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李 紅 貴州省六盤水市盤州市第五小學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很多文章是需要學生去理解和記憶的,教師在教授學生課文的時候,都會先讓學生進行朗讀。良好的朗讀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學生集中精力并且能夠最直觀的讓學生感受作者在寫這篇文章時的感情,因此朗讀教學和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結(jié)合是非常必要的。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集中精力;加深印象;直觀感受
朗讀教學最重要的是要學生培養(yǎng)一種較為良好的學習語文課文的習慣。教師應(yīng)該教會學生在拿到一篇課文時先整體的瀏覽結(jié)構(gòu),然后通過朗讀來理解其中的意思。不出聲的閱讀并不能加深他們對課文的印象,也不容易使學生對作者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因此朗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yīng)該努力的給學生傳授,朗讀教學的意義,真正讓學生將朗讀作為一種習慣。本文為筆者結(jié)合自身教學情況的感悟,希望對讀者有一定的幫助。
一、集中學習精力
首先,朗讀教育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幫助教師集中學生的學習精力。在學生剛剛進入課堂的時候,都會有一段時間不在狀態(tài),不能很好的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很多事物都能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朗讀教學,先讓學生將注意力轉(zhuǎn)移到課本上。朗讀教學不僅僅是指學生進行朗讀,也是指教師進行朗讀式的教學。在此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朗讀,學生進行跟讀。以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先大體對課文有一個印象,之后再進行較為系統(tǒng)的學習。學生的精力及學生的注意力,在語文學習以及語文課堂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師僅僅關(guān)注了學生的學習結(jié)果而忽略了過程,那么就容易培養(yǎng)出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導(dǎo)致學生在進行后期學習時,因為習慣的不當,而不能夠較為高效的進行學習。
例如,我在教授《千人糕》時,就先在課程開始前,讓學生大聲的朗讀本篇課文。在學生朗讀的時候,我要求學生有重點地進行閱讀。不僅僅要朗讀正確,還要有感情的進行。學生要在朗讀的過程中,關(guān)注作者文章中的斷句以及一些情感性的詞語,加深學生對于文章的印象,在朗讀中集中學生對于課文的注意力。很多時候在學生進行完朗讀后,就會對文章有一個大體的了解,也會產(chǎn)生一定的學習興趣。這些都能夠促使學生進行較為高效的學習。因此教師應(yīng)該將朗讀教學真正的落實在課堂上,將朗讀作為學生的一項任務(wù)給學生布置下去,養(yǎng)成學生較為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加深文章印象
每一篇課文都有自己的結(jié)構(gòu),自己的中心立意以及重點,這些都需要學生去進行細細的品味才能夠理解。很多時候語文的考試以及語文的一些知識點都是包含在課文中的。無論是閱讀理解還是段落分析都是需要學生對于文章有一定的印象,才能夠進行答題。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實際上是大腦在進行二次的記憶,嘴巴讀出文章,耳朵聽進去文章這就是兩遍。然后教師應(yīng)該要求學生在朗讀完成后再對文章進行斷句以及生詞的處理,再進行朗讀,直到學生能夠通順的將全文讀出來后,才真正的說明學生能夠較好地朗讀出課文了。朗讀不僅僅是要求學生對課文有印象,更是要求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處理一些生詞難句,增強學生的閱讀以及理解的能力。
例如,我在教授《找春天》時,為了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印象,增強學生朗讀以及閱讀的能力。我在每一節(jié)課教授新課文的時候都會給學生留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去進行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我給學生提出以下幾點要求,第一,我要求學生要進行大聲的朗讀,以自己較大的聲音去進行閱讀,這樣的好處是能夠讓學生對文章有較為深刻的印象,較大的聲音能夠刺激學生的大腦。第二,我要求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要帶著問題去進行閱讀,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將這些問題的答案找尋出來。這個要求主要是防止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思考,盲目的去閱讀,只是為了閱讀而閱讀。第三,我要求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解決一些生詞,在遇到生詞的時候就停下來去進行查閱,然后再往下進行閱讀。在學生第一遍進行閱讀的時候,會遇到很多的困難。但是隨著學生讀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學生對文章會越來越熟悉,也會慢慢的加深對文章的印象。
三、直觀作者感受
朗讀教學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幫助學生直觀面對作者在文章中的一些情感。很多時候,小學生是不能夠很好的理解作者的一些較為深刻的情緒的,因為在小學階段,學生沒有豐富的經(jīng)歷,也沒有較多的社會經(jīng)驗,對于很多事物,很多情況都處于較為懵懂的階段。因此教師應(yīng)該幫助學生,通過朗讀來感受作者的情感,只有學生能夠較為直觀的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才能對文章進行較為細致的理解和分析。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讀能夠感受到作者文字之間所包含的一些情感,能夠認識到作者的一些難以言喻的含義。因此,課堂上以及課下的朗讀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學生能夠?qū)⒗首x課文作為自己一項比較享受的事情去進行,那么學生才能了解到學習語文真正的意義。
例如,我在教授《彩色的夢》時,為了先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作者的情感,我在教本篇課文的時候先將課文分成了三個部分。然后我會將作者感情碰撞比較激烈的部分挑選出來,讓學生重點針對這些篇章去進行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我會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引導(dǎo),給學生畫一些在本段中比較重點的詞語,讓學生在朗讀的時候重點的去進行關(guān)注??赡軐W生在剛開始進行朗讀教學的時候,會比較的不適應(yīng),但是隨著閱讀的文章逐漸增多,就能夠理解朗讀的真正意義。另外,我在教授課文的時候,還會通過朗讀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一些情感或者是細節(jié)。主要由教師我來進行朗讀,而學生主要是對于文章的含義進行感受。以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沉浸在課文的意境中,幫助學生增強對于語文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也能夠給學生建立一種較為良好的學習語文課文的習慣。因此,教師應(yīng)該將朗讀教學真正加入建教學計劃和教學安排中。
參考文獻
[1]劉長河.淺議新課改視域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亞太教育,2016(24)
[2]孫陽.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保定學院學報,2013,2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