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桂
【摘要】生活自理是小學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生活技能,影響著學生在今后的成長和生活。尤其作為一年級小學生,其生活自理能力不僅影響著小學生未來的行為能力發(fā)展,更影響著整個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發(fā)展。在小學實踐中通過觀察發(fā)現其一年級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存在著以下問題:缺乏生活技巧、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獨立生活能力弱等問題,從教師方面、家長方面等綜合剖析其影響因素,進而提出良好的改進策略:成人教會孩子生活的技巧、家長樹立好習慣成為孩子的好榜樣、成人學會適當放手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性,以提高一年級小學生生活自理的能力。
【關鍵詞】一年級;生活自理能力;重視教育
自理能力是現代社會每一個人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在倡導個人生存能力的今天,小學生是否具備初步的自理能力,對其未來的發(fā)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良好自理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擁有良好的自我服務的意識,讓學生掌握生活所需的技能,樹立獨立生存的觀念,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讓小學生養(yǎng)成生活自理能力是當前家長和教師的重要任務。本文以一年級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為主要研究對象,從不同方面提出提高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策略,進而培養(yǎng)小學生生活自理的能力。
一、一年級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一年級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存在的問題
1.缺乏生活技巧
隨著社會進步,教育面臨著許多新課題。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對每一個學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生活技巧包括:自己穿衣服、疊被子、吃飯、剝雞蛋、洗襪子、戴紅領巾、系鞋帶,自己獨立完成作業(yè),并根據第二天的課表整理書包,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學生自己動手完成這些生活技巧,能夠有助于訓練他們的獨立性,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難的精神。很多小學生仍然不能自己洗臉穿衣服。例如,在課間,很多學生要自己動手穿衣服去到戶外活動,他們要么把衣服穿得歪七扭八,要么就會問老師是否能夠幫助他們穿好。當教師反問他們?yōu)槭裁醋约翰粫麄儽硎驹诩叶际前职只蛘邒寢寧兔?。可見,現在的家長,把孩子應該做的事情全部包辦。這樣不僅使學生喪失了最好的學習機會,而且也不能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技巧。
2.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
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利于一年級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兒童形成各種良好生活習慣的最佳時期就是一年級,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良好的作息習慣,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筆者通過觀察發(fā)現有的同學到了假期就會對自己非常的放松,而忽略了作息時間,打亂了常規(guī)的作息時間安排。作息時間一旦混亂,到了上學的時候要調整過來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在現實中,很多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早睡早起,但問題往往是,不能達到預期的。由此可見,很多小學生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
3.獨立生活能力弱
現在有許多母親為了孩子放棄工作在家做全職媽媽,把孩子的一切都打理的井井有條,導致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也隨之下降。筆者經常聽到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丟三落四;聽到父母打罵孩子,因為他們將父母整理好的房間弄得亂七八糟。通過觀察我還發(fā)現還有很多孩子晚上吵鬧一定要跟父母一起睡覺。孩子在上一年級之前就已經完全有能力自己獨立睡覺,由此可見,一年級小學生獨立生活能力較弱。
(二)一年級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存在問題的原因
1.家長沒有教給孩子生活的技巧
在生活中學生需要的不是照顧,也不是依靠父母,而是需要家長教給他們在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父母要明白,孩子不管現在多么弱小,將來都要在社會當中立足,都要有一定的能力去應對社會中的磕磕絆絆,所以應該教給他們如何去生活,如何使用生活的技能技巧。筆者通過家訪時發(fā)現,很多家長并沒有教給學生生活的技巧。當學生嘗試自己穿衣服的時候,會經常把衣服穿反,這時很多父母往往會嘲笑或責罵他們,并沒有耐心地告訴他們紐扣應該怎么系,這樣會讓學生覺得自己很無能。家長沒有教給他們生活的技巧,導致小學生缺乏生活技巧。
2.家長好習慣示范不夠
