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伙強
摘要:本文對肥胖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現狀從8個方面進行調查,并與正常體重大學生群體進行對比。發(fā)現肥胖大學生每周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頻率過低,每次運動持續(xù)時間過短,項目單一,對課外體育活動的興趣不佳,對通過運動減體重信心不足。其運動特點為: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形式傾向于單獨進行,時間和場所多為宿舍和校園空地。影響肥胖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積極因素主要為:學校體育教育和受朋友同學影響;消極因素為:因對運動減肥認識不足導致減肥無效而對運動減肥失去信心、自身惰性和對體育運動無興趣。
關鍵詞:肥胖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減體重;影響因素
肥胖對體質健康影響非常大,肥胖率的上升,會給大學生帶來心理和生理上的困擾,甚至影響以后的工作。所以減體重和增強體質對肥胖大學生來說是刻不容緩的事情。體育運動是一種重要的減體重和增強體質的手段。但是目前,大學生肥胖率的上升,說明了課外體育活動對減體重沒起到應有的作用。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研究對象為廣州市增城區(qū)非遺傳性肥胖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實際情況。調查對象為廣州市增城區(qū)6所民辦高校的非遺傳型肥胖大學生(通過訪談法了解其三代內直系親屬的體型情況,排除遺傳性肥胖大學生)。通過體質健康測試現場隨機抽取100名(男女各50名)BMI指數≥28,腰臀比男子WHR≥0.9,女子WHR≥0.85的同學作為調查對象。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為: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tǒng)計法和訪談法。
問卷調查法:對肥胖大學生發(fā)放問卷100份,男女各5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100份,其中男生50份,女生50份,回收有效率100%。
二、結果與分析
(一)肥胖大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認知
肥胖大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的認識,對其參加課外體育活動非常重要。只有認識到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對其自身減肥和增強體質的作用,才會產生良好的動機,本文通過對肥胖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與減肥關系調查,調查顯示:21%學生認為課外體育活動對減肥有非常大的影響,有61%的學生認為課外體育活動對減肥有影響,12%的學生認為影響一般,2%的學生認為體育對減肥無影響,4%的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對減肥影響不清楚。這說明肥胖大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減肥方面的認識是基本正確的。體育運動對減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只有21%的人對課外體育活動的減肥效果給予高度的肯定,這部分學生對運動減肥的認可程度很高,說明其對運動減肥有一定的關注程度,或者采用過運動的方法進行減肥而且取得較好的效果。由此可知,這部分肥胖大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是比較認可而且可以參加到課外體育活動中的。61%的肥胖大學生對通過運動進行減肥也處于基本認可狀態(tài),這是很正常的,運動需要消耗能量,大部分肥胖的形成就是能量過剩導致的。所以運動可以減肥,應該是深入人心的。但是還有18%的學生對運動減肥認可程度不高或者不認可,說明其對運動減肥方面的知識相當缺乏,或者由于采用了不科學的運動方法,如運動量、運動強度、項目等不合適,沒達到期望中的減肥效果而對運動減肥失去了信心。
(二)肥胖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動機
需要是動機產生的先決條件,而有了需要和動機才會產生行為,人的各種行為活動與其動機、興趣、心理等密切相關。共同的行為,其動機也不盡相同。課外體育活動有很多功能,每個人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其動機也不一樣,有明確而強烈的動機,則其行為也會更加堅定。
調查顯示:肥胖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動機排序為:減體重、考試需要、調節(jié)情緒、增強體質、鍛煉意志、娛樂、興趣愛好、加強交際、打發(fā)時間、提高技術。動機排名前四的分別是:減體重80%、考試需要78%、調節(jié)情緒45%、增強體質43%。說明肥胖大學生在參加課外體育活動中,這四個動機是最強烈和最需要的,這與他們自身肥胖相適應,身體的肥胖決定減體重成為他們在參加課外體育活動中的首要任務。
肥胖學生的運動動機調查中,提高技術的動機排最后,說明肥胖學生對運動的熱情不足。這需要在運動技術方面激發(fā)肥胖學生的興趣?!翱荚囆枰痹诜逝执髮W生課外體育活動動機上排第2,說明體育考試對肥胖大學生來說是壓力比較大的,肥胖大學生不得不在課外體育活動中練習考試內容,從而通過體育考試。這使得課外體育活動內容不能按照肥胖大學生的需要和目的來進行。對此,學校體育工作者可以針對肥胖大學生設定更適合他們自身情況的標準。以使其在課外體育活動中能自由自主地安排活動方式和活動項目。
(三)肥胖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形式
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形式主要有五種:(1)自己獨自鍛煉;(2)集體組織的體育活動(包括競賽和鍛煉);(3)學校體育俱樂部組織的活動;(4)與同學朋友一起進行鍛煉;(5)參與社會體育組織的活動。五種形式同時存在于課外體育活動中,各有優(yōu)缺點。
調查顯示:肥胖大學生中有65%的人選擇單獨鍛煉的,30%的人選擇集體活動,11%的人選擇學校體育俱樂部形式,66%的人與朋友一起鍛煉;4%的人選擇參與社會體育組織的活動。
