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語文的第一步就是預習。預習的好處很多。在學生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以后,不但能更好更快地學習新課,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還能提高自學語文的能力。有人作過這樣的比喻:掌握好預習的方法,就像獲得一把“金鑰匙”一樣重要。在這里,“金鑰匙”就是指自學能力。眾所周知,小學階段是孩子學習的起步階段,其知識基礎與行為習慣要影響學生的一生。所以,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小學三年級;有效學習;制定學習規(guī)劃;預習復習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和學習工具,如果語文學不好,其他學科也會大受影響。同時,語文又是提分最慢的一科。不過,再困難的事情也是有方法的,學好語文都有哪些方法呢?細聽本文作者詳細道來。
一、制定正確的學習規(guī)劃
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但同時,因為他們做事又易缺乏持久性,往往虎頭蛇尾,會造成知識學習的不夠完整,無法正確理解教師所教授的知識,降低學習效率和理解知識的能力,所以就需要教師為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習規(guī)劃,來培養(yǎng)學生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如何培養(yǎng)學生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以及相對獨立且又合作的思維方式,也就尤為重要。
例如,首先第一步就是:多讀,就是反復讀。據(jù)說,豐子愷先生的讀書法稱為“二十二遍讀書法”,他對一篇好文章,前后讀22遍之多,并深有體會地說,把文章讀熟后,就會漸漸地從唇間背誦出來,多讀成誦,應當就是記憶之本。其次就是:強記,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進行記憶。有些課程基本概念不記不行,如語文中的音形義,外語中的單詞等。理解了的要背誦,暫時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記憶,并在使用中重新鞏固記憶。再次就是古詩文,背誦后更易理解,理解后還會記得更牢固——當然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腦信息存儲得越多,而且會養(yǎng)成樂于記憶的好習慣。當然,強記和死記并非同一概念。最后:勤寫, 不只是寫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記、聽課筆記、讀書中的圈點評注、整理摘抄都屬于這個范疇。寫本身就是較高層次的記憶,我們有這樣的體會:寫作文,先打腹稿,再寫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謄寫時,不看初稿就能寫完。原因是,動筆綜合調(diào)動了各種器官,并進入記憶的高級階段,“好記性不如賴筆頭”不無道理。
二、預習復習雙重加強
語文的學習方法,有涉及語文整體的,有涉及語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體的。關于語文整體的基本學習方法,中外教育家、學者、作家都有這樣或那樣的論述。但多閱讀、多觀察、多練習和多思考看起來似乎是老生常談,但卻是學好語文的基本功。
例如,預習課文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至關重要,那么怎樣做好預讀課文呢?第一步,粗讀——掃除障礙。預習一篇課文,先要粗讀一遍。遇到疑難的字、詞,要查一查字典、詞典,掃除障礙。只有做好這些準備工作,才能通順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第二步,細讀——找出問題。細讀就是認真細致地讀。試著分段,概括段意、中心思想。逐句、逐段地讀,提出疑難問題。當然,預習時,千萬別忘了讀一讀課前的“預習提示”和“閱讀提示”?!邦A習提示”主要是針對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提出一些啟發(fā)性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不要求回答,同時提出一些字詞,要求學生利用工具書去理解和掌握。預習可以使同學們嘗到學習的快樂,上課時,老師提問,同學們也能對答如流了。
三、學習具有規(guī)劃性計劃性
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不同的學習習慣對于思維能力與語文能力的提高起著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例如,小學學習講究規(guī)劃性,規(guī)劃性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大有裨益。比如小學教師可以將背誦課文單拎出來進行講解,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可以提升學生的背誦效率。小學課文的背誦同樣講究章法。背誦,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技能,它有助于同學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與感受,為說話和寫作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但在平時的背誦活動中,很多同學拿起課文不去理解課文表達的意思就忙于去朗讀,急于成誦,結(jié)果往往收效甚微。其實,背誦也要注意講究方法。只有根據(jù)課文的不同,靈活運用多種方法,才能切實提高背誦效果,事半功倍。第一個線索法,是在老師的指導下理清課文的結(jié)構(gòu)層次,明確課文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把結(jié)構(gòu)層次作為記憶線索,形成記憶網(wǎng)絡第二個,串連法,對于篇幅較長的課文與段落,可將其分成幾個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背、記,最后依次把各部分串連起來。如背誦《春》這篇課文:可先背熟春草圖;再背熟春花圖;接著把春風圖背熟;再背熟春雨圖;最后背熟迎春圖。然后再把這幾幅圖畫串連起來,一氣呵成。第三點,支點法,即把課文中或段落中的重點詞、句作為記憶支點,利用這些支點檢索貯存腦中的文字,毫無差錯地背出有關的文段。第四點,欣賞法,有些課文的段落薈萃了許多好詞好句,我們常常為之陶醉。欣賞法則是在熟讀課文后在字里行間尋覓優(yōu)美詞句,說出理由,感情朗讀,相互交流,自賞共賞。第五點,圖畫法,就是背誦課文時,憑借圖畫使課文的語言文字頭腦回憶出來,邊回憶作者怎樣寫雪景,及由雪景引出的對歷代英雄的評論。有些詩詞沒有插圖,我們都可以根據(jù)詩詞內(nèi)容與意境,自己動手畫圖配詩如《望天門山》《江南春》《敕勒歌》《錢塘湖春行》等,我們都可以繪畫出多幅圖畫,根據(jù)圖回憶,圖文結(jié)合,快速有趣地借圖成誦。將幾個方法熟練運用,相信一定會對小學三年級的語文背誦產(chǎn)生莫大的幫助。
總之,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不同的學習習慣對于思維能力與語文能力的提高起著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曉玲.關注課堂學習聲音 探析小學語文教學有效評價策略[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05):168-169.
[2]王書鳳.任務型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效應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9(09):38+37.
[3]梁秀瓊.奏響有效教學的旋律——探究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課外語文,2019(24):73+75.
費大忠?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qū)白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