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調(diào)菊
摘要:從心理學角度上講,一個實驗的提示越“豐盛”,可能就是上課的教師對實驗能否順利進行越缺乏信心。殊不知,這些保險杠都是教師的理所當然,那么,孩子們的想法,做法呢?我們能照顧嗎?我們能給他們一點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嗎?俗話說:小孩子學走路,不跌滿兩百次,如何能學會呢?跌著,跌著,也就學會走了。我們的學生不正是這樣嗎?跌著,跌著,也就學會走路了。
關(guān)鍵詞:差異提示;對比;實驗提示;統(tǒng)計分析;實驗完成率
1 現(xiàn)狀點擊:實驗提示是否需要減肥
從心理學角度上講,一個實驗的提示越“豐盛”,可能就是上課的教師對實驗能否順利進行缺乏信心。一般來講,一節(jié)科學課上得好與壞,其中一個標準就是看課堂中得實驗是否順利進行,學生能否完成實驗。其實不然,如果實驗沒有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那我們得看是什么原因?qū)е碌?。是教師指導不到位?是學生基礎(chǔ)不行?是預設(shè)錯誤?是實驗器具準備不充分?俗話說:幸福的家庭總是一個樣,不幸的家庭卻個個不同。成功的實驗都一樣,失敗的實驗卻個個都有不同的原因。于是乎,總有教師把實驗提示裝扮得過于溫馨,5條,6條有,7條,8條也常見,洋洋灑灑一整頁,總想著給實驗上個保險。
2 對比實驗:有比較才有發(fā)現(xiàn)
本次實驗針對不同類型的實驗提示而展開的。先選擇兩個五年級的平行班作為實驗對象,分別為甲班和乙班。在甲乙兩個班級中進行不同實驗提示的教學實踐,記錄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并對數(shù)據(jù)進行相應的分析討論研究。
實驗前,給予甲班的實驗提示詳細,完整,盡量避免實驗出現(xiàn)錯誤及誤差,確保實驗順利完成。給予乙班的實驗提示留給學生自由操作的空間,允許學生實驗失敗或數(shù)據(jù)不夠精確,但注重“失敗”后的反思改錯引導。
3 分析思考:不斷提煉有效性提示
本次實驗共抽取了10次實驗來進行統(tǒng)計分析,分別是:
《種子的發(fā)芽實驗一》
《蚯蚓的選擇》
《做一個生態(tài)瓶》
《陽光下的影子》鉛筆影子的變化
《光與熱》光的強弱與溫度實驗一
《光與熱》光的強弱與溫度實驗二
《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物體的顏色與吸熱
《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陽光直射斜射與吸熱
《土壤中有什么》土壤沉淀實驗
《雨水對土地的侵蝕》
其中,《種子的發(fā)芽實驗一》、《做一個生態(tài)瓶》、《陽光下的影子》鉛筆影子的變化屬于課外實驗。
3.1 提示的差異
每次實驗前,給予甲班的實驗提示詳細,完整,盡量避免實驗出現(xiàn)錯誤及誤差,確保實驗順利完成。給予乙班的實驗提示留給學生自由操作的空間,引導學生充分利用作業(yè)本,課本,以及教師的口頭提示和平時應該養(yǎng)成的課堂常規(guī)。允許學生實驗失敗或數(shù)據(jù)不夠精確,但注重“失敗”后的反思改錯引導。
3.2 學生實驗興趣觀察
甲班的學生習慣于緊緊跟隨教師的詳盡的提示進行操作,比較依賴實驗提示,也正是因為缺少了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沒有創(chuàng)新就沒有激情。課堂整理顯得沉悶,外行也許看著挺熱鬧,其實學生的探索的思維是沉寂的。
乙班學生有更多的自主思考的空間,思維較活躍,特別是那些勇于挑戰(zhàn)的學生表現(xiàn)地更加活躍,而按部就班地一類學生則相反。雖然實驗提示沒有甲班的詳盡,但是大部分學生也能完成實驗。如在《蚯蚓的選擇》實驗中,對于提示中的“如果你覺得一次不夠準確,可以重復實驗?!睂W生表現(xiàn)為躍躍欲試,有的本來只打算做一遍,看見其他組在做第二遍了,也不甘落后;有的組做得快,還想做第4遍。而在《做一個生態(tài)瓶》中,面對簡單的提示“1、使用自然水域的水。2、注意觀察時間,并記錄?!睂W生似乎有點茫然,無從下手,陸續(xù)有學生來問一些關(guān)于做生態(tài)瓶的問題,我想這是因為他們正在思考。又如在《光與熱》光的強弱與溫度實驗一中,因為沒有規(guī)定電筒與紙板的距離,導致部分小組實驗結(jié)果不明顯,看到他們失望又羨慕的眼神,我知道他們在吸取教訓,他們在更快地成長。
3.3 實驗用時統(tǒng)計
經(jīng)統(tǒng)計:在實驗用時上,乙班比甲班平均慢大約2分鐘。
3.4 實驗完成率
在實驗完成率上甲班比乙班高出9.6個百分點。甲班有4次實驗能100%地完成,而乙班只有一次實驗能100%地完成。甲班的最低值為75%,乙班的最低值為60%。從數(shù)據(jù)可以看到,甲班的課堂效率明顯高于乙班,這也是屬于實驗預測的范圍內(nèi)。甲班的實驗提示近似于實驗操作,學生就如溫室的花草,學生只要認真按照提示就基本上能順利完成實驗。而乙班的學生則需要利用實驗之前的討論交流,實驗表格等,沒有可以依賴的步驟,更容易出錯。
3.5 實驗糾錯率
因為實驗時間和材料的不允許,某些實驗在課堂中沒有時間去重新再來一遍。一旦實驗出現(xiàn)錯誤,甲班糾錯的情況明顯好于乙班。
3.6 作業(yè)本準確率
作業(yè)本的準確率反應出學生對實驗的掌握程度。一個學期的實驗證明,學生部需要教師在實驗時的過度呵護。