在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形式上,大部分肥胖大學生會選擇單獨鍛煉,單獨鍛煉這種形式有利有弊,對肥胖大學生來說,單獨鍛煉在項目、時間、場地、運動量和運動強度上可以更靈活,這樣肥胖大學生可以針對減體重的目的而選擇更合適的項目和運動量運動強度,但單獨鍛煉比較枯燥,不利于課外體育活動興趣的形成。所以,肥胖大學生在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形式上,應該稍作調整,在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和運動量運動強度的基礎上,盡量向集體靠攏。從而更好地形成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習慣。
選擇學校體育俱樂部形式的肥胖大學生較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學校體育俱樂部俱為單一的運動項目,以球類項目居多。肥胖大學生運動水平普遍不高,難以融入俱樂部中去。
(四)肥胖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頻率
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的效果主要由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頻率和持續(xù)時間決定的,是保證運動效果的前提,只有長期堅持經常性的體育鍛煉才能達到減體重和強身健體的目的。因為肥胖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目的基本都是減體重和增強體質。而沒有足夠的運動頻率和持續(xù)時間則無法達到減體重和增強體質的效果。所以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頻率對肥胖大學生的運動目的非常重要。
在接受調查的肥胖大學生中,每周從不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肥胖男女生分別為24%和11%;肥胖大學生參加行1次的男女生分別為18%和60%;參加2次的男女生分別為39%和23%;參加3次的男女生分別為14%和5%;參加4次及以上的男女生分別為4%和0%。從不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男生比女生多了1倍??梢姺逝执髮W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頻率比較低,其中男生比女生對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稍高。
正常體重大學生鍛煉頻率集中在每周2次和3次。跟正常體重大學生相比,肥胖大學生鍛煉頻率集中在每周1次和2次,達到76.0%。但在對運動減肥的認識上,69%的肥胖大學生認為3次及4次以上的課外體育活動對減體重有幫助??梢姺逝执髮W生對運動的需要應該是強烈的。但實際上只有13%的肥胖大學生每周參加3次以上課外體育活動。肥胖大學生每周進行1~2次課外體育活動是難以達到減體重效果的。
總體來說,目前肥胖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頻率比較低,不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人數過多,其中男生比女生占比更大,運動頻率達到三次或以上的肥胖大學生較少,其中男生人數比女生多。
(五)肥胖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持續(xù)時間
調查顯示:肥胖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持續(xù)時間為,每次15min以下的為24%;16~30min的為31%;31~60min的為28%;60~89min的為10%;90min以上的為7%。
由此可見,每次鍛煉30分鐘或以下的人占55%,而這對減體重的需要是滿足不了的。因為在開始運動的30分鐘內是由糖元供能,脂肪不參與供能,因此基本上不減脂肪,只能消耗能量,可以作為控體重的輔助手段,但是對直接減肥是沒什么效果的。開始運動后30-60分鐘內脂肪開始參與供能,脂肪的消耗可達供能的40%~70%,開始運動60-90分鐘后,糖元基本消耗完了,這時運動消耗的能量大部分由脂肪分解提供,可占消耗能量的90%以上[1]。因此,對減肥來說,每次運動90分鐘以上,可以使脂肪分解供能,達到燃燒脂肪的效果,可以說,開始運動90分鐘后運動減肥才正式開始。而據調查,運動超過90分鐘的肥胖大學生只占7%,所以很多肥胖大學生感受不到運動減肥的效果,從而對運動減肥產生懷疑,這嚴重影響了肥胖大學生對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本文對肥胖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現狀從8個方面進行調查。發(fā)現:(1)肥胖大學生每周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動機單一,且難以形成穩(wěn)定的鍛煉習慣;(2)頻率過低,其中男生比女生稍好;(3)每次運動持續(xù)時間過短,達不到減體重應有的持續(xù)時間。(4)對課外體育活動的興趣不佳,對通過運動減體重信心不足。其運動特點為: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形式傾向于單獨進行,造成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穩(wěn)定性較差。
(二)建議
體育教材應加入肥胖形成原因與運動減肥方面的知識,加深肥胖大學生對運動減肥的認識,同時,在課外體育活動中,重視教師指導的作用,著重培養(yǎng)肥胖大學生的運動興趣。針對肥胖大學生喜歡獨自參加運動的特點,培養(yǎng)其毽子、跳繩、自行車、輪滑等可以單獨進行的運動項目的技術和興趣。特別是可以適當增加此類運動項目的競賽,激發(fā)肥胖大學生的運動欲望,克服自身惰性,使肥胖大學生可以參與到其中。使肥胖大學生在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頻率和持續(xù)時間上有所提高。同時引導肥胖大學生結伴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形成終身體育習慣。
參考文獻
[1]白明.皖北普通高校肥胖大學生課余體育生活現狀及主要影響因素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9.
[2]王占華.太原理工大學附屬中小學(7–18歲)肥胖兒與普通生體質現狀的比較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11.
[3]王政.蘇州地區(qū)肥胖大學生體質健康、心理健康、課外體育鍛煉現狀的調查分析[D].蘇州大學,2009.
[4]全浙平.河北省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現狀之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