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二菊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以及對教育事業(yè)的重視。面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融合,并探討道德與法治的關系。把道德與法治進行融合,需要教師明確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個性特點等方面制定合適的教學方式,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水平,讓學生明白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道德與法治教學融合過程中也存在了一些問題,教師要根據教學中的現(xiàn)象來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并根據發(fā)現(xiàn)的問題來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在小學階段,教師很容易在學生的意識中建立起來道德與法治的關系。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德法融合;策略探究
道德與法治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培養(yǎng)學生要有正確的思想,讓學生清楚的了解道德與法治的內容。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德育教育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學生需要從小就開始學習,這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道德與法治之間的融合,同時也可以對學生抵抗不良誘惑有一定的作用,促進學生可以健康的成長以及進行多方面的發(fā)展。
一、德法融合的教學現(xiàn)狀
1.1無法深入學生內心
道德與法律的融合一般都約束著人的行為,但是對于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和心里的感覺都沒有辦法進行約束。道德可以對學生的內心有所影響,只有學生內心的想法和產生的思想改變了,這樣才能夠讓自身的行為更加的規(guī)范,這個時候就需要道德和法律相融合,體現(xiàn)道德和法律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養(yǎng)成有很大的重要性。比如學生在學校里的時候,就要給學生制定規(guī)則。要讓學生不能隨地亂扔垃圾,但是有很多學生在學校外面,或者看到旁邊沒有人的時候,還是會亂扔垃圾。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遵守制度的意識,不是對學生進行說教,要不斷的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更需要教師以身作則,給學生做出一個好的榜樣。
1.2缺少對學生進行法律的管束
有很多教師在教育小學階段的學生時,只是教給學生道德和法治知識的表面內容。如果當學生做錯事情的時候,教師做到的不僅是要告訴學生不能這樣做,這樣做是錯的,還告訴學生怎樣做才是對的,好品質的行為有哪些,但是這些只是用來約束學生的行為,雖然這樣的做法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并沒有讓學生內心中感受到自己做錯了。比如為了不讓學生們在玩鬧的時候發(fā)生打架事件或者是把桌子椅子弄壞等等。教師首先要冷靜的進行思考,理智的分析問題。從學生的個人角度來看,告訴學生們這樣會損害他們的利益,這個時候教師依靠說教學生,不能很好的在學生的心中產生利益的概念和知識。教師還要告訴學生們,如果破壞了學校的公共設施,這樣就損害了學校的利益,損害了學生公共的利益,對于情況比較嚴重的就需要受到法律的處罰。
1.3學生缺少學習實踐
道德與法治相融合最重要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可以對自身周邊所發(fā)生的狀況有一個正確的了解和判斷。并且可以依據道德和法治學習過的內容知識,做出正確的理解和行為,而不是在大腦中形成一個比較表面的判斷,最重要的是學生在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可以運用自身學的道德與法治的知識,來對實踐的問題進行解決。很多教師只是讓學生進行學習理論知識,并不能夠很好的進行實踐鞏固,缺乏實踐經驗。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不能過分的要求學生做到大人做出的行為。比如,現(xiàn)在都比較提倡低碳出行,這個時候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坐公交車或者轎車去學校,盡量減少父母開車來接送上下學。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階段,還要引導學生要依據法律法規(guī)做出正確的行為。
二、道德與法治融合的教學策略探究
2.1革新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對德法的學習
教師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根據學生的階段性特點,用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去進行教學,提高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興趣,就需要教師在課下進行有效的備課,而且還要在課下時間多關心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行為特點,這樣有助于教師尋找到學生內在的表現(xiàn)以及真實的學生內心表現(xiàn)。有的學生在下課的時候很喜歡欺負其他的學生或者破壞教室內的公共的物品,比如,有的同學扔粉筆砸向其他同學或者是在以他人的課桌上亂寫東西等等。教師發(fā)現(xiàn)之后要理智的去處理問題,不應該直接對學生進行批評,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生單獨的進行溝通,了解學生這么做的真實的想法以后,教師就需要進行一些針對性的教育,來逐漸改進學生的錯誤和不好的習慣。例如:教師可以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吸取其他教師的教學經驗,可以展開一些小型的活動,比如,保護公共物品的活動,讓學生可以在活動中可以真正的發(fā)自內心的想要保護公共物品。這樣的話,教師不是運用很強硬的方式去教導學生,而是啟發(fā)性的教學來引導學生主動的去學習道德與法治,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2.2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很多學到的知識都需要進行實踐,也是引導實踐的方式,所以在進行道德和法治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把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到的知識用到實踐中去,讓學生在實踐中參與和體會,這樣在過程中學生才能真正的知道學習道德與法治的意義。道德與法治教學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不足之處,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習慣進行教育,加強學生的法制觀念,引導學生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教師在學生放假的時候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實踐性的作業(yè),讓學生和家長一起去完成任務,去進行道德和法治的學習,促進學生道德和法治修養(yǎng)的提升。在學校的校園中,也可以多布置一些關于道德與法治的標語,讓學生感受到校園里道德與法治的氣氛。
2.3宣傳道德與法治知識展開教育活動
道德和法律相融合,教師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階段和學習承受的范圍,不同的年齡階段對事物的處理方式以及學習特點都是不同的。所以,教師需要把學生的生活和道德法治結合在一起,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道德法治,這樣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造出來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在平時的教育中,教師也應該把圖片和文字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遇到問題時,可以向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邊想問題邊學習道德與法治的知識,讓學生可以更好的建立一個道德與法治的觀念。
結語
在教育的過程中,需要把道德和法制進行融合。很多教師也開始對學生進行道德和法治的結合教育,在經過教師的實踐之后,可以逐步的解決道德與法治融合的問題,促進學生健康的成長,學生也可以在道德和法律的知識上進行深入的認識,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東洲.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加強學生思辨能力培養(yǎng)[J].小學生(中旬刊),2021(01):59.
[2]劉一銘.小學道德與法治體驗式教學開展路徑探究[J].考試周刊,2020(A2):109-110.
河北省雄安新區(qū)容城縣南張鎮(zhèn)南張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