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坤
【摘 ? ?要】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紀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總稱,既包含日常行為規(guī)范,也包括傳統(tǒng)美德的繼承和發(fā)揚,更包括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培養(yǎng)。把德育工作擺在小學教育的首位,不是簡單地增加“道德與法治”的課時,不是單純地增加愛國教育的活動次數,而是要在知識的傳播過程中進行情感熏陶和示范帶動。德育教育需要全人員、全方位、全過程開展,既要注重校內教育,也不能使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缺席,每位家長和社會成員都應積極參與。
【關鍵詞】小學 ?德育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7.102
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教育事業(yè)也在不斷發(fā)展,相關的教育改革、教學創(chuàng)新工作全面開展起來,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階段全面實施德育,這符合素質教育理念,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一、提高認識,提升德育課堂教學質量
教育價值觀是以人的發(fā)展為核心的。道德與法治課從課程角度來說,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一門學科,但是日常教學中,道德與法治課卻被忽視,甚至變相成為語文課,已經淡化了它的教育價值。由此可見,加強學生在校期間的德育,尤其德育課堂的高效開展是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
第一,學校要加強師德教育,培養(yǎng)一批德育優(yōu)良、綜合素養(yǎng)全面的德育教師。通過校內外培訓研修,讓他們走出校園,走出教室,走進德育積極、成效明顯的學校,學習先進經驗,掌握德育的理論及操作方法,并通過操作實踐形成良好的教育技能。
第二,學校德育工作組要在學校整體工作規(guī)劃的基礎上,多方位考慮、多層級設計,形成操作性強、短期與長期相結合的德育課程體系,既體現教材設計本意,又能凸顯當地德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課程體系,并將之付諸教育實踐,邊實踐邊分析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歸納小結,定期召開分析總結會,通過教育工作組的建議,不斷改進完善校本德育課程,使之形成最優(yōu)化的課程體系。這樣一來,就能高效提升德育課堂教學質量,進而促進學生良好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二、以身作則,規(guī)范學生日常言行
教育的終極目的是發(fā)展,教師在教學中只有樹立起良好的榜樣,學生才能在實際學習生活中形成動力,并通過不斷的實踐活動,達到言行合一,規(guī)范有序,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著重從以下兩方面進行落實。
第一,教師要身體力行?!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蔽覈鴤ゴ蟮慕逃铱鬃釉鴱娬{過言傳身教的重要性,甚至認為身教比言教更重要,對學生有巨大的感化作用,教師應該給學生樹立一個好榜樣,以身作則。比如,有的學生喜歡亂丟垃圾,即使垃圾桶離他很近,他也懶得往前跨幾步。如果教師看到后說:“給我把垃圾撿起來丟到垃圾桶里去。”學生可能會彎起腰把垃圾撿起來扔到垃圾桶里,但肯定不是心甘情愿的;如果教師不說話,默默地走到他面前彎腰把垃圾撿起來放到垃圾桶里,這個學生的心里可能就是另一種感覺了:“怎么老師都能彎腰撿垃圾,我卻做不到呢?”學生會很認真地思考這件事情,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會注意。這就是身教的力量。雖然是一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由于教師一個小小的舉動,就能讓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從而慢慢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比費上半天口舌而得不到顯著效果要好得多。好的行為習慣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而教師需要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尤其對小學生來說,教師的引領作用更為重要。
第二,教師要約束自己的言行。小學生正處在道德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階段,又正處于模仿能力最強的時期。他們通常都會從自己的周圍找一個模仿的對象。而教師作為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一個重要角色理所當然會被模仿,所以教師應該時刻注意約束自己的言行,尤其是在課堂上的教學用語。如果發(fā)現有的學生平常愛說一些臟話,甚至形成了口頭禪。教師應該自查自己是否在課堂中或與學生交流時說過過激的語言,從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教師的形象在學生眼中永遠是高大的、美好的,他們甚至覺得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對的,所以教師為了維持在學生心中的良好形象,要約束自己的言行,因為自己不經意的一句話有可能就會影響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三、訴諸行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易卜生說過:“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庇纱丝梢?,最好的教育是身體力行,在實際學習生活中,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逐步走進生活現實,在實踐中了解、在實踐中總結,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德育綜合素養(yǎng)。第一,讓學生融入周圍社會生活,幫助其形成良好的價值觀。教師可以帶學生深入學校周圍的大街小巷,讓他們了解規(guī)范、不規(guī)范的言行舉止表現分別是什么,引導學生樹立明確的行為規(guī)范意識,從而嚴于律己,成為一名有禮貌、有教養(yǎng)的優(yōu)秀學生。
四、轉變觀念,多開展賞識教育
在以往的德育工作中,教師多以批評、說教方式進行德育。這種德育方式雖然能夠讓學生認清自身問題及成因,但是易打擊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甚至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起到反效果。與批評、說教等德育方式相比,賞識教育更易于被學生接受,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需要。為此,教育者應當轉變傳統(tǒng)的德育觀念,變批評、說教教育為賞識教育,即欣賞學生、愛護學生,不應只看到學生錯誤的一面,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積極向上的一面,并給予恰當的言語鼓勵,引導學生在認清自身錯誤的基礎上增強責任感,積極調整自身錯誤,以提升德育的實效性。
五、結語
小學德育是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工作,影響著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此,小學教育階段,學校、教師都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德育工作,通過各種方式向學生滲透德育,讓學生接受學科教育的同時,也能形成優(yōu)秀的道德素養(yǎng)和精神品質,實現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桂玲.創(chuàng)新小學德育教育的新思路[J].中國農村教育,2019(20):18.
[2]陳瓊基.淺談小學德育教育的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9(29):68.
[3]張偉東.如何有效開展小學德育[J].江西教育,2019(21):33.
[4]蘇立赟.淺析農村小學德育管理的現狀與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9(2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