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雄
摘要:遵義市初中地理從2021屆開始,學生考試成績計入中考,這就給初中學生和初中地理教師帶來了一定的機遇和挑戰(zhàn)。并且在新中考改革背景下,要求激發(fā)學生思維,而不是簡單的傳授知識。為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目標,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地理思維,培養(yǎng)綜合人才,為國家培養(yǎng)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提出幾點學科建議,希望能與各位同行共勉。
關鍵詞: 地理;地理教學;思維導圖
引言
改革是必然趨勢,當下,中考改革也緊跟國內國際大改革環(huán)境,呈現出變革的趨勢。遵義市初中地理學科也跟隨改革的大潮,迎來了姹紫嫣紅的春天,從之前的計算水平等級(A、B、C、D)考試,到2021屆學生地理學科中考折算分值,在總分中占比20分。這無疑給遵義市初中學生和地理教師提出新的機遇和更大的挑戰(zhàn)。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2019年6月23日)、《教育部關于加強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2019年11月20日)中明確指出:堅持正確導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教學的同時,還要注重思維過程、創(chuàng)新意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形成綜合性人才。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和人地協(xié)調觀的提出,意味著課程觀的轉變:不是教科書傳遞的知識,而是不斷被探究、理解的問題。也意味著教學觀的轉變:教學即研究。教學不僅是教師教學生學,更重要的是教師與學生研究,可以是教師與學生合作研究,也可以是教師幫助學生研究。而地理思維導圖的教學方法就隨著時代潮流突顯出更加重要的地位。
1.思維導圖(Mind Map)
思維導圖(Mind Map)又叫心智導圖,這是表達人體思維發(fā)散性的有效圖形工具,它簡單卻又很有效,是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思維導圖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guī)律,協(xié)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fā)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思維導圖因此具有人類思維的強大功能。
2.地理思維導圖的制作
針對湘教版初中地理而言,可分為四大部分: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xiāng)土地理,分別融入四本教材,分別是七年級上、下冊,八年級上、下冊,為17章62節(jié)內容。思維導圖的制作可以是地理學的整體內容,可以是單位為基本,也可以是課時的單位。而每個教師乃至每位學生對每一個地理內容的理解是不同的,所以制作的思維導圖也就千差萬別。
3.地理思維導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3.1 思維導圖對教師的作用。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通過熟知本課題知識內容,制作地理思維導圖,從而更加清晰地理清各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從而增加教學思路的清晰性,增強教學效果。并且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備課的思維導圖還可以隨時靈活變動修改。
3.2 思維導圖對學生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構建全部觀念,把一些零散的知識系統(tǒng)化,便于理解、比較和掌握。
3.3 對于師生而言:可以更加有效地增進師生交流學習,促進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提高。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繪制自己具有獨特個性的思維導圖。教師及時作出指導的同時,增進了師生友誼,也促使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互相提高。
4. 初中地理思維導圖的實踐應用(以湘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二節(jié) 中國的土地資源為例)
課標要求我們“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土地資源的主要特點,理解我國的土地國策。”本課的重點可以確定為我國土地資源的主要特點難點為理解我國的土地國策。也就是通過對我國土地資源特點的學習,從而達到理解我國土地國策的目的。
從本課的教學過程來看,可以對教材的先后順序作一定的調整。先提出我國的土地國策,再從為什么制定這樣的土地國策入手學習我國的土地資源特點,從而達到理解我國土地國策的目的。
因此,我根據課標,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制作我的本課地理思維導圖為:
5. 初中地理思維導圖教學中應注意的事項
5.1 讓學生放開思維,獨立自主或者合作完成思維導圖,學生只有真正思考和理解思維導圖,才能對學生起到幫助建議系統(tǒng)知識的作用,而要真正的理解思維導圖,最好的方式就考完成思維導圖繪制,這樣才能發(fā)散學生思維。
5.2 教師應及時作出指導和評價,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還不夠開放,對思維導圖的接觸還不夠,需要教師及時作出指導和評價,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完善思維導圖。
6. 結語與致謝
改革的步伐從未停下腳步,教育教學同樣如此。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重擔任重而道遠。為培養(yǎng)國家需要的人才,關鍵在于教師。因此,關注改革、關注學生,都是教師分內之事。只有全體教師共同行動、共同努力,才能成就遵義市教育教學永創(chuàng)佳績。
感謝各位老師對我的論文多加批評指正,使我及時完善論文的不足之處。
謹以此致謝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時間對本文進行審閱的各位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
遵義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