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網(wǎng)絡的發(fā)展,媒體的形式變得更加多樣,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共存的情況,加劇了媒體之間的競爭。受眾對新聞的需求也變得更加多元,只有滿足受眾的多元化、差異化、碎片化新聞需求,進行新聞寫作,才能贏得更多受眾的關注。不同媒體的新聞寫作雖然都遵循新聞寫作的原則,但是在具體的新聞寫作方面存在各自的特點。本文主要研究幾大新聞媒體的寫作要點,以此為背景,闡述全媒體環(huán)境下電視新聞的寫作要點。
關鍵詞:全媒體;電視新聞;寫作要點
中圖分類號:G2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5-0172-01
不同的新聞媒體有各自的特點,當前主流的新聞媒介有報紙新聞、廣播新聞、電視新聞、網(wǎng)絡新聞,不同的新聞媒介有不同的新聞表現(xiàn)方式。[1]報紙新聞寫作更多是采用文字的方式將新聞呈現(xiàn)給受眾,廣播新聞主要以聲音的方式進行傳播,電視新聞使用的是圖片、文字、聲音結合的呈現(xiàn)方式,網(wǎng)絡新聞則以直播、字幕等方式呈現(xiàn)新聞。[2]可以看出,不同的新聞媒介有不同的新聞特點,這種傳播的差異性,是媒介的魅力所在。本文重點分析不同媒介新聞的寫作要點。
一、不同新聞媒介對新聞寫作的影響
首先是報紙新聞。報紙是最傳統(tǒng)的新聞媒介,使用的是文字+圖片的傳播方式,通過對文字內(nèi)容進行調(diào)整,便可以形成新聞文本。同時,排版的順序、位置、字體,都會影響新聞的傳播。以標題為例,標題在報紙中的位置都是十分顯眼的,字體也比正文要大,方便人們看到版面上的所有標題內(nèi)容,選擇性地觀看新聞。
其次是廣播新聞。廣播是以聲音作為信息傳遞的方式,雖然輸出內(nèi)容為聲音信息,但是新聞寫作也十分重要。在完成采編之后,需要通過寫作的方式,有效地梳理雜亂的新聞內(nèi)容,從中選擇具有報道價值的信息。
最后是網(wǎng)絡新聞。網(wǎng)絡新聞寫作是網(wǎng)絡時代下的產(chǎn)物,受到不同文本類型的影響,例如文字文本、圖片+文本、視頻+文本等,不同的組合形式,有不同的寫作特點。而且網(wǎng)絡有更新速度快、及時的特點,這決定了其必須遵循簡潔、通俗易懂的原則,長篇大論必然不會引起受眾的興趣。[3]以微博為例,有140字的限制。對傳統(tǒng)報紙新聞,140字顯得很短,但是對微博新聞,140字是極限,如果寫滿140字,受眾就會覺得新聞內(nèi)容過多。[8]圖片+文字形成的長微博,受眾閱讀起來,會感覺在閱讀長篇小說,如果新聞內(nèi)容不夠吸引人,網(wǎng)民是不會看完的,甚至都不會打開。因此,網(wǎng)絡新聞寫作力求簡短。如果寫作信息過多,不但不會吸引受眾,反而會使受眾直接放棄新聞閱讀。
二、電視新聞寫作要點
電視新聞有十分廣泛的受眾群體,通過聲音+畫面的方式傳播信息,文字則用于輔助新聞報道。電視新聞寫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簡單來說,新聞寫作就像是電視劇或者電影的劇本,有了聲音和畫面,還需要臺詞的輔助,既要像報紙媒介一樣,通過文字帶來視覺沖擊,還要像廣播一樣,帶來聽覺沖擊。
(一)擬定吸引人的標題
電視新聞寫作時,需要重點關注的內(nèi)容是新聞的標題,是否擬定出了吸引人的標題,將直接影響受眾對電視新聞的關注度。標題是新聞的第一看點,是對新聞事件的強力概括,通過新聞標題,可以幫助人們快速理解新聞的內(nèi)容。而且還要注意新聞的排版、播出順序等,以體現(xiàn)新聞的重點,也就是說既要有視覺效果,也要有聽覺效果。
(二)通俗易懂、語言簡潔、內(nèi)容全面
電視新聞的寫作需要做到通俗易懂、語言簡潔、內(nèi)容全面。不同體裁的新聞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消息類的新聞,更多注重新聞的簡潔性,使受眾容易理解,對新聞報道的全面性和深入性則要求不高;新聞專題和評論等則對新聞的全面性和深入性有較高的要求。[4]總之,新聞寫作要力求簡短,如果寫作信息過多,不但不會吸引受眾,反而會使受眾直接放棄新聞觀看。
(三)完善電視新聞的寫作過程