身教重于言教,為人父母要做到以身作則,事事都要起表率的作用。在實際生活中,家長沒有做學生的好榜樣去影響和引導兒童,使得學生也跟著家長學。例如,在就餐時,有些家長不僅大聲說話,而且還會挑食,時間久了他們也會跟著學,導致就餐時沒禮貌,而且挑食。在小學實習中,筆者通過與班級中衛(wèi)生習慣不好的小童媽媽交流,小童的媽媽提到她總是看到小童隨手把臟東西抹到身上,批評了很多次都不能夠改正。后來她發(fā)現是小童的爺爺總用衣角擦手,而小童經常跟著爺爺出去玩,玩的時候手弄臟了,便學著爺爺的樣子往身上抹。因為成年人沒有好習慣示范,導致學生在成長的路上出現了很多的問題。由此可見,是家長好習慣示范不夠,導致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
3.過于依賴成人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信任、依賴的人,他們相信父母什么事情都能為他們解決。入小學以后,教師又成為小學生所依賴的人,尤其是一年級小學生,他們剛入學缺乏安全感,當班主任給他們帶來一定的安全感以后,就開始完全依賴于老師,認為什么事情老師都能夠做好,并不需要自己去動手。例如,筆者通過觀察發(fā)現,班級里的小華從來不自己背書包,不論是來接她的爸爸媽媽還是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班級里不只是小華這樣,班上的其他學生幾乎也和小華一樣,這樣的事情不僅是學生習以為常,家長也覺得理所應當,都認為是不足掛齒的小事。其實不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理能力,有著很重要的意義。由此可見,小學生過于依賴于成人,導致獨立生活能力弱。
二、一年級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改進策略
(一)成人教會學生生活的技巧
學生不是生下來就會各種生活技巧,具備生活自理的能力是需要成人教的。筆者發(fā)現很多學生的書包里亂七八糟,零食、玩具、水杯什么都有。這說明有的學生根本不會整理書包,而且還把不用的書本也背到學校來,不僅找書要花費很久,而且書本也被塞得皺皺巴巴。這時就需要家長和教師的引導,對于家長就需要交給學生如何整理書籍,如何整理書包。作為教師要做的就是以班會,或者各類活動的時間來陪養(yǎng)學生的這種能力。如,組織一次整理書包大賽,通過這樣的活動要學生自己動手,并鼓勵學生,家長和教師讓學生逐漸學會生活中的技巧。
(二)家長樹立好習慣成為學生的好榜樣
家長樹立良好的榜樣對一年級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家長要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讓家長在家庭中認真、專注的做事,也要讓學生去效仿,從而學到身上的良好品質;家長與別人相處,友善、和睦、感恩,懂得回報,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一個家長懂得很多的育子道理,教給學生許多好習慣,但是自己卻不去做,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多么苦口婆心、嚴加看管,都不如家長自己以身作則、率先示范更有效。
(三) 成人學會適當放手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性
一年級的學生雖然年紀小,但是他們已經懂事了,家長和教師應注重學生獨立性的培養(yǎng)。在一次家訪過程中,有一位媽媽是這樣教育孩子的: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他的媽媽就教育他要主動幫助父母做一些家務。有一次,當筆者看到他手中拿起一個盤子的時候,會說:“小心,不要把它打碎了。”這時,家長對筆者說:“放心,他會把它們收拾好的?!笨梢?,如果家長平時不允許孩子去碰盤子,怕他摔碎,或許她就會永遠保住那個盤子,但卻不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做家務的習慣,為此會阻礙學生自理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成人學會適當放手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性。
三、結論
隨著社會對小學教育的關注,一年級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也將越來越受重視。一年級小學生作為學校培養(yǎng)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對象,學校要主動提高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家長要主動參與積極配合,找出影響當前一年級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根據原因找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一年級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是一項需要學校、教師和家長共同努力,相互配合的工作。
參考文獻:
[1]張鳳丹.基于微視頻培養(yǎng)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教學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0):45-46.
[2]崔甜甜.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22):73.
[3]黃祥祥,楊翠娥.談小學兒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J].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02):73-75.
[4]顧定譜.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現狀與對策[J].小學教育科研論壇,2003(04):54-55.
[4]馬媛媛.我國小學兒童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的原因及對策分析[J].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11(04):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