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珈利
【摘 ? ?要】語言教學中的聽說讀寫是學生應當掌握的內容,而讀是目前語文教學中最應注意的、也是學生普遍感到困難的部分。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需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更應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愛上閱讀。本文結合教學實際探討了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如何利用不同的資源和方法達到高效的閱讀教學。
【關鍵詞】高中語文 ?閱讀能力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0.056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閱讀水平的高低在某種程度上與學生平時的閱讀量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但是從教學層面來講,不論學生的閱讀量多或少,教師都要注重在閱讀方面多下功夫。閱讀能力是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體現,在高考中閱讀理解的占比也非常大。不論是從平時素養(yǎng)還是應試的層面來講,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師需要著重注意的教學點,為此,本文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注重預習,制定提綱
在學習一篇全新的課文之前,學生對課文的內容都是比較陌生的,而且學生面臨著學習多門功課的壓力,不容易在語文學習中抓住重點。為此,教師有必要讓學生提前做好準備工作——預習。預習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主要途徑之一,可以分兩個方面來講。一是由學生自主在課后完成;也可以在課前讓學生預習,教師加以指導。在指導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默讀課文的能力,對于不認識的字或者難以理解的句子可以先暫時放下,盡量抓住文章的中心觀點,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再讀課文,讓學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礎上提出疑問,教師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詳細的講解,也可以由師生在探討中共同找出問題的答案。高中生在字詞方面已經有了不錯的積累,理解不了的多是個別的生僻字和較為復雜的句子,這類句子多與一些專業(yè)術語相關,這也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的教學難點。
同時,教師應當提前給出所學課文的提綱,點明學習的重難點,讓學生能夠抓住預習的方向。提前列出提綱可以讓學生自己把握學習的方向,做學習的主人。這樣與教師一步一步進行灌輸式教學有所不同,列提綱在簡化知識的同時也不會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抓不到重點。以《中國建筑的特征》這篇文章為例。教師在教學前可以列出“中國建筑的基本特征—詞匯與文法—可譯性的問題”這條線索,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根據線索劃分文章的段落。同時以本文運用的比喻句所表達的效果和作者在描寫建筑特征時的順序為重點,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在此情況下,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出文章的寫作順序,也可以明白自己在閱讀時需要掌握的知識。
由于先天的局限性,就算是成人也沒有辦法長時間完全集中注意力,所以學生通過預習已經大致了解了自己在哪方面有所欠缺,哪方面是自己在聽課時需要著重注意的,哪些又是需要和老師探討自己的想法的,因此學生可以在盡量集中注意力的情況下有選擇地抓住自己需要掌握的部分認真聽講。對于難以完全集中注意力的學生來說,這不失為一種好的學習方法。
二、以學生主體,教師為主導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疤铠喪健钡慕虒W不僅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也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若長期采用灌入式學習,學生很容易排斥甚至產生抵抗心理。最理想的教學模式是給學生自由學習的空間,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或者啟發(fā)式教學,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產生疑問、提出問題,然后在小組內部討論,對于無法獲得一致答案的問題由教師帶領全班同學一起探討。這樣學生對于文章不僅有了更深的解讀,也激發(fā)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在自我探究和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生既有了自我的思考,也可以吸收借鑒他人的想法,有效地提高了閱讀能力。當然,由于探究式學習所花時間較長,對學生和教師的要求也是較高的,教師應當有選擇性地采取此種方法,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進而為教學帶來更多的可能性與便利。
三、激發(fā)興趣,情景帶入
學生在閱讀方面有興趣,就會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閱讀,甚至進行自主性的學習,這樣的效果比被動式的學習更好,也更讓學生覺得相對輕松。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不斷改革更新自己的教學方式,做到與學生的學習模式相適應,在一定的層面上與學生的思維相契合,達到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目的。
首先,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將靜態(tài)的事物轉變?yōu)閯討B(tài),將沒有聲音的文字有聲化,變具體為抽象,從而提高學生的認知理解能力。在最初接觸一篇閱讀課文時,可以先播放相關的音頻或者視頻讓學生對字詞有基本的了解,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對圖聲像的觀賞,學生會對閱讀產生一定的興趣,同時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其次,教師也要聯系生活的實際來進行教學,通過情景的帶入讓學生更加能夠理解作者在寫作時所想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對文章的內容有更好的把握。加上與現實生活結合,學生會更加有參與感,課堂氛圍也會相對活躍。例如,在教學《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的時候,可以先用提問法拋磚引玉,讓學生聯系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與父母相處的有愛情節(jié)進行發(fā)言,再通過朗讀課文進一步感受作者與父母之間的愛,從而更加觸動學生的情感,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中作者所想表達的感情和思想內容。
四、運用比較法,加深理解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指導學生運用比較的方法對有聯系的課文進行分析對比,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對比分析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會更加深入,而不是只停留在課文的表面。通過不同課文之間的對比分析,學生可以拓寬自己的思維空間,掌握文章重點。對比分析也讓學生有運用舊知識引發(fā)新知識的機會,舉一反三,進而提高閱讀鑒賞能力。通過比較,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加深對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
五、結束語
進入高中階段,語文學習對學生的要求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教師要充當學生在過渡階段的引路人,在帶領他們深入學習閱讀的同時,也要兼顧不同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不能只是一味地延續(xù)傳統的教學方法,而應該結合自身的能力和學生的實際水平,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采取適合學生與教師的一套新的教學方法??傊?,提高高中生的語文閱讀水平,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課文的重難點,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習慣。同時學生應當配合教師的教學,深刻地了解自身的不足,多與教師溝通,不斷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