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霞
摘 要:在目前的物理教學中,教師需要改變教學觀念,多向學生提出實踐要求,為學生安排探究的主題,讓學生在探究中理解物理知識點,通過物理問題的探究和物理問題的解決,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進而將熟悉物理解題思路和方法,以提升物理成績。本文主要從高中物理探究教學模式入手,分析教學模式的基本步驟以及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以供專業(yè)人士參考。
關鍵詞:主題探究;教學模式;高中物理;物理教學
一、主題探究教學模式的基本步驟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創(chuàng)設情境主要是為了讓學生盡快地投入物理課堂,為課堂教師教學的內容做好鋪墊,讓學生快速投入到思考狀態(tài),便于教師展開教學工作。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教師一般選擇的內容是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或與社會熱點有關的物理知識,主要通過這些內容的引入來達到創(chuàng)設情境的目的。在主題探究模式中,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時,多利用網絡資源,有時通過影像播放的方式,讓學生思考某個物理知識點,用這樣的主題展示方式,把探究任務布置給學生,完成任務的安排。
(二)提出主題
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基礎上,讓學生對所含的物理知識點提前進行思考,再將其中的物理學習主題告知給學生,讓學生展開對該物理主題的探究,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加深學生對物理內容的理解,從而達到主題探究目的。比如。在教學杠桿原理內容時,教師可以把杠桿平衡的主題告知給學生,讓學生思考生活中與向心力有關例子,從而展開深入的主題探究。
(三)理解主題
在實際教學工作開展中,教師重視理解主題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主題探究課上主動的分享自己的物理學習心得,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向同伴交流經驗,能進一步地擴充自己的物理知識范疇。教師在學生互相交流后,采取提問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效,好改進教學方案或改變教學策略,拉進學生與物理學科之間的距離。
(四)應用主題
在對主題進行探究和理解后,學生對學習的主題有一定印象,此時教師通過情景的設置讓學生將知識用于實際中,激發(fā)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實際思考,總這樣的方式達到主題的應用目的。應用主題本身是讓學生有更多的實踐機會,思考的問題與考試內容也息息相關,為學生的物理考試解答也奠定一定的基礎。
二、主題探究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一)創(chuàng)設情境的作用
高中物理學科的教學本身比初中物理學科的教學內容要復雜許多,教師在教學時如果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容易造成學生對物理學習的消極。創(chuàng)設情境本身的作用是為學生投入到物理學習展開鋪墊,教師所利用的情境越有趣,愿能讓學生投入到其中,這樣的物理教學才最有效。其次,創(chuàng)設情境本身給課堂教學也帶來了創(chuàng)新,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或網絡素材開展教學,在這樣的教學前景下,學生能舉一反三,對物理學科本身的印象也能有所改觀,進而提升物理學習興趣。最后,由于教師在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時,選擇的都是學生能接受的物理知識點,學生在情境問題的思考和解答中也能不斷提升自信,從而增加對物理學科的關注度。
(二)提出主題的作用
大多數學生在物理學習時,由于缺乏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導致其對物理學科教學內容的不重視,有時學生并不能知曉教學重點,這對學生的物理學習十分不利。提出主題的作用在于讓學生直觀地清楚正在學習的物理內容。清楚主題后,學生對物理學習將會有明確的態(tài)度,這樣的明確態(tài)度使得學生在意識到自己理解不充分的時候會向教師提問,為了達成主題探究目的,學生一定會投入學習狀態(tài)。在學習狀態(tài)的投入中,學生對物理內容的掌握度一定能有所提高。此外,提出主題也能增加學生對物理學科的重視度,在長期的重視下,學生投入物理學習的時間也就更多,更能獲得較好的學習成效。
(三)理解主題的作用
教師提出主題,讓學生利用課堂時間或課余時間思考物理知識點,本身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在積累的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學識的提高,不斷增加對知識的理解。理解主題這一步驟的開展,主要是讓教師清楚地獲悉學生目前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只有讓學生形成正確的知識架構,對物理內容有正確的理解,才能真正達到物理學習的效果。通過不斷地研討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才是整個主題探究模式的開展價值所在。教師提出教學問題,讓學生進行解答,也能便于教師認知學生的學習情況,便于教師反思并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
(四)應用主題的作用
物理內容的學習最終還是要回歸現實,應用主題這一教學步驟主要是為鞏固學生的理解,應用主題過程中,給學生提供了思考的情境,學生通過思考能發(fā)現自己對知識的疏漏,也能對物理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能夠熟練掌握知識點,并且應用至實際問題中的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致肯定會大大增強,而不能夠將物理知識點應用并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生,也能清楚自己的知識點欠缺的地方,對物理學習也能更關注。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主題探究教學模式的一系列步驟,對學生完全掌握物理的知識提供了保障。作為物理教師,必須觀察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并及時地調整教學方案,確保主題探究模式能被學生接受,并且學生能在教師的思考引導中,主動參與到思考和學習環(huán)節(jié)中,將學習到的物理知識加以運用,從而達到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吳長立.問題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9,48(24):28.
[2]袁冬梅.基于多種教學模式相結合的高中物理教學策略探究[J].華夏教師,2019(26):58.
[3]李海玲.探究式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中國農村教育,2019(1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