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利
中圖分類號:G822.6 ? 文獻標識:A ?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0)10-056-01
摘 ?要 ?田徑運動有著悠久的發(fā)展歷史,是歷屆奧運會中參與人數(shù)、獲得獎牌最多的一項競技體育項目。因此,無論是學術界還是體育界都非常關注田徑運動的發(fā)展。有鑒于此,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CNKI法和邏輯分析法對跨欄跑運動發(fā)展的相關文獻進行綜合分析,并在此基礎之上探討其未來發(fā)展的趨勢,以期為我國田徑訓練提供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 ?田徑運動 ?跨欄跑 ?研究進展
一、前言
跨欄跑是一項以運動頻率、協(xié)調能力為基礎,速度素質為核心的體育運動項目。速度在田徑運動技術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跨欄跑技術動作難度大,并且需要運動員動用整個身體進行協(xié)調合作才能順利完成。現(xiàn)階段,針對跨欄運動發(fā)展進行綜合分析,旨在深入了解跨欄跑運動,為田徑教學訓練理論提供參考依據(jù)。
二、關于跨欄運動發(fā)展有關的研究綜述
跨欄跑運動最早誕生于17世紀中葉的一個英國牧羊人家庭,距今已有逾百年歷史了。在這百年間跨欄跑運動項目的規(guī)則、訓練手段都在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1860年,世界上出現(xiàn)了首場跨欄跑比賽,那時候跨欄跑的規(guī)則尚未成熟,對于欄間距、欄架高度都還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直到19世紀初期,跨欄跑項目的內容開始發(fā)生深刻的變化,不僅從跨欄跑項目的技術動作方面有所改變,而且訓練方法和手段也出現(xiàn)了變化和規(guī)范。金小鈺(2018)碩士在其論文中提到,到19世紀末期,美國跨欄名將??嗽诰毩暤倪^程中通過改進雙臂后擺和直線過欄的技術,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跨欄技術的先河[1]。在第四屆奧運會中,美國選手福史密森一改傳統(tǒng)挺身過欄技術,首創(chuàng)上體呈半屈的技術,為現(xiàn)代跨欄跑攻欄技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加拿大選手湯姆遜通過進一步改進比賽中上體前傾的動力支撐點,從而帶動擺動腿異側手臂前伸不充分的局面。李柏辰(2015)指出1961年西德運動員勞洛爾在湯姆遜的基礎上繼續(xù)創(chuàng)新并提出“折刀式”過欄技術,該技術一經提出就得到了世界各國運動員的廣泛運用,極大克服了前傾不充分的固有弊端[2]。每個階段的跨欄跑技術創(chuàng)新都是田徑史上的一次深刻變革,從初創(chuàng)的跳欄技術演變?yōu)樗俣扰c技術的深度融合,過欄技術的不斷改進、步長的逐漸縮短、前傾動作幅度的不斷加大、起跑重心的不斷提高,預示著跨欄技術正在向跑欄技術縱深發(fā)展。國外很多專家學者都指出,對于跨欄跑技術的制約因素不能只是簡單地從技術層面去思考,關鍵是如何將跨欄跑技術和身體素質有機結合起來,在不斷完善跨欄跑技術動作完成時身體各個機能要素之間相互協(xié)調運作的科學性上著手研究。早些年,國外專家就曾運用技術動作成像技術,通過對跨欄運動員比賽時的軌跡路線進行實時拍攝跟蹤,進而對運動員一連串的過欄動作成像進行慢動作分析并找出制約過欄因素的形成原因。梁青菊(2010)指出,大約在18世紀末期,我國才開始引入跨欄跑這項運動。到了1926年,我國跨欄跑運動成績開始逐漸領先于其他亞洲國家,特別是110米欄比賽涌現(xiàn)出崔麟、周連立等一批優(yōu)秀的跨欄運動員。但是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的跨欄跑技術水平開始出現(xiàn)下滑,與世界優(yōu)秀跨欄跑運動員成績出現(xiàn)了顯著的差距[3]。再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我國跨欄名將李彤在世界田徑錦標賽110米項目中跑出了13秒37的優(yōu)異成績,標志著我國跨欄跑技術水平和訓練方法又開始了上升了一個新的臺階,同時也昭示著我國田徑競賽項目首次進入世界性大賽。從新千年開始,我國陸續(xù)又涌現(xiàn)出了劉翔、陳雁浩等一批優(yōu)秀的110米跨欄跑運動員。閆之樸(2012)指出,特別是我國跨欄跑運動員劉翔,分別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和2006年國際田聯(lián)大賽上以12秒91和12秒88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為我國跨欄跑項目邁入世界一流行列開啟了新的篇章[4]。這些成績的來源是我國多年來眾多運動員、教練員以及專家學者們不斷努力和完善而獲得的優(yōu)秀成果,同時也是對跨欄技術動作和跨欄訓練方法不斷改進和提高的成果,標志著我國跨欄跑訓練方法已經步入世界前列。
三、結語
跨欄跑項目是一項在人們生活中與跑跳相似的體育運動形式,因此具有很強的體育價值和發(fā)展意義。但是由于跨欄跑運動傳入我國的時間較晚,導致我們與世界一流水平還存在著一定差距。在演變與發(fā)展的過程中,不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關于跨欄跑技術的訓練都有一定的研究,尤其在訓練方法和訓練手段上都是當下跨欄跑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金小鈺.跨欄跑專項體能速度素質訓練方法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8.
[2]李柏辰.現(xiàn)代男子110米跨欄跑技術訓練特點及發(fā)展趨勢[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5(10):178-179.
[3]梁青菊.淺淡跨欄跑的技術特點及發(fā)展趨勢[J].搏擊(體育論壇),2010,2(02):49-51.
[4]閆之樸.跨欄跑運動的歷史沿革與發(fā)展趨勢[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2,20(0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