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小芳
【摘要】從教十余年,未曾好好想過我的教學風格具體是什么?聽了閆德明博士的“教學風格的形成與凝練”的講座,我感觸頗深。特別是教學風格的修煉策略中的三問:問問學生,問問同行,問問自己;三讀:讀書、讀人、讀事;三式:揚長避短式,實踐升華式,借鑒創(chuàng)新式。這些使我不禁思索起來:我的教學風格是什么?
【關鍵詞】教學風格;學習態(tài)度;教學經(jīng)驗
1教學風格初形成
當年大學畢業(yè),我分配到一所農(nóng)村小學,校長讓我上六年級語文、英語兼班主任。初登講臺,心懷“指點江山,桃李天下”的夢想,全身心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工作中。校長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這個班基礎較差,我把它交給你,希望你能讓它有一番新景象!”教導主任鄭重其事地對我說:“這個班不是那么好教的,大都是留守兒童管教不到.....”老教師也對我講了一些這個班的“故事”,“有個別學生很調皮,曾扎破老師的摩托車輪胎,曾用磚頭砸爛過某教師宿舍的玻璃等......”我的心里如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我不斷的思考著該怎么做才好。后來,我想起了我大學老師的話:“只要你用真心對待每一個學生,用責任心對待教學工作,學生自然會喜歡你,學生也會取得很好成績的……”。第二天鈴聲響起,我忐忑地走進教室,原本喧鬧的教室頓時安靜下來,看著一雙雙淳樸且充滿好奇的眼睛,我平靜了下來。我介紹了自己的一些學習經(jīng)歷和學習趣事,漸漸地和他們拉近距離,再講一些學習方法和期望,最后,一起約定班公約……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走入學生當中,與他們交朋友,師生關系更加的融洽。慢慢的,我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許多閃光點,采取鼓勵和批評教育相結合的方法來引導。例如學生們開始按時交作業(yè)了,但個別同學經(jīng)常應付了事,字寫得龍飛鳳舞。我讓其中一個字跡最潦草的學生建龍站了起來。旁邊有學生說,他以前都不交作業(yè)的。我拿著作業(yè)本慢慢地走到他身旁,問道:“這是你寫的嗎?”他有點不安的點了點頭。“你這次按時的完成了作業(yè)。很好!”他有些意外地看著我,我接著說:“但以后我希望你把字寫工整些,好嗎?老師相信你可以做到的!”他有些羞赧地點點頭。還有小輝上課愛講話,但口才很好,思維很敏捷;子濤愛搞小動作,但課外活動很活躍;孫佳濱容易上課分神,但體育很好;劉鴻經(jīng)常坐不住,但卻很細心……我根據(jù)他們的不同特點,給予相應的指導。他們一有進步就及時表揚他們,我很欣慰的發(fā)現(xiàn),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越來越好,成績也相應的有所提高。
2我的教學追求是在“玩中學,學中玩”
營造輕松快樂的課堂學習氛圍,這是很受學生的喜歡,但慢慢地發(fā)現(xiàn)了一些弊端。例如學生之間太融洽,學生不再怕你,某些學生本身自控能力差,又大都是農(nóng)村的留守兒童,在家不受長輩管教,使之學習效果不高。我覺得開始要和學生保持一定的距離,既要讓學生喜歡你,又不能讓他看透你。作為一名嚴師,可以使你的課堂的各項措施得到有力的執(zhí)行,而且在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要求學生必須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并出成績。于是,我的教學追求是張弛有度的教學氛圍。在以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做到賞罰分明,嚴格要求學生。因為學習本身就不是一件令人感到輕松愉悅的事情。學習是走出你的舒適區(qū),而真正有效的學習是會使人有一種拔節(jié)成長的疼痛的,是痛并快樂著的。除非你能挖掘出學習的樂趣。所以目標明確,執(zhí)行到位,學習自然有所收獲。我們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中明白,學生應具備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的能力,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我們教師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結合課程目標,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以學生為主體,倡導體驗參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所以我的教學追求是培養(yǎng)學生具備良好的品格,讓學生帶著目標來學習。我回到學校后就做了一個不記名的問卷調查:,1.“你最喜歡什么課?喜歡的原因是什么?”2.“如果用一到三個詞來形容你的英語課堂,你會用什么詞語來形容?”3·“你眼中的英語老師是怎樣的一個人?”大部分學生認為我的英語課堂是輕松的,有趣的......。老師是和藹的,友善的,博學的......
最后,通過反思,我認為教學風格是多樣化的。它的形成包括老師個人性格特點,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經(jīng)驗總結等凝練而成的。在不同的時期,和面對不同年齡層的學生而有所變化的,不變的是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不忘初心,因材施教,形成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教學方式。如利用肢體語言,語音語調,面部表情等調動學生積極性;設計新穎有趣的導入方式激發(fā)學習興趣;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如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背誦重點詞匯和句型;注重品格和能力的培養(yǎng)等。從教師到名師,雖只有一字之差,但其路途遙遠。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加強各方面的修養(yǎng),提高自身素質,與時俱進,善于總結發(fā)現(xiàn),勤思樂教,形成自我風格。在今后的教學生涯中,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疑難解惑中摸索,在追求完美中奮進。三尺講臺,四季耕耘,光陰流逝,初心不改。成長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師只有經(jīng)過一課課的淬煉,才能收獲光陰的饋贈,使我們的教學更精彩,并且讓學生獲得面向未來的學習能力。讓我們不負芳華,砥礪前行,成就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參考文獻
[1]曹愛云, 劉長美. 淺談教師的教學風格[J]. 神州旬刊, 2012, 000(005):372-372.
[2]楊小文. 淺談教師的教學風格[J]. 教育教學論壇, 2010(30):25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