學生在合適的題目中開展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同時,教師還要注重題目的選擇。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在選擇題目時可以多方面地進行算則,不要僅僅選擇一些數(shù)學知識的計算,還可以適當是穿插一些物理、化學知識的計算,轉換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總之,開展針對性的題目訓練對于學生來說具有良好的效果。
(三)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習慣,讓學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良好的計算習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準確性。良好的計算習慣主要涉及到以下幾點,首先,學生的書寫習慣,計算過程中少不了書寫,有些學生在書寫比較隨意,這樣書寫的相對較亂,不利于學生縷清思路,檢查錯誤,而且考場上學生的草稿紙也是有限的,因此,必須要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其次,養(yǎng)成良好的步驟習慣。有的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不愿意寫計算過程,直接寫計算結果。這種計算習慣不利于學生的思維,而且當出現(xiàn)錯誤時也不利于學生的檢查,在許多題目中學生都必須要寫清楚計算過程。最后,養(yǎng)成良好的檢查習慣。學生在計算結束之后,必須還要進行一定的檢查,從而才能夠確保計算的準確性。在題目中步驟雖然能夠得分,但是最后的結果才是核心。因此,在計算過程中學生必須要保持良好的計算習慣。
(四)引導學生準備錯題本
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準備錯題本,將計算錯題的題目記錄下來,找到錯誤的原因,防止下次以后再犯類似的錯誤。錯題本的積累并不是簡單的將題目抄一下即可,需要注意到多方面的內容,才能夠讓錯題本充分地發(fā)揮作用。
例如,學生在積累錯題本時,要考慮到錯題的類型。學生可以將錯題進行分類,例如,有的是由于計算習慣導致的,有的是不會的知識導致的,學生必須要在錯題本上進行分類,自己以后在復習的過程中能夠思路清晰。其次,學生必須要反復地翻看自己的錯題本。每個學生的錯題本都是獨有的,必須要時刻地翻看錯題本,牢記自己的錯誤點,從而在以后的計算過程中才能夠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最后,學生應該選擇性的收集自己的錯題。錯題本的意義是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錯誤和不足之處,對于一些簡單的錯誤,學生可以不用放到自己的錯題本上。
總結:
計算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教師要為學生準備合適的教學方式,學生要加強自身的題目訓練。在計算過程中學生要注重對算理基礎知識的學習,加強題目的訓練,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最重要的是對計算的錯題進行積累。計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養(yǎng)成的,需要學生長期地積累與訓練。而且,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隨時隨地加強自己的口算能力,也是學生計算能力的一種練習方式。
參考文獻:
[1] 涂玲利.關于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方案[J].科學咨詢,2019,(31):100.
[2] 黃曉鈞.初中中學數(shù)學計算能力發(fā)展策略研究[J].速讀(上旬),2018,(2):181.
[3] 杜宗禮.初中數(shù)學教學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的措施分析[J].新課程·下旬,2019,(12):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