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家揚 黃瀟樅
【摘要】 本文通過對多聲部音樂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相關研究,圍繞多聲部音樂是什么、多聲部音樂的起源與發(fā)展概況、為何要學習多聲部音樂、多聲部音樂理論學習與實踐的相互作用及其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影響進行論述。
【關鍵詞】 多聲部音樂;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結合
【中圖分類號】G25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19-0064-03
基金項目: 2019年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訓練項目《多聲思維訓練在聲樂表演藝術中的實踐與創(chuàng)新》;項目編號:201977546006。
近年來我國教育部為了適應我國國情培養(yǎng)高素質音樂教育人才的需求,將和聲、曲式、復調、配器相融合,組織專家對這些內容整合編寫,得出《多聲部音樂分析與寫作》這本教材。
根據(jù)國家發(fā)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yè)必修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要求,應該基于音樂理論基礎的學習上發(fā)展多聲部音樂思維訓練,包括多聲部結構原理和多聲部手法運用的交融性,拓展學生的知識結構,這樣的改革是勢在必行。
改革的重要一環(huán)就是要求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習更高效,更能作用于實踐之中。
在此背景下,本文對多聲部的理論學習與實踐的相結合做了研究,希望發(fā)現(xiàn)它們的相互作用和影響,以此為多聲部音樂學習教與教學的發(fā)展做鋪墊,為《多聲部音樂分析與寫作》課程的普及和發(fā)展提出一些問題與建議。
一、多聲部音樂是什么
多聲部音樂是一種不單純依靠單一旋律,加入各種各樣的織體,共同完成的音樂形式。簡單來說,就是在單一的旋律里加入其他織體伴奏或其它聲部,形成多聲部的音樂結構。多聲部音樂有三種,分別是主調音樂、復調音樂和支聲音樂三種類型。
二、多聲部音樂的起源發(fā)展概況
(一)西方多聲部音樂
西方最早記載的多聲部音樂是九世紀末出現(xiàn)的奧爾加農,到了12至13世紀,出現(xiàn)了復調音樂,巴洛克時期,復調音樂達到鼎盛時期。
(二)我國多聲部音樂
我國的音樂從遠古時代就開始發(fā)展,但一直是單聲部音樂為主,最初的多聲部音樂,是由我國的少數(shù)民族創(chuàng)造出來的民歌,如侗族大歌。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我國被迫打開國門接受西方國家包括音樂在內的一切新事物,至20世紀初學堂樂歌在我國初步成型,我國才逐步建立起了多聲部音樂體系。
三、為什么要學習多聲部音樂
(一)音樂發(fā)展的需要
多聲部音樂的織體和結構較單聲部音樂體系更加完善,音響層次更豐富,效果更廣泛,更能開拓聽眾的聽覺體驗。我們要跟上音樂的發(fā)展,就必須學習多聲部音樂。
(二)提升音樂審美能力
音樂的美是無窮無盡的。單聲部音樂在一定程度上無法滿足聽眾的審美需求。所以學習好多聲部音樂,才能提升對音樂的審美和鑒賞能力,對音樂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探尋更深層次的音樂之美。
(三)多聲部音樂使人受益
學習多聲部音樂,一方面能拓展多聲聽覺思維,學會分析、欣賞和享受音樂;另一方面能在實踐中加強團隊協(xié)作精神,例如在合唱與小組唱的排練中強調多聲思維訓練,明確聲部與聲部之間的呼應與配合,可提高排練的效率。
四、多聲部音樂理論學習對實踐的影響
(一)多聲部理論學習的深度對實踐的作用與影響
理論學習的深度對于實踐的作用和影響是非常大的,理論學習如果不夠深入,那么在實踐練習中就會出現(xiàn)以下問題,例如,實踐者如果不對一首作品做具體細致的和聲特點與曲式結構分析,必然阻礙其對作品理解的深度,導致其在練習過程中無法建立起對作品整體框架,那么練習效率將會大打折扣。需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來支撐,才能更好地理解樂曲,掌握樂曲。理論的深度需要時間打磨,
(二)多聲部理論學習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此作用在合唱或樂隊指揮上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在排練實踐中,統(tǒng)籌聲部之間的和聲關系與樂句呼應關系,成員之間表現(xiàn)的統(tǒng)一性以及成員與指揮之間的配合度,都考驗著一個指揮是否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和對音樂作品框架的駕馭能力。
五、多聲部音樂實踐對理論學習的影響
(一)多聲部音樂的實踐對于理論學習具有反饋的作用
這是無伴奏合唱曲《橄欖樹》編配的小組唱的形式,它的特點是聲部眾多、和聲層次豐富、聲部與聲部之間多為起承轉合與相互呼應的關系。如前4小節(jié)引子部分,T1、A2與S2是小三度關系,而A1與S2是小二度關系,又與T1、A2是大二度關系;因此我們會先讓這4個聲部明確自己與彼此之間的音程關系,在構唱中就能保持音準,從而更好地體現(xiàn)其中的和聲色彩。有了前4小節(jié)的和聲音準為基礎,S1聲部才能在后來出現(xiàn)時穩(wěn)定地構唱自己的旋律。
這是歌曲《茉莉花》的二聲部合唱版本,這首歌曲二聲部之間節(jié)奏類型統(tǒng)一,和聲排列規(guī)劃整齊,那么只需要統(tǒng)一好各聲部的節(jié)奏節(jié)拍節(jié)點就可以順利地進行練習了。
(二)多聲部音樂實踐對理論的指導與發(fā)展的作用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檢驗多聲部音樂理論的可行性,也能發(fā)現(xiàn)在這些實踐中相關理論的運用,如基本樂理、基礎和聲、曲式分析等,實踐中學生和教師都可以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改正錯誤并彌補缺陷。只有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多聲部音樂理論才會越發(fā)完善。
(三)多聲部音樂的實踐對理論學習的激勵
