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9年普利策解釋性新聞獎的獲獎作品在敘事上形成了時間敘事、空間敘事、關系敘事的有機互動,并且增加了視覺化新聞表達,創(chuàng)新多媒體敘事。本文從新聞敘事學角度分析獲獎作品,包括敘事聲音與敘事視角、敘事意識形態(tài)、敘事修辭、敘事結構,最后從敘事角度對解釋性報道進行再審視。
關鍵詞:解釋性新聞獎;三重敘事;敘事學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5-0092-02
一、前言
2019年普利策新聞獎中“解釋性新聞獎”(Explanatory Reporting)這一項頒給了《紐約時報》對特朗普家族逃稅事件的報道。新聞敘事往往通過顯性層面構建事實的基礎來實現隱性層面意識形態(tài)的有效構建。[1]本文試圖對個案進行分析,從敘事角度考察本屆解釋性新聞獎的獲獎作品。
二、特朗普家族逃稅系列報道的三重敘事
2019年解釋性新聞獲獎作品包括《特朗普家族參與可疑的避稅計劃》等4篇系列報道,還包括應用可視化呈現的5個短視頻。時間敘事、空間敘事、關系敘事這三重敘事的有機結合是其新聞敘事中最顯著的特征。
(一)時間敘事:家族往事詳窺探
《特朗普家族參與可疑的避稅計劃》是系列報道中最核心且信息量最大的一篇。閱讀文本的直觀體驗是其中存在著一條明顯的時間敘事的主線。這篇報道如同家族傳記一般,按照時間順序,從精明、勤奮的老特朗普發(fā)跡到他如何一步步隱秘地轉移資產給子女都有詳盡記述。因為展開了引人入勝的豪門故事,這篇特稿在兼顧解釋性的同時可讀性也較強。
報道開篇直入主題,用倒敘方法將結局告知受眾:時報基于大量保密納稅申報單和財務記錄的調查顯示,特朗普從他父親那里獲得了以今日價格為計至少4.13億美元財產,財產轉移從他蹣跚學步時開始,一直持續(xù)到今天。進而從后往前追溯,契合深度剖析和解釋的特質。報道以時間為軸,一幕幕場景輪番登場:“建筑獨角戲”——悶聲不響的合伙人——部署安全網——物以類聚——一場家族算計——“一份喬裝打扮的禮物”——價值的煉金術——少數股權持有人——商業(yè)帝國的殘余部分——出售的好時機,材料的選擇安排恰到好處,各部分之間也暗含邏輯聯系。特朗普家族逃稅行為歷時久遠,時間敘事強化了這篇報道的故事化,巧妙的順序安排更顯得層次分明,突出細節(jié)。小標題各部分內容的選取和連接也很講究,按照時間順序串聯內容,把不好捉摸的逃稅行為具體化,不言自明地顯露了特朗普家族逃稅背后一以貫之的邏輯:運用各種手段將經濟利益最大化,體現出特朗普的發(fā)跡之路是和他父親緊緊捆綁在一起的,父親為他“部署安全網”,自始至終謀求將財富向子女轉移并極力避稅。3位記者將這些東西還原為鮮活的故事,用敘事來承擔起解釋的職能。
遺囑的家族算計、GRAT信托、抓準時機出售父親資產等一幕幕漸次推進的場景切換如同小說敘事中新的人物和情節(jié)的推進一樣,這些事件在時間敘事的娓娓道來中拋出,與新聞報道的讀者見面,絲毫不讓讀者覺得疲倦。10個部分層層遞進,抽絲剝繭,逐漸深入,從不同的側面展開一幅充斥著逃稅行為的商業(yè)帝國的畫卷。
(二)空間敘事:物換星移起篇章
2019年解釋性新聞獎的獲獎作品增加了視覺化的新聞表達。在視頻文本中,地點的轉化是敘事的對象,空間敘事成為內容推進的重要線索。用動畫模擬的地圖、樓宇等將觀眾帶入情境中,介紹補充細節(jié)。呈現形式的變化是一種對新聞表達的重構。其中一段視頻中,一面是特朗普曾經在不同場合說過的話,一面是真實的事實和數據,二者交疊呈現,形成鮮明反差,毫不留情地揭穿了特朗普自吹自擂白手起家的荒誕。將特朗普說謊的時空置入準確的調查現實中,這種敘事的呈現效果比較出彩。
(三)關系敘事:熙熙攘攘利為先
關系敘事也是串聯全文的要訣。關系敘事的一條核心線索就是特朗普與其財富的關系,財富累積又建立在親屬關系之上,如特朗普父子的關系、特朗普兄弟姐妹間的關系等等。此外,房客與特朗普家族之間的關系、政府與特朗普之間的關系都是關系敘事的支線。在人物、事件、場景中,人物居于核心地位。報道厘清了人物關系下各種有形和無形的財富轉移行為和避稅行為。沒有對關系敘事的明確交代,讀者很難明白在美國嚴苛的法律體系下,逃稅是如何堂而皇之地發(fā)生的。