首先是電視新聞的采編。利用攝像機錄制和捕捉新聞畫面,將收集到的聲音和畫面信息保存下來,加上新聞記者在新聞現(xiàn)場獲取的信息,整合起來,才能形成完整的電視新聞。攝像機、錄音筆等不可能將新聞現(xiàn)場的所有信息記錄下來,還需要記者做好現(xiàn)場信息的記錄。記者需要回憶采訪過程,或者通過翻看采訪記錄、拍攝到的新聞畫面等,將新聞信息全面地整理出來,形成新聞素材,這是開展新聞寫作的前提。[5]
其次是確定電視新聞文本的內(nèi)容和形式。電視新聞文本涉及許多方面,包括聲音來源、新聞結構、字幕標注、信息流內(nèi)容、人物出場、記者出鏡、配音解說等。完成新聞寫作之后,需要明確新聞文本的內(nèi)容和形式,也就是新聞文本以何種形式出現(xiàn),比如字幕、記者口播、同期聲播放、解說+文字+圖片、文字+音樂,不同的呈現(xiàn)方式有不同的效果。[6]而且對電視新聞來說,其開頭的導語、結尾的結束語都非常重要,需要用生動的語言文字來吸引觀眾的注意,還需要做到開門見山、中心突出、簡明扼要、生動活潑等,使電視新聞呈現(xiàn)出聲畫并茂、視聽兼?zhèn)涞膬?yōu)勢。
最后是新聞編輯。新聞寫作將記者收集到的新聞內(nèi)容與攝像機采集到的圖像、聲音信息結合起來,整理加工出新聞文稿,對新聞文稿進行審核之后,進行新聞編輯。一般情況下,新聞文稿需要標注清楚以何種方式呈現(xiàn),也就是哪些內(nèi)容選擇同期聲播放技術、哪些文字內(nèi)容用于解說詞、哪些內(nèi)容需要主持人口播、哪些內(nèi)容則需要添加字幕,這些都需要在新聞寫作時明確地標注出來。此外,有一個俏皮的結尾,這是一條好的電視新聞的標準要求,可以深化新聞主題,增強感染力,引起觀眾的共鳴以及思考,也使電視新聞在形式上更加突出。
相較于報紙新聞,電視新聞寫作更加復雜。報紙新聞寫作十分簡單易懂,寫作技巧也容易被掌握,只要按照基本的新聞寫作要求,報紙新聞和中小學的作文寫作沒有太大的區(qū)別。電視新聞則不一樣,電視新聞的呈現(xiàn)方式多種多樣,需要在新聞文稿上標注出各段文字的呈現(xiàn)形式。新聞寫作時,要注意新聞解說和新聞同期聲的銜接,避免出現(xiàn)同期聲或者解說詞太長的情況。[7]由于電視新聞需要在解說詞、同期聲、字幕、圖表等呈現(xiàn)方式中不斷地轉(zhuǎn)換,所以新聞信息流需要做到流暢自然,同時遵循簡潔、通俗、全面、深入的寫作原則。[8]
三、結語
全媒體環(huán)境下,不同的媒介對電視新聞的寫作都有一定的影響。如報紙新聞,其是通過文字+圖片的方式給新聞受眾帶來視覺上的享受,而廣播是通過聲音的方式給新聞受眾帶來聽覺上的享受,網(wǎng)絡又給觀眾帶來了極快的愉快享受。因此在電視新聞寫作中,需要結合三者的優(yōu)勢,既要有明確的主題,又要有好的排版,內(nèi)容要簡短,結尾要俏皮,這樣才能緊扣新聞事件,避免空泛的議論,也避免一些公式化、概念化的新聞存在。
參考文獻:
[1] 鞠剛.全媒體環(huán)境下不同媒介新聞的寫作要點[J].采寫編,2017(4):20-21.
[2] 校愛玲.全媒體環(huán)境下不同媒介新聞的寫作要點[J].傳播力研究,2018(34):96.
[3] 張博.全媒體背景下新聞寫作的聚合形態(tài)[J].青年記者,2014(11):37-38.
[4] 高青芝.新媒體環(huán)境下網(wǎng)絡新聞寫作的技巧[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4(10):187-189.
[5] 王瑛潔.媒體融合背景下民生新聞寫作創(chuàng)新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8(19):52-53.
[6] 任貴珍.媒體融合背景下如何創(chuàng)新電視新聞主題性報道[J].當代電視,2017(06):72-73.
[7] 穆莎.全媒體背景下新聞寫作教學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智富時代,2019(3):211.
[8] 李冬升.新媒體背景下廣播新聞記者應具備的素質(zhì)及寫作技巧[J].傳播力研究,2018(32):95-96.
作者簡介:閆卉(1969—),女,山西忻州人,中級記者職稱,研究方向:采訪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