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定芬
【摘? ? 要】小學階段的學科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更容易出現成績的兩極分化現象。聽之任之則很容易導致學生未來長久學習過程中的一邊倒偏科現象,所以本文中我就以小學高段數學的教學為方向,以農村小學生數學成績兩極分化現象為探究案例,談談問題的成因及解決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數學? 兩極分化? 農村教育? 成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1.164
眾所周知,我國當前實施義務教育教學制度,強調小學到初中階段的適齡兒童都有權利也有義務接受九年基礎的學校教育,這一定程度上為我國掃除文盲,提高國民知識水平,進而塑造全面的素養(yǎng)和素質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我國《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也明確規(guī)定,義務教育面向每一位適齡學生,同時強調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在當前我國實施素質教育教學改革的大環(huán)境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教育也就更加強調教育的平等性和普及性,并且要求教師教學過程中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能力,塑造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意識,進而讓學生在未來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科學的學習習慣。但是,義務教育的普及性也會導致,我們面對的學生群體是全國所有的適齡學生,不論成績好壞、是否存在學習積極性,學生都會被收納進學校教育中,這就導致班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容易呈現出兩級分化現象。尤其是小學階段,小學生本身在學習過程中就容易存在興趣為先的情況,進而在學科選擇方面會呈現出更大偏向性,最終導致我們所講的偏科現象,班級兩極分化現象的產生。因此,小學教育中從源頭上遏制班級兩極分化現象的產生是教師做好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中我所選擇探究的是農村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學生成績兩極分化問題。先從小學數學這門學科說起,數學本身就是一門專業(yè)性凸顯的學科,所以在知識學習方面難度也就會明顯的增加,即使是小學階段所涉及的知識內容大多處于入門的數字計算,高段數學會加入簡單的幾何圖形、應用題的計算,但是已經開始在邏輯思維、多角度分析問題能力方面對學生有了要求。而再從農村小學的教學來說,不論是師資力量和教學環(huán)境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所以綜上兩點來看,農村小學高段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本身學好數學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加上學生個人性格、心理的差異,更容易導致學生之間出現“優(yōu)者亦優(yōu),差者越差”的情況,最終形成班級中的兩極分化現象,不但影響整個班級的教學進度,還會在課堂效果、班級學習氛圍方面造成不良影響。所以本文中我就結合我的實際教學經驗,剖析農村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學生成績兩極分化現象的成因以及對應的解決對策。
一、小學高段數學學生成績兩極分化的成因
1.個體天賦、智力因素差異。對于義務教育來說,我們從制度方面將學生放到了統(tǒng)一的起跑線上,但是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生并不是站在統(tǒng)一起跑線上的。最顯著的原因就是個體智力的差異,也就是我們所講的學習天賦,這在農村小學的教育中表現的尤為明顯。就我們本文中所探究的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來說,數學在知識方面屬于純客觀性知識,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邏輯思維和問題推理能力,對于數字和圖形具有先天的敏感度,所以天賦高、對數字和圖形理解天生敏感的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往往效率更高,反之則是亦然。這樣就逐漸在同樣的教學進度中拉開差距。
2.學習興趣的差異。學習的最好動力就是學習興趣,而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的動力主要來源于對學科的興趣。農村小學生本身成長過程就相對自由,所以本身性格的發(fā)展也會各不相同,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數學,甚至是對于學習就不感興趣,而在義務教育制度下又不得不參與學習,所以就呈現出一定的破罐子破摔心態(tài),而也有部分學生對學習存在興趣,個性方面受規(guī)則約束,進而不斷地融入學習狀態(tài),最終造成學習上的差異性。
3.成長環(huán)境的差異。農村地區(qū)受到經濟、交通等因素的影響,往往青壯年外出務工人員多,進而導致留守兒童問題突出。小學生成長的環(huán)境各不相同,而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對于教育所持的態(tài)度也大不相同,進而造成兒童成長環(huán)境有差異,對學習的觀念也呈現明顯的分化現象,這就會導致部分學生珍惜學習機會,而部分學生則認為學習可有可無,進而造成班級包括數學在內的學科都呈現兩極分化現象。
二、減少小學數學高段教學兩極分化的對策
1.注重學習基礎,實現因材施教。小學階段,各學科都處在打基礎的階段,所以即使我們在高段數學教學方面都要始終以基礎知識教學為主。然后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秉承著素質教育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實現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分層次教學,讓學生分成不同層次的小組,進而結合學生的智力和天賦水平,對新知識講解例題設置方面進行不同分類,盡可能的打牢學生基礎,一步步縮小班級學生成績的差異性。
2.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想緩解班級成績的兩級分化現象,我們需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習水平高的學生來說,其積極性基本不用額外關注,我們需要重點做工作的是那些“后進生”,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課堂互動、小組討論等,激發(fā)后進生的參與興趣,同時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讓部分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在學習上呈現“跳一跳夠得著”的情況,進而激發(fā)其數學學科探索、努力的積極性。
3.塑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和成長環(huán)境。對小學生來說,在學習中很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所以農村小學教學中我們一方面要塑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通過樹立模范、一對一幫扶等方式,形成班級互幫互助,你追我趕的教學氛圍;另一方面,則是從家長的角度入手,保持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家校共育的方式激發(fā)部分家長的教育觀念,同時共同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進步。
農村小學高段數學成績兩極分化現象的產生是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以上幾點是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所選擇的較為典型的問題以及對策分析,根據不同地區(qū)教學實際的不同還會有各種“特色”的問題。總之我們在解決數學教學中兩極分化問題方面,切勿操之過急,而是要找對方法,抱著不斷嘗試的態(tài)度去實現教學方面的改革,最終減少兩極分化問題的產生。
參考文獻
[1]王進壘.淺談農村小學生數學成績兩極分化的成因及對策[J].新課程學習(上),2013(5):130-131.
[2]苗成亮.淺談農村小學數學學習“兩極分化”現象的成因與對策[J].新課程(中),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