三、特朗普家族逃稅門系列報道的敘事學分析
上文對獲獎系列報道中時間、空間、關系的三重敘事的提煉還是較為感性,闡發(fā)有余而嚴謹不足,而敘事學研究自有其規(guī)律,所以這部分內容將遵循敘事學研究范式對幾個敘事要素進行逐一分析。
(一)敘事聲音與敘事視角
新聞敘事學中存在著“敘述主體”的問題,即誰是新聞的敘事者。敘事聲音指的就是敘事者的存在方式,也就是敘事者介入事實的程度。本次報道由《紐約時報》的3位記者共同完成,是敘述背后的實體。敘事是以第三人稱視角和全知視角展開的,在敘述文本中,敘述者只有為數不多的“時報發(fā)現”字樣出現時才有存在感,讀者注意力都集中在當事人逃稅故事中,中性色彩的語言使讀者難以發(fā)現敘述者的存在。
(二)敘事意識形態(tài)
本次獲獎作品秉承了《紐約時報》作為精英報紙一貫的嚴肅態(tài)度,“揭丑”式報道充分發(fā)揮了媒體的“第四權力”,符合“社會公器”定位。其敘事背后的邏輯是:只要能根據公開和可查證的信息通過抽絲剝繭還原事實來指證特朗普的逃稅行為,沒有什么報道紅線不可觸碰,記者及其背后的媒體機構不會自我設限,但會充分考慮可能的風險,以高度的專業(yè)主義和充分的事實挖掘來規(guī)避被位高權重者訴訟誹謗的風險。平緩大方、不卑不亢的敘事姿態(tài)充分體現了系列報道追求獨立、客觀、負責的意識形態(tài)。
(三)敘事修辭
新聞修辭的主要手段為“事、勢、理”?!笆隆奔从檬聦嵳f話。報道中大量使用了背景事實和數據事實,有憑有據,確保了報道的精確性?!皠荨奔床捎脤I(yè)人士言論“以勢服人”。這篇報道引用稅務專家、律師等人的話,增強報道的權威性?!袄怼笔峭ㄟ^建立新聞事實之間的聯系來增強新聞的說服性。知識背景的補充和對事實之間的條分縷析又讓讀者清楚地理解了特朗普家族的避稅操作,出色地解釋了復雜的逃稅現象。
(四)敘事結構
新聞的敘事結構指新聞內部之間新聞事實的連接方式。從敘事結構上看,這篇報道并未對特朗普逃稅報道作出核心事件與衛(wèi)星事件的明確區(qū)分。導語概述整個報道的主要內容,事實與事實的組接主要按時間線的邏輯圍繞逃稅主題展開。報道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模式,對新聞事實進行多層面、多角度的綜合反映。敘事的節(jié)奏把控巧妙,不會給讀者以壓迫逼視的感覺,娓娓道來,吸引讀者讀下去。
四、獲獎作品的敘事與解釋性報道再審視
特朗普逃稅門涉及財務、法律、歷史細節(jié)等,普通人往往難以了解具體情況。因此,這篇解釋性報道的可貴之處在于用充分而扎實的調查和解釋將特朗普的逃稅行為完整地大白于天下,清晰度和說服力都有保證,充分體現了新聞業(yè)的品質和精神。
公眾感興趣的、不加以解釋就難以理解的事件是解釋性報道的最佳題材,這種特質就對稿件的敘事提出了要求,敘事不能喧賓奪主,而應該幫助展現調查性或解釋性的深度。[2]深度報道內容長、信息量大、主題復雜,好的敘事助力報道游刃有余地展開。特朗普逃稅門涉及面廣,多條線索交織,沒有一定的敘事功力和敘事技巧,容易眉毛胡子亂抓。特朗普逃稅報道以時間敘事、空間敘事、關系敘事整合了敘事架構,從容不迫地將特朗普家族逃稅的核心事件與細節(jié)和盤托出。由于有記者對細節(jié)進行恰如其分的取舍與布局,因此,文章雖長,但讀者接受起來并不覺得壓抑,并且能夠留下清晰的閱讀記憶。三重敘事的模式應用于這篇解釋性報道無疑是成功的。
五、結語
普利策新聞獎的獲獎作品敘事純熟,通過敘事闡明了一個重要而復雜的主題,文字和可視化報道展示了對該主題的掌握,具有清晰的呈現,堪稱新聞敘事學研究范本。本文對2019年普利策解釋性新聞獎獲獎作品的敘事進行了細致深入的解讀,了解和學習其敘事策略及敘事技巧,希望獲得特稿寫作的啟示及借鑒。
參考文獻:
[1] 陳晨.新聞敘事的三種策略[J].新聞世界,2009(12):15-16.
[2] 朱穎,陳靖.淺議虛擬現實新聞的應用實踐及發(fā)展趨勢[J].東南傳播,2016(06):131-134.
作者簡介:任陽(1997—),男,山西孝義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聞史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