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娜
摘要:現階段,關于證據這一詞匯具有很多爭議,沒有統一官方的定義,并且在探討該名詞時,本文認為應該結合刑事訴訟等相關問題作出規(guī)定,從而明確定義證據這一詞,也對證據這一詞所具有的內涵進行了解。再次思考該詞的性質,希望在以后的刑事訴訟當中可以更好的使用證據。
關鍵詞:刑事訴訟;內涵;性質
現階段,證據實際上是對案件事實進行證明的憑據,也是一項我國訴訟活動的核心內容,并且正確了解證據,這一詞所蘊含的概念以及性質問題,對之后法律實踐的結果和方式都會產生直接性影響。本文結合現階段刑事訴訟關于證據的相關規(guī)章制度,對證據相關法律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進一步了解證據基本內容,為能夠正確使用證據,促使我國刑事訴訟得到良好發(fā)展做出準備。
一、我國往年刑事訴訟關于證據的概念
我國第一部刑事訴訟在1979年7月1日通過,在1996年做出第一次重大修改。到2012年做出第二次重大修改,現階段我們仍然在使用這部刑事訴訟。這三次刑事訴訟法分別稱為79訴訟法,96訴訟法,12訴訟法,并且每次訴訟法當中分別提到了37次,67次,99次以上的證據一詞,所以可以看出在修正以后,在訴訟法當中,不斷增加證據一詞的次數,也說明我國在立法時越來越重視證據。我國79訴訟法在第一篇的總則當中有專門的內容,規(guī)定證據一詞,并且我國99和12訴訟法也對這一方式進行沿襲。對比分析,三次訴訟法可以看出,與96訴訟法相比,79訴訟法增加了一張法定證據類型。在訴訟法之間證據就像是一種對案件真實情況適時進行證明的內容。但該規(guī)定卻違背一項原則,不能夠在定義的時候使用比喻語句。另外,在79和96訴訟法之中都存在一個表述,也就是上述證據在沒有進行調查證實屬實之后,不能夠作為當前案件定案的依據,所以這一說法也說明證據還存在沒有經過調查證實的證據,所以就會和證據是一種事實互相矛盾。但相反,如果將其看作一種事實之后,就需要進行調查屬實,這句話就變成了無用的話。所以,相比于79訴訟法,在96訴訟法之中進行相關修改,主要的關鍵就是證據一詞。沒有做出相對明確的規(guī)定,而是依舊使用79訴訟法當中的表述,也能夠的將案件真實情況進行證實,一切事實所說的都是證據。但這種情況卻存在自相矛盾的情形,沒有對證據一次做出比較好的定義,所以便使我國12訴訟法在重新修改之后,需要加強進一步的修改。
二、證據的內涵
第一,證據就是材料,實質是信息。12訴訟法相比79和96訴訟法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變化,認為證據就是用來證明案件事實的一切材料。雖然沒有更加明確定義這里的材料,但是相比于前兩部的訴訟法來說,具有很大進步。為了更加便利地進行表述立法者,會將信息證據本身和載體統稱為證據,很多由信息證據本身以及證據載體兩種概念都指的是證據。
第二,證據是由不同主體做出采集的,所以提出來能夠對不同案件事實進行證明,當主體不同的時候所使用的證據目的便不完全一致。在12訴訟法當中的第187條規(guī)定認為辯護人,當事人都能夠對證人所提供的鑒定意見和證言提出相關意見。第193條認為公訴人和辯護人在審判長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根據現階段所提供的證據以及案件實際情況發(fā)表不同的自己的見解,能夠做出相應辯論,所以可以看出辯論人當事人都可能成為證據的主體,當不同主體提供意義的觀點和不同的證據時,或者是在辯論的時候,主要目的是為表明自己對該案件所存在的主張,所以不同的主體都有權利收集關于對自己有利的證據。第52條規(guī)定了法院檢察院等機關單位有權利收集和調取證據。第39條條款也寫明辯護人有權向人民檢察院調取有利被告人的證據。
第三,其他類證據在案件當中提出一個材料,對于主體來說,肯定認為該材料能夠證明一些事實,如果在訴訟當中,材料的出現并不是用來證實某些事實的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提供材料的主體。因為材料能夠證明這些案件的事實。但其他人卻認為該材料與案件無關,不能夠用來證明。第二種是所提供的主體在提供的時候認為能夠證明案件的真實性,但隨著案件的發(fā)展,各方都認為該材料不能夠證實案件的真實性的兩種情況。在12訴訟法第57條當中,認為需要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作出調查,人民檢察院需要收集相關證據的合法性,并且在證明時所依據的是證據。
三、證據的分類
我國79訴訟法,96訴訟法,12訴訟法都明確證據的分類,并且79訴訟法分為六大類,96訴訟法分為七大類,在其中增加了視聽材料。12訴訟法將書證和物證進行區(qū)分,形成八大類。根據信息的不同載體進行劃分是該分類的依據,比如物證,書證,電子數據等,另外根據信息主體做出區(qū)分比如鑒定意見,證人證言等證據和定案憑據。12訴訟法基本采取了79和96訴訟法的規(guī)定,在證實證據屬實之后才可以進行定案,也就是說證據轉化為定案憑據是需要經過一個驗證的過程,但并不是所有的都需要經過驗證。就目前來說,我國的案件訴訟情況更多會出現第一種情況,另外對于一些材料具體作用并不是被證實案件的事實,但是在法律理論和規(guī)定當中,都需要使用這些認定材料作為依據。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一些證據可以用來證明某些證據是應該被排除掉的。比如在嚴刑逼供之后所得的證據。我國12訴訟法第57條當中要求在收集證據合法性并且進行調查的時候,人民檢察院需要證明收集這些證據的合法性,所獲得的證明便是證據。
結論
在分析研究刑事訴訟時,了解證據這一詞所蘊含的意義,并且對其性質做出探討至關重要,本文分析探討我國往年刑事訴訟當中正確的使用方式,并且對12訴訟法證據的相關概念,使用方法和存在問題進行了解,探討證據的定義和性質,并得出相應的結論,也希望能夠在我國刑事訴訟當中更好的使用證據,推動我國刑事訴訟進步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洪淇.刑事證據辯護的理論反思[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
[2]孫長永,王彪.審判階段非法證據排除問題實證考察[J].現代法學,2014,(1).
[3] 陶焜煒.刑事證據審查體系的層階化再造--以規(guī)范要素的系統性整合為基點[J].河北法學.2020,(5).
[4] 周洪波.訴訟證據概念:“修正的事實說”重申[J].浙江社會科學.2019,(6).
山西省臨汾人民警察學校 0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