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鈺
摘要:學習英語有利于他們更好的去了解世界,學習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播中國文化,增進他們與各國青少年的相互溝通和理解。長期以來,小學英語課堂往往將注意點放在對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上,忽視了德育的滲透。英語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英語老師自然應擔負起德育的職責。本文提出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并且結合小學英語教學的特點,對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問題進行分析探討。作者希望可以通過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關注德育的滲透,以便讓他們在意識上有一些小的改變。
關鍵詞:德育;小學英語教學;滲透
一、我國德育教育現狀
我國在道德教育中依靠學校教育,而忽視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我國的教育建設存在一些問題,道德教育的目標與現實嚴重脫節(jié)。目前,小學對德育的重視程度還不夠,也沒有真正處于領先地位。學校、社會和家庭沒有形成合力的有效機制,小學生的道德教育存在很多問題。在家庭中,父母可以從孩子的舉止上影響他們的孩子,很容易將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傳遞給孩子。在社會上,一些不良現象很嚴重,社會環(huán)境混亂,社區(qū)活動和日?;顒优c道德教育的融合程度不高。這將扭曲年輕人的道德價值觀,影響年輕人的健康成長。此外,道德教育的方式一直過于僵化和單一。一些老師的責任感很弱,他們從事教育只是為了謀生,一些老師沒有在學生的行為中向學生展示榜樣的作用,這損害了老師的形象。
二、學生道德目標因素的形成
小學階段是道德品格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兩極分化階段。例如,道德情感從快到慢的發(fā)展順序是義務感,良心,幸福,榮譽和愛國主義。在道德動機方面,研究表明學生的道德動機是不穩(wěn)定的。強烈的好奇心和模仿是學生道德動機的重要方面。在道德行為方面。小學生的塑料較多,不平衡和多變性。
學生道德的發(fā)展主要受家庭和學校的影響。研究表明,教師的態(tài)度和作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品德的發(fā)展。采取民主態(tài)度的教師將以穩(wěn)定,友好和領導的方式發(fā)展學生的情緒。采取專制態(tài)度的教師會緊張,淡漠和進取地發(fā)展學生的情緒。采取放任態(tài)度的教師會在沒有組織紀律的情況下發(fā)展學生的情緒。調查結果表明,和諧的課堂氛圍和教師的態(tài)度對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有很大影響。因此,英語教師應從這兩方面滲透學生的道德教育,英語教師應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同時,應平等、民主和友善地對待學生,無疑可以虛擬地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德,使他們學會正確地對待他人。
三、德育滲透的可行性與對策
目前,中文中小學英語教學大力提倡利用課堂滲透學生的德育。作為一種工具學科,在英語課堂上進行道德教育的可行性值得研究。在討論了該問題之后,本文還將提出一些有效性策略。這些策略將有助于德育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
(一)德育滲透的可行性
德育滲透在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學科都應善于發(fā)揮學科特色,滲透道德教育。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在德育的其他學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英語教科書已經為大多數英語教師滲透道德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也為道德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提供了依據,并顯示出很大的可行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了這些材料中豐富的思想教育內容。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教師應及時掌握具有較強可塑性的學生的特點,并對他們的思想道德進行教育。
(二)德育滲透策略
與其他學科一樣,英語也具有教人育人的雙重責任。英語課程既是培養(yǎng)基本英語素養(yǎng)的使命,也是提高學生融合度的使命,這是為了樹立良好的品格以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小學生缺乏文化知識和社會經驗,對生活和價值觀的看法尚未形成。他們極易受到外部社會影響的影響,這決定了德育的長期滲透。
及時滲透的原則要求小學英語教師具有道德教育的敏感性,并掌握適當的課堂教學時機,以指導學生價值觀和生活觀。簡而言之,將德育滲透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只有英語教師掌握了以上原則,才能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進行道德教育。
四、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自我建構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是靈魂的塑造者。他們不僅要假裝當老師,而且要以自己的個人魅力感染學生,而且還必須具有收斂的視野,并能夠在教科書中看到“隱藏的”道德教育。在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同時,必須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素養(yǎng)。只有這樣,他們的“道德”和“能力”才能依次增長。
(一)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
老師的高尚品格具有巨大的教育能力,所以每位老師都要嚴格要求自己。教師應提高自身的道德要求,成為具有高道德的榜樣,并建立高水平的權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出現在學生面前,起到指導作用。教師的品德不僅是個人的修養(yǎng)問題,而且直接影響著許多學生思想品德的發(fā)展。
小學生的性格非常靈活,他們特別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和周圍人的影響。因此,隨著與學生接觸時間更多的老師,他們的言行舉止很容易成為模仿學生的榜樣,并對學生的道德形成產生重要影響。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多注意德育語言,多用句對學生提出道德要求,使學生在師德教育的指導下健康成長。教師應提高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意識,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教師應利用自己的個性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和老師彼此靠近。這樣,學生就不會被排斥在道德教育之外,學生將愿意接受老師自己的建議和改變。
(二)設置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
用特定的情感因素用英語表達您的想法。德育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應與書本知識自然融合,不應在教學過程中強加德育。在課堂上,不僅有語言知識的獲得,而且還存在著師生之間熱烈的情感交流以及早期社會交往的發(fā)展。對教師來說,激發(fā)學生的教學熱情非常重要,我們可以在上課前播放一些英語歌曲,使學生更有可能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將音樂和英語教學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一個聲樂環(huán)境,學生可以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效率。教師應保持文明民主的課堂環(huán)境,并營造輕松的道德環(huán)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學生可以自由,愉快地發(fā)展自己的個性。教師可以充分了解學生,并為更好地滲透教育奠定基礎。
德育工作任重道遠,需要每一位老師的共同努力。相信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小學英語教學將邁上新的臺階。德育貫穿小學教育的全過程,滲透到小學教育的各個方面。簡而言之,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質是教育的中心任務。英語教師應該在教學中自學,在教材中充分運用德育內容。教師應在課堂內外采取實用的方法和方法,將德育與英語教學相結合,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康紋.淺談小學英語教學的德育滲透[J].重慶市渝中區(qū)兩路口小學“課改”專欄2016.N22:215-216.
[2]康冬梅.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研究[D].吉首大學2015
[3]檀傳寶.德育教師的專業(yè)化與教師的德育專業(yè)化[J].教育研究.2017(04):15-16.
[4]章為靜.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A].新課程研究,2017:64-65.
[5]張清得.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原則[J].學周刊,2017(29):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