在參加各種多聲部音樂活動中,例如合唱、重唱、小組唱等,以各種晚會或比賽的形式進行,在參與中不斷地將理論知識用于實踐,在實踐中彌補理論知識的不足,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均得到提升和發(fā)展,從而提高自信心,反作用于理論學習,達到實踐對理論學習的激勵作用。
六、在實踐中解決問題
下圖是三聲部歌曲《風箏》的片段,由于歌曲是三個聲部同時進行的,可以讓每個聲部同時唱各自聲部的第一個音,讓每個人明確音準和與和聲效果;其次,通過觀察樂譜發(fā)現(xiàn)高聲部與低聲部的旋律線條是相對流動的,而中聲部旋律線則以連續(xù)長時值音符為主,聽覺上相對遲緩,那么就可以讓中聲部與高、低聲部先分別配合,中聲部在配合的過程中能逐漸明白自身聲部在音色、樂句上的角色定位。如此種種逐漸掌握多聲部音樂的技巧。此外在實踐排練中,一定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音準偏差、節(jié)奏不準確、節(jié)拍不穩(wěn)、跑調等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并應用理論知識對癥下藥,才能將理論更好地貫徹至實踐中。因此實踐排練發(fā)揮著理論學習無法替代的作用。
七、多聲部理論與實踐結合對教學與學習的影響
(一)多聲部理論與實踐結合對教師的影響
多聲部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對于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更扎實的基本理論和專業(yè)素養(yǎng)才能。
應用型的教師要做到在教學實踐中能夠將理論知識深入淺出,易于學生理解。
理論型教師師理在課堂中也應積極運用如音樂欣賞,實際作品聆聽等手段將理論知識形象化。理論與實踐結合既能在實踐中加強對理論的了解,也可以在理論的支撐下更好的實踐。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國家提倡讓老師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yè),所以對老師的要求也變高一些,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課程,對于老師,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教師要成為既能教授理論知識,也能帶領學生實踐學習的知行合一的高素質教師。
(二)多聲部理論與實踐結合對學生的影響
多聲部理論與實踐結合,讓學科結合更加緊密,使知識的綜合性、系統(tǒng)性、連貫性增強。
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加快學生的學習速度,加深知識的吸收程度,從而加快學習的進度,學得好的學生可以更快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并能夠在實際運用中使用它。
作為音樂學專業(yè)學生,在學校里進行的一系列的多聲部音樂實踐,如合唱、小組唱及重唱,這些活動都能讓學生學習到很多。
例如在合唱里每個聲部的位置、指揮的手勢語言、聲部的各種規(guī)則、小組唱里每個聲部的交替配合、重唱里的和聲與音準概念等,學校一般通過晚會、比賽及課題研究和期末檢測等形式進行實踐教學。
在這些實踐中,學生既能深度吸收理論知識,也能學會將理論付諸于實踐,還可以在實踐中鍛煉團結協(xié)作、與老師溝通、參與策劃活動、解決實際問題等實用型能力,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理論學習最終還是要在實踐里驗證,在實踐中又能不斷加深理論的記憶和深度。所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是利大于弊的。
八、對于多聲部理論與實踐結合教學的建議
1.多聲部音樂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方法對教師提高了要求,所以教師應該努力學習強化自己的理論知識薄弱區(qū),全面發(fā)展,做到終身學習,以應對新的教學方式。
2.教育機構與學校應提供讓學生展演的平臺,例如舉行各類比賽、晚會及音樂會等,讓學生在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多聲部音樂活動實踐中,去鍛煉并成長,才能學生培養(yǎng)過硬的專業(yè)知識能力,更完善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 。
3.教育機構應為學校的教師提供學習機會,提供專業(yè)的培訓,以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從而更好的實現(xiàn)多聲部音樂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
4.在多聲部音樂理論學習與實踐結合的教學中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不斷根據(jù)實踐的反饋對教材做出合適的調整,這樣才能使多聲部音樂教學的改革達到目的。
九、結語
在我國目前的音樂教育里,雖然早已開始了多聲部音樂教育的改革,但是時至今日仍然有許多學校沒有普及,這其中有許多原因,但是在多聲部音樂教育的改革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相信多聲部音樂教育的明天是光明的。
希望每個學音樂的學生都能在新的教學方式里更快更好地學習音樂。
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新教學模式中,要重視理論學習,認真實踐學習,兩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只有都學好了,才能在音樂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楊奕.理論與實踐并行—— 《多聲部音樂分析與寫作》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黃河之聲,2018.
[2]王安國.多聲部音樂分析寫作[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3]王藝萌.《多聲部音樂分析與寫作》課程教學狀況分析[J].當代音樂,2015.
[4]董偉,袁歆瑤.中西方多聲部音樂比較研究[J].藝術教育,2019.
作者簡介:
謝家揚,男,漢族,廣西賀州人,本科,研究方向為音樂學。
黃瀟樅,女,漢族,廣西南寧人,碩士,研究方向為視唱練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