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維秀
美育是培養(yǎng)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教育,是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服務。通過美育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的發(fā)展。它不但可以提高學生思想能力,發(fā)展學生道德情操,還可以豐富學生知識,發(fā)展學生智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美育就沒有任何教育?!毙W課文本身就蘊含著許多作者對事物的情感。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我們讓學生融入課文中去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情感,從而產(chǎn)生課文美、環(huán)境美,收到美育效果。
一、加強誦讀,激發(fā)審美情感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借助教材和課堂教學中的情感因素,激發(fā)學生審美情感。課堂上筆者通過讓學生聽范讀,讓學生個別讀、分角色讀、輪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意境,達到以朗讀為手段,讀出感情,體會朗讀的聲韻美。
如,《趵突泉》一文,課文寫的是濟南名勝趵突泉的優(yōu)美景色,作者把泉水的優(yōu)美動人的意境和姿態(tài)描繪得生動形象。在教學時,筆者著重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誦讀課文,感受其優(yōu)美意境。筆者首先范讀,然后讓學生仿讀,引導學生細細體味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感情真摯的描寫,最后學生齊讀、個別讀。筆者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及描寫《趵突泉》先后順序,指導學生如何朗讀。如,在對文中描寫公園的位置、泉池的形狀和池里的泉水部分時,要求學生放緩速度,用抒情的聲音輕讀;對描寫泉中的三個大泉眼部分,則啟發(fā)學生運用恰當?shù)墓?jié)奏,用歡快、活潑的語調(diào)讀出泉水的動態(tài)美。通過反復朗讀,給人以聯(lián)想和美的感受。朗讀使靜態(tài)無聲的語言文字轉化為動態(tài)的有聲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在掌握課文的字、詞、句中不斷加深對課文的內(nèi)容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教學如何體現(xiàn)出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氣勢美,關鍵是引導學生如何朗讀,可見“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真理。
二、設計情景,引發(fā)愛美情趣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毙W語文教材中的課文許多都是小學生陌生的,如何讓學生掌握,光靠課堂上教師講解,學生不容易理解接受。教師應采用多種方式方法的不同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才能收到效果。在創(chuàng)設情境中感悟。如,在教學《海底世界》一文時,筆者借助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chuàng)造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通過多媒體課件向?qū)W生展示海底的動物、植物的景象,使學生如臨其境,并配以聲情并茂的朗讀,讓學生走進文本,讓文本進入學生心里更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好地理解課文描述的內(nèi)容。
小學語文的課文教學特別要求教者要不斷設計與課文相關的情景,才能使學生從中感悟。如,課堂上播放配樂的朗讀錄音,可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加強文字的表現(xiàn)能力和感染力。又如,在教學《荷花》一課第二段時,先引導學生觀賞美麗的荷花的幻燈片,讓學生隨著配樂朗讀課文,讀文品味,領略荷花不同姿態(tài)的美,把學生帶入課文所描寫的意境中去,接著再讓學生觀看荷花圖,閉上眼睛,在腦海中浮現(xiàn)出荷花的不同形態(tài),同時啟發(fā)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讓自己仿佛聞到荷花的清香,看到荷花的姿態(tài),最后讓學生再一次隨著音樂的旋律,用歡樂的語調(diào)朗讀課文,使學生陶醉在這如詩如畫的境界里。
三、品詞賞句,陶冶愛美情操
語文課堂教學,離不開語文文字的欣賞,如何通過學會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是根本任務。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都是語言的佳作,詞語豐富精細、生動傳神;句式的規(guī)范整齊、靈活多變;采用多種修辭方式。這些體現(xiàn)了語文的藝術形式美。如何引導學生認真品味作者用詞造句的精華,領略文章凝練優(yōu)美的語言,幫助學生收集積累這些生動活潑的詞語,這就要求教者在教學過程中因勢利導,不但讓學生學會積累,而且讓學生學會運用,這才是至關重要一環(huán),使學生運用這些豐富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如,筆者在教學《海濱小城》時,有這樣一句話:船隊一靠岸,海灘上就喧鬧起來。讓學生找出這句話的重點詞語是什么?“喧鬧”沒錯,為什么文章用“喧鬧”,不用其它詞語呢?可以換成“熱鬧”行不行?學生開始圍繞這兩個詞進行討論,課堂氣氛異?;钴S。有的說在這種場面用“喧鬧”可以看到漁民們忙碌的勞動場面;有的說從“喧鬧”一詞聽到了悅耳的勞動號角和喜獲豐收后人們的歡聲笑語;有的說“喧鬧”一詞傳神地勾畫了一幅熱烈的海灘勞動小景;有的說“喧鬧”比“熱鬧”用得準確,“喧”是表示聲音大,更能表現(xiàn)漁民們的喜悅心情。這樣,通過讓學生進行品詞賞句,并開展討論,加深學生對課文意境的理解,更能引導學生運用準確、生動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感情。
又如,在教到文中第四自然段的“鳳凰樹開了花,開得那么熱鬧,小城好像籠罩在一片片紅云中?!痹诮虒W時,引導學生重點品評“熱鬧、籠罩、紅云”幾個詞語,體味庭院美的景色。要培養(yǎng)學生把握語言文字的能力,我們就要有意識地抓住文章中最能引起學生美感的字、詞,引導他們?nèi)ハ胂?、欣賞。《海濱小城》這篇文章的教學,我充分讓學生邊品味、邊輕聲吟誦,想象課文中描寫的風光,讓小城的美麗猶如電影一幕幕浮現(xiàn)在腦海里,使學生仿如置身于這美景之中。此情此景,學生自然會體會到作者在文中對美景形象、生動的描寫,感受到作者通過對海濱小城的贊美,抒發(fā)其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從這些品詞賞句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美育如水、無孔不入。在新課程標準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將審美素質(zhì)教育落實到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情感,美化學生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