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詩燕
【摘 ? ?要】美術教學是小學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徑,目的是開發(fā)小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造力,陶冶學生情操,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審美能力在學生今后的學習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讓學生發(fā)現身邊的美、欣賞世界的美、感知未知的美,學會正確欣賞不同類型的美,表達出不同類型的美。
【關鍵詞】小學美術 ?審美能力 ?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3.189
小學是學生認識美術、感受美學的開始階段,教師要抓住這一關鍵時期,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因為學生具備審美能力才能發(fā)現美、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形成個人的審美觀念,建立自己的審美特色,體現出個人的獨特性。教師在教學中要足夠重視審美教育,不僅要用自己積累的豐富審美經驗積極影響學生,還要使用多種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除了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方法以外,教師也要結合新時代新技術,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新美術課堂,創(chuàng)設美術情境。教師用傳統(tǒng)加創(chuàng)新的方式,開展豐富多樣的美術活動,讓學生對美術之美有更加深刻的認識與理解,形成正確的審美觀,有效提高美術審美素養(yǎng)。
一、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審美情境
多媒體手段給美術教學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能讓教師突破美術教學技術上的難題,為學生合理創(chuàng)設審美情境,營造良好的審美環(huán)境,讓學生受到環(huán)境的積極影響,讓自己的審美能力逐漸得到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主要是用視覺和聽覺兩種感官去感受,美術教學以視覺感官為主,所以必須要滿足學生的視覺需求。在有多媒體參與的美術課堂上,教師憑借多媒體本身強大的技術性,擴張了美術教學的視線和內容。美術教學的視線不再只停留于圖片上,而轉移到了更多的地方,如動畫、視頻。這些內容的參與讓審美情境變得更加豐富、立體,更具有感染力。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如何畫出自己心中的“春夏秋冬”時,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四個季節(jié)的視頻,讓學生在情境中去感受四季的不同。這樣,學生就能在教師營造出的氛圍中展開想象,創(chuàng)作出更多可以表現出四季的優(yōu)秀作品。在情境的感染下,學生能夠聯(lián)想到與季節(jié)有關的更多內容,讓自己創(chuàng)作的美術作品更有生命力。
二、引導學生賞析美術作品
美術之美是具有層次的,它能夠通過作品賞析而被學生感知。教師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就要讓學生從美術作品中學會賞析美、分辨美。如何通過引導學生欣賞美術作品來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首先教師要讓學生學會捕捉到自己對一部作品的第一眼視覺印象,然后引導他們從內容、結構上去體驗美術作品所傳達的意境,再從思維、內心角度分析他們對美的感受。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選擇兩類美術作品讓學生欣賞。一類是中外名畫作品欣賞;另一類是學生作品賞析。古今中外有眾多名畫作品流傳至今,學生可以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美術作品中受到美的熏陶。學生通過欣賞這些作品,對畫作中的線條、色彩、比例、構思、技巧等美術技法有更多的了解,審美能力大大得到提高。除了賞析中外名畫之外,學生作品賞析也很有必要。教師給學生布置美術作業(yè),在學生完成美術作業(yè)后,將他們的作品在班級內進行展示。這種展示需要一個過程,先由學生本人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講解,講自己在創(chuàng)作中的靈感和作品所要傳遞出來的內容,然后同學之間互相對彼此的作品發(fā)表看法,說出作品的優(yōu)點或不足之處。最后,學生通過總結大家的評價以及建議,將自己的作品改進得越來越好。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互相欣賞作品,可以有效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班級內逐漸形成“趕、學、比、幫”的學習氛圍,學生學會從中揚長補短,提高自身繪畫水平,讓自身審美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三、開展多樣美術活動
學生的審美能力不是某種固定不變的東西,它能夠隨著學生參與各種審美活動而不斷被提高。美術教學對學生的審美教育除了在課堂上,還能在課堂外,讓學生在美術活動中使用掌握的美術理論去發(fā)現美、探究美、創(chuàng)造美。美術活動以滿足學生美術學習需求而被分為校園類活動和生活類活動。校園類美術活動依舊注重學生的美術教學,它將學生的課堂學習與美術實踐活動結合在一起,比如教師特意組織的各類課外美術活動。如在組織的花卉寫生活動中,教師先讓學生認識不同種類的花卉,讓他們先了解事物的“形”,再掌握事物的“神韻”。然后再讓學生一起觀察花卉的莖葉、花莖、花萼、花瓣、花蕊等生長結構和生長環(huán)境。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仔細觀察花卉,了解更多花卉知識,讓自己畫出來的花卉栩栩如生,還能激發(fā)學生對花卉繪畫的興趣,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更加集中精力。教師除了可以組織繪畫寫生課外,還可以組織美術手工制作活動,如剪紙、回收廢物制作美術工藝品。校園中還會有繪畫比賽以及各類美術手工作品比賽。教師鼓勵學生多多參與到美術比賽中,既可以有效磨礪他們的畫工,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還能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擴展他們的美術思維,磨煉他們的審美能力。
而生活類活動主要是讓學生的美術學習回歸生活,去發(fā)現生活中的美。例如,大自然中蘊藏著無窮無盡的美等著學生去發(fā)現,學生必須要走出課堂,走進其中,才能發(fā)現它真正的美。學生走進自然去感受世間萬物,不僅能讓審美情操得到提高,還能開闊心靈,給他們的美術學習注入靈魂。除了自然之外,生活環(huán)境也是一個很適合讓學生領略美的場所。生活環(huán)境中的美是平凡的美,它雖沒有大自然的美那么濃墨重彩,美得驚心動魄,但是它的美蘊含豐富情感,值得學生細細品味。學生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皆能成為素材,如他們的學校、附近的街道、路口,甚至自己在生活中喜歡的裝飾,所見到的人物,或是自己感到動容的畫面。教師在生活類活動中引導學生感受世間百態(tài)之美,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美術學習體驗,更讓他們的審美不再只有“形”,而具有神韻內涵。學生審美能力得到了質的提升,有助于他們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美術素養(yǎng)得到良好發(fā)展。
總之,教師要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美術學習環(huán)境,再引導學生多多欣賞古今中外的美術作品,并通過開展各種美術活動充實學生的課外美術學習,理論結合實踐全方面提高小學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苑尹.如何做好小學美術多媒體教學的融合[J].美術教育研究,2016,000(004):160-161.
[2]陳永娟.開展課外教學活動,提高小學美術教學實效[J].基礎教育論壇,2018,000(01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