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學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和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信息技術越來越多的被應用于中學課堂教學,為教學帶來便利,二者之間融合度越來越高。如何推動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相互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成為中學教學的重要課題,本文從學校、教師、學生三個方面,從日常教學、實驗操作、考前復習三個層次,探究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相互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以此來達到強化中學學科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相互融合
近年來,現(xiàn)代科技飛速發(fā)展、日新月異,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不斷融合發(fā)展,多媒體、虛擬現(xiàn)實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逐步取代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斷的運用于中學課堂教學中,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形象、直觀易懂,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既有助于減輕教師的教學工作量、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又有助于學生開展探索新研究、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課堂教學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是新時代、新階段對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1思想上重視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
1.1學校重視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
學校作為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的主陣地,學校管理者的重視程度直接決定教育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一方面,學校應當加強硬環(huán)境建設,根據(jù)教學的需求對多媒體教室、校園網(wǎng)絡等信息化設備進行配備和升級;另一方面,學校應當打造政策軟環(huán)境,適時設立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的相關課題,引導和鼓勵教師關注、參與到課題中,更新觀念、掌握技術,學校要定期為教師特別是一線授課教師舉辦硬件操作、軟件使用、設備升級等信息技術相關知識的講座、培訓,提高其課堂教學應用的水平。
1.2教師重視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
教師是推動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相互融合具體實施者,是中學教育信息化應用推廣、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主力軍,教師對信息技術的重視程度和運用水平直接關系著融合的深度和進度。教師要不斷加強對信息技術重要性的認識,從思想上重視起來,從教學上行動起來,主動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講座和培訓,主動學習PS軟件、視頻剪輯軟等使用方法,積極參與課件制作、微課制作等技能比賽,不斷提高自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教師要自覺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將信息技術與學科知識特點結合起來,對課堂教學進行創(chuàng)造性設計,使課堂教學更加直觀化、形象化、多樣化。
1.3學生重視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受體,是高效課堂教學的直接受益者,更應該成為現(xiàn)代信息技術接受者。在教學信息化的改革中,教學不僅僅是接受知識,而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學生不能僅僅是一個新鮮事物的旁觀者,更應該成為探索奧秘的參與者。要引導學生認可和適應信息化的教學方式,通過教學方式的改變提高學生對學科知識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研究性學習的能力;指導學生學會從信息技術中獲取知識,通過讓他們感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便捷與新奇,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2內容上突出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
2.1日常授課突出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
日常的教學設計中,借助多元化的信息技術,將教學內容生動形象、清晰直觀的展示給學生,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導入新課時可采用一段視頻或動畫,提出問題、設置懸念,促進學生探究新知識、解決新問題;講授新課時,通過設計小動畫等,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變抽象為具體,老師講的更清楚,學生在感官上對知識有了直觀認識,學生理解的更加透徹;歸納小結時,利用特效將本節(jié)課內容分類歸于一張畫面,并配以音樂,使學生在輕松愉悅收獲知識并牢記于心。
2.2實驗操作突出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
從初中開始,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除了理論教學,還會有實驗操作課程。大多數(shù)的實驗操作可以在實驗室或課堂進行,但有些實驗操作,實驗結果或是表現(xiàn)的不明顯,或是稍縱即逝,不便于學生觀察,這就需要教師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將結果展示給學生;還有些實驗操作,或是時間上無法安排,或是受制于實驗條件和安全性,學生無法上手親自操作,教師也無法現(xiàn)場演示,也需要借助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通過播放實驗的視頻或動畫,為學生展示規(guī)范標準的實驗流程和結果,通過信息技術在實驗操作中的運用,促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更多的學科知識。
2.3考前復習突出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
知識積累靠的是不斷的復習、不斷的記憶,只有反復多次的短記憶才能形成為我掌握的長記憶,因此復習也是課堂教學中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將所講授的知識點匯總串聯(lián),編輯制作成表格、樹形圖等表達形式,形成完整的學科知識體系,便于學生記憶掌握,同時,課件、圖表等易于保存,方便學生隨時隨地、反反復復的觀看學習,也可根據(jù)學生的復習反饋和歷年考試的側重點及時進行調整和補充,既提高了學生的復習效率,又積累了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
結束語
中學課堂教學借助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后,可以使抽象的理論更加直觀、使復雜的原理更加具體、使危險的操作更加安全,同時還能夠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探究知識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學校、教師和學生要充分認識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不斷提高教學信息化的理念認識和技術水平,推動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相互促進、有機融合。
參考文獻
[1]楊宗凱 楊浩 吳砥.論信息技術與當代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4(03).
[2]牛小雄.信息技術與初中數(shù)學教學整合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西部素質教育,2019(17).
[3]劉巧平.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J].甘肅教育,2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