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榮
摘 要: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對學生開展教育的兩種基本教育形式,其對學生的行為習慣與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通常有著重要作用。但是,學生的成長中,其自身的較多問題都是由家庭帶來的,基于此,對學生的行為習慣與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不僅依賴于學校教育,而且還需家校共育,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健康人格。
關鍵詞:家校共育;行為習慣;健康人格;培養(yǎng)
學校教育中,其不僅是對知識的傳授,而且還需對學生的行為習慣進行培養(yǎng)。葉圣陶曾說過:“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庇纱丝芍?,教師在傳授理論知識的時候,還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具備健康人格。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與家長結合共同參與到學生教育中。對于高中生而言,其最早接受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父母不僅是學生最初的教師,而且還是學生終身的教師,家長的言行通常會潛移默化的對學生產(chǎn)生影響。因此,教師需注重家校共育,以對學生的行為習慣與健康人格進行培養(yǎng)。
一、高中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規(guī)律
(1)內驅力規(guī)律。根據(jù)費里德曼的心理學研究認為,個體的行為習慣形成,通常會源自于個體具備的內驅力。對于個體而言,其內驅力通常會在個體的實際成長中形成,這種狀況通常是受外化力量的影響,同時也會受到個體內在特質的影響,該特質通常和觸發(fā)、激勵、引導等因素具有直接關系[1]。高中時期學生具備的能動性逐漸增強,內在表現(xiàn)欲也相應增強,部分個體逐漸對自我關注的要求越發(fā)強烈,且其行為習慣通常與觸發(fā)、激勵、引導各因素相關。
(2)情感意識逐漸濃烈。高中時期的學生當前正處于青春期,其情感空間也相應被構建,且對情感世界存有較多幻想與期待。高中生的思維通常較為活躍,性格走向也趨向于定型化與多樣化,且其情緒波動的起伏也相應較大。隨著生活、學業(yè)各方面不利影響逐漸增大,個體情感的變化也逐漸異常分化,且部分個體通常會沿著壓力形成良好思想征態(tài)與行為習慣,且部分個體會出現(xiàn)消極情緒,以及不良行為。因此,學生形成良好行為,通常需確保學生情緒、情感的有效疏通與引導。
二、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
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1)家校共育的制度健全。想要充分發(fā)揮家校共育對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行培養(yǎng)的積極作用,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與完善家校共育的制度。家校共育的制度健全通常包含兩部分,首先,需對家長會制度進行健全,該過程中,學??赏ㄟ^家長會召開的方式,可以使家長充分了解到學生在學校中的學習情況,并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發(fā)現(xiàn),并加以解決。其次,家長委員會的成立。將家長委員會作為載體,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表現(xiàn)及時了解,通過針對性的策略,對學生的行為習慣進行培養(yǎng)。(2)加強家長的培訓力度。家校共育中,想要使家長的積極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學校就需要加強對家長進行培訓。學生可通過家長專題講座的開展,使家長教育學生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學??啥ㄆ谘埥?jīng)驗豐富的家長教師對學生家長實施培訓,把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習特點、心理特征等有關信息告訴學生家長,以此使家長更加認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使家長積極主動的開展家庭教育[2]。(3)家庭教育的任務細化。對家庭教育的任務進行細化,其主要目的就是使家長對學生有效的開展教育,并以此對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行培養(yǎng)。基于此,學校可通過指定相應的教育計劃,對家庭的教育任務實施細化。例如,在每個學期的前期,教師通過學生的具體狀況,指定相應的家庭教育計劃,并于開學后的一個月內,將相應的教學內容與教學計劃告訴學生家長。以此使家長清楚了解到學生的實際狀況,并使學生充分理解到對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行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
三、拓寬家校溝通的渠道
拓展家校的溝通渠道,創(chuàng)建家校共育的網(wǎng)絡,具體為:(1)家校共育的網(wǎng)絡完善。學??赏ㄟ^家長會與家訪相結合的形式,對家校共育的網(wǎng)絡進行完善,其不僅能使家長充分了解到學生在學校中的表現(xiàn),而且還能使教師充分了解到學生在家中的表現(xiàn),其通常更有利于家長與教師共同制定合理化培育計劃。(2)信息技術的運用。隨著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多媒體信息技術逐漸在教育中得到廣泛運用。家校共育中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通??梢允辜倚9灿乃降玫接行嵘?。學生通過信息平臺的搭建,如微信平臺,教師將培養(yǎng)學生行為習慣與健康人格的高質量文章推送給學生,以此使家長對家校共育的認知得到有效提升。另外,家長可通過創(chuàng)建交流群的形式,促進家長與學生的交流。(3)家庭教育相關活動的開展。除了學校的正常教學活動,家庭活動的開展通常也對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有著重要作用。家長還能通過不同形式的活動,對學生的行為習慣進行培養(yǎng)。首先,學生家長需以身作則,在日常的生活中保持良好行為,并對學生日常中的不良習慣加以指導。其次,根據(jù)學校的實際教學目標,為學生營造相應的教育氛圍,給予學生潛移默化的行為影響。最后,從生活的點滴,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行為習慣。
結束語:綜上所述,高中階段的學生行為仍存有較多問題,且學生由于承受高考的壓力,其人格的健康也會受到影響,通過家校共育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通常更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及健康人格,從而使學生實現(xiàn)健康、全面的成長。
參考文獻
[1]王芳.家校合作共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9(03):154-155.
[2]李莉.高中學生價值觀及行為習慣的正確引導策略研究[A]..《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九卷)[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4.
課程名稱:構建縣域薄弱高中家校教育共同體,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與健康人格的行為研究
課題類別:蘭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
課題立項號:LZ[2019]GH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