中國的不少孩子從小就缺乏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盡管他們從學會說話開始,就可能提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很少有父母會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他們會毫無保留地將答案告訴孩子,惟恐孩子聽不明白。一旦哪里組織了中外孩子的交流活動,如夏令營,沙龍,生存考驗等等,就會有發(fā)現(xiàn)中外孩子的自理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不同。
4 實踐策略
如何在對比中不斷提煉實驗提示?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出發(fā):
4.1 實驗提示:拒做實驗成功的保險杠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特別在公開課中,更容易低估學生的能力,忽視學生曾受過的相關(guān)基礎(chǔ)訓練;在教學評比情境中,教師不敢“沉默”,甚至比平時還更喜歡在三尺講臺上“滔滔不絕”,把學生當成什么都不會的等待澆灌水分和養(yǎng)料的溫室里的花朵。這是教學設(shè)計的紕漏,也是教師日常教學行為和理念的暴露。實質(zhì)上,對學生技能最理想的指導方式應當是“彈性式”的,既讓學生明確技能操作的目的,又留給學生一定的創(chuàng)造空間;既有一定難度的新方法的集體指導,又有針對個別差異的單獨輔導,真正做到指導有方,又留有創(chuàng)新余地?;顒又校瑢W生希望得到來自成人的幫助和指導,但更愿意、更喜歡自我探索、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改進,教師應盡力給學生提供這樣的時空。而不是一味地依賴于提示,把實驗提示變成實驗成功的保險杠。
殊不知,這些保險杠都是教師的理所當然,那么,孩子們的想法,做法呢?我們能照顧嗎?能給他們一點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嗎?不要認為成人眼中的世界比孩子眼中的世界有多么高明,只能說成熟一些。上述一節(jié)《種子的萌發(fā)》中,教師在出示細致的觀察方法之前,何不先問問學生:你想怎么觀察蠶豆?假如有學生果真想切開,砸碎,或先掰開,再剝開皮,那就讓他們先嘗試一下吧,這是學生自己的實驗,學生經(jīng)歷錯誤之后,從旁邊的學生成功的試驗中立刻就能分析原因,改進試驗,錯誤的經(jīng)歷會給學生帶來屬于自己的思考。
4.2 實驗指導:點石成金貴在“一點”而已
學生需要技能的指導,但不要“無微不至”。教學實驗中,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就需要教師作關(guān)于技能方法方面的指導。這個指導要有度,教師不要把手伸得太長,要學會把試驗探究的主權(quán)還給學生。不要過分依賴課本,也不要用PPT一股腦兒地展示給學生。指導的形式一旦詳細全面,甚至“無微不至”,把學生當作襁褓中的嬰兒,照料得密不透風,學生被限定在框框里,只能一步步踏著老師踩出的腳印往前走。
一人上課,服務、勤雜等人一大群,僅僅為了上好一節(jié)重要的公開課,我們幾乎從不去計算一節(jié)課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的投入。教學中,需要那種上承下啟、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精巧設(shè)計,更需要設(shè)計各類工具的投放、工具的使用、安裝的要點、對學生實時的指導等。教學中的著力點要實在、實際。提高科學課的教學質(zhì)量,作為科學老師,應更多地思考讓學生獲得實實在在發(fā)展的方面,而不是做表面繡花的文章。
不必為了40分鐘的完美無缺,而在實驗前將實驗方法及步驟等一一溫馨提示。公開課的實驗應該允許學生失敗。余秀琴老師執(zhí)教的《太陽能DIY-太陽能三叉車》,在做太陽能三叉車的過程就是讓學生自我思考、自我改進、自我提高的課堂,盡管在課堂上只有一個學生完成三叉車的裝配,但是,我相信,學生反復琢磨、不斷研究、不斷反思這個過程的價值遠遠高于在老師包辦代替下裝配完成一輛太陽能三叉車的價值。
4.3 自我糾正,方能不斷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套用兩句人盡皆知的話,第一句,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見彩虹。第二句,失敗是成功之母。教師要提倡和鼓勵學生不斷自我思考,不斷地提倡和鼓勵那些“背道而馳”,“標新立異”、“異想天開”,雖然課堂可能被打亂,但是這樣的課堂給了學生想象的翅膀,這樣的學生可能就是明天的愛因斯坦呢?“溫馨提示”的背后是教學觀念的紕漏,它阻礙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埋沒了課堂上的另類聲音,科學研究永無止境,或許今天的教材,到了明天又成了錯誤的,或許學生的另類研究,恰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的孩子快一周歲了,正在蹣跚學步。一天,同村的一位老人說:兩百高啊,兩百高!起初我沒聽懂,細想一下,確有道理,小孩子學走路,不跌滿兩百高,如何能學會呢?跌著,跌著,也就學會走了。我們的學生不正是這樣嗎?跌著,跌著,也就學會走路了。
參考文獻:
[1] 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王航遠.趣味實驗,讓科學教學更加有效[J].課程教育研究,2013(15).
(作者單位:上虞市豐惠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