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英
摘要:21世紀是一個需要人才的世紀,這里的“人才”并不僅僅是指考試能得高分的“人才”,更強調(diào)的是能夠左右腦并重、既能夠創(chuàng)新又能夠實踐、還能善于把握機會的“人才”。2010年全國普遍實行了新課程改革,新課標的總目標指出:要讓學生能夠通過在數(shù)學課堂上的學習取得并掌握適應社會生活,乃至進一步發(fā)展所需要的知識和基本的思想方法與應用技能,使得學生能夠具有初步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tài)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fā)展。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成了數(shù)學教師當前的首要任務。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使得課堂氛圍沉悶,學生也只是片段性地接受知識,很難構成連續(xù)的知識結構,對于教師傳授的知識,學生只是死記硬背,沒有自己的思維,在解題的時候很難靈活運用知識點,導致大家很討厭數(shù)學、甚至要放棄數(shù)學。數(shù)學課堂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散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主陣地,在數(shù)學課堂上創(chuàng)設出民主、輕松、自由、愉悅的氛圍,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散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為發(fā)展學生的能力提供了優(yōu)越的條件。本文闡釋了自己通過教學實踐,積累、總結出的方法,并結合教學實例指出在實際教學中的可行性。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學生;積極性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以及城鄉(xiāng)差距的不斷縮小,英語教學已經(jīng)深入到小學課堂。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學生既感到好奇又覺得不知所云。由于受到母語的影響,很多初學者在嘗試之后,選擇了退縮,選擇了僅僅為了考試而整天熟記單詞、句子,學習英語之時毫無樂趣可言,久而久之,也就厭倦了英語,致使英語語言運用能力降到了冰點。這一現(xiàn)狀在鄉(xiāng)村英語課堂尤為突出,作為鄉(xiāng)村教師的我,看到學生學習興趣隨著年級的升高而急劇下降,看到小孩子的英語求知欲望逐漸減少,內(nèi)心的酸楚感油然而生。為此,如何調(diào)動小學生——尤其是高年級學生——在英語課堂的積極性是值得各位同仁深思的一個問題。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培養(yǎng)。
第一,精心備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有了學習英語的興趣,便能保持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課堂上也能活躍起來,越學越有勁,不斷地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因此在備課中,既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好奇心理,又要靈活地對教材加以處理,使學生與教材完美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不斷增強。比如說,根據(jù)小學生仍處于直觀形象思維,在備課過程中,就要多考慮使用直觀教具,多設計一些真實的教學活動,讓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都能體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
第二,關注每位學生,積極評價他們的課堂表現(xiàn)。喜歡得到他人的贊揚,幾乎是所有人的共性。對處于懵懂期的小學生來說,尤為如此,如果他在英語課堂上得到了表揚,肯定會興奮好幾天,也總是盼望著上英語課。如果贊揚經(jīng)常會有,那么他就能一直保持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對英語課就會充滿了向往,課堂上也就總能積極地表現(xiàn),配合教師的教學,活躍課堂氣氛。
第三,拓展教學活動,增添學習英語的樂趣。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的源泉在于運用?!睘榱嗽鰪妼W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給學生更多的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機會,教師可以設計和組織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使課堂教學不局限在教材之中。比如,將有趣的動畫故事,英語繞口令,簡單的英語歌曲等引入課堂。通過活動可以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使學生認識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強其自信心,增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樂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進而長久保持其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小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對一蹴而就的學習充滿熱情,對能體驗到樂趣的知識充滿激情。而他們的這種心理能否持之以恒,關鍵在于我們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能否從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在生活中能否積極地關注他們,鼓勵他們。
參考文獻:
[1]焦紅娣. 在過程中探索 在交流中學習[J].校長閱刊 2006年12期
[2]孫勇. 低年級教學如何有效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J].江西教育 2008年12期
[3]李順紅. 重視學習過程 構建高效課堂[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0年11期
[4]孫亞琴. 合作學習的問題透視及解決策略[J].數(shù)理化學習 2010年10期
[5]邱國良. 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幾點思考[J].小學教學參考 2011年02期
[6]陸霖. 有效預習: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J].新課程(綜合版)2013年10期
[7]吳榮山. 課堂“合作學習”的運用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 2003年34期
[8]曹麗麗. 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培養(yǎng)學生參與意識[J].內(nèi)蒙古教育 2003年08期
[9]章鵬遠. 美國專家呼吁緩解小學生的學習壓力[J].小學教學研究 2003年10期
[10]曾賢瑞. 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J].科學課 2004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