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面,我們來談?wù)勈褂霉P富有質(zhì)感的具體方法:
骨,在結(jié)構(gòu)中指骨骼,即字形最基本的間架方法;在用筆上,指中鋒運筆,是力的表現(xiàn)。美學(xué)家宗白華先生說:“中國畫家最反對平扁,認為平扁不是藝術(shù),就是寫字也不是平扁的。中國書法家用中鋒寫的字,背陽光一照,正中間有道黑線,黑線的周圍是淡墨,叫作‘綿裹鐵’,圓滾滾的,產(chǎn)生立體的感覺,也就是引起了骨的感覺。”他的話十分簡明生動地描述了這種筆法。
初學(xué)書法,當(dāng)先求骨力。骨力是書法藝術(shù)所具有的共性美。而中鋒用筆是產(chǎn)生骨力的重要手段。所謂中鋒,即蔡邕《九勢》中所說的“藏頭,圓筆屬紙,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筆心,即靠近鋒尖的正中部分。當(dāng)中鋒行筆時,筆鋒平鋪于紙上,萬毫齊力,此時鋒尖已不存在,但見筆身挺立,而筆心經(jīng)常保持在點畫內(nèi)的中線部位行走。由于中線部分水墨下滲,故吃墨較深、墨色較濃,而兩側(cè)副毫處則相對地吃墨較淺、墨色較淡。由于深淺濃淡的作用,這根線條便產(chǎn)生一種渾厚、飽滿、圓潤的立體感。
中鋒行筆時,由于鋒藏畫中,故畫之中心如映日觀之會有一縷墨痕,這縷墨痕謂之“骨”。骨之左右、上下兩邊,乃副毫所為,故謂之“肉”。
骨貴藏于肉之內(nèi)。由于骨力中藏,故很難用肉眼觀察到。特別是小楷,即使映日視之,也難見這一縷墨痕。盡管它看不到,但能體味得到。這種感覺和體味到的力量就是力感。只有骨藏于肉,才能含文包質(zhì),達到骨肉相稱的境界。書寫小楷最忌偏鋒。偏鋒是病筆,書寫時筆尖在上、筆肚著紙,毫無起伏地平拖過去,這樣產(chǎn)生的筆畫扁平、浮滑,墨不入紙,意思佻淺。因小楷用筆,點畫本身就很細微,如用偏鋒,則浮薄之弊立見,此不可不慎。
筆力之是否大小強弱,不關(guān)乎點畫之粗細肥瘦,而在于用筆是否得法。得法者雖細實腴,不得法者雖粗實扁。清笪重光《書筏》中說:“能運中鋒,雖敗筆亦圓;不會中鋒,即佳穎而劣?!狈识鵁o力謂之臃腫,瘦而無力謂之纖弱。故有力者,肥瘦皆宜;無力者,肥瘦皆病。
從理論上理解中鋒并不困難,但在實際書寫過程中,要經(jīng)常保持筆心在點畫中線上行走,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需要書者能十分圓熟地掌握調(diào)鋒的技巧,即運用手腕和提按、衄挫、往復(fù)等方法,將偏離中線的筆鋒收歸畫中。這種方法不但表現(xiàn)在發(fā)筆處,同時也體現(xiàn)在運筆和轉(zhuǎn)折的過程中,能隨倒隨起,則一縷鋒尖為我所用。故一支筆能否提得起,實乃用筆的關(guān)鍵之處。
中鋒運筆,主要體現(xiàn)在畫之中段,若僅以藏頭護尾來理解中鋒是片面的。有的人甚至在寫小楷時,剪去鋒尖或用禿筆,作圓頭如蒸餅狀,以模糊為藏鋒,自以為落筆渾成,得藏鋒之法,這實在是不可取的。古人小楷墨跡以露鋒居多,芒鎩铦利,神采奕奕。即使是藏鋒的發(fā)筆,雖逆入時鋒藏畫中,不見起止之跡,但亦略具鋒勢,其用筆有太阿截鐵之意,精華蘊藉??梢?,中鋒即是藏鋒。運筆過程中,鋒藏畫中,則左右逢源,上下得所,靜躁俱稱,中邊皆到。
書寫小楷,用筆要腴。所謂腴,即飽滿的意思。能運之以中鋒方能腴,在瘦者則謂之清腴,在肥者則謂之豐腴。清腴之法,用提筆裹鋒,提飛則瘦;豐腴之法,用按法鋪毫,滿捺則肥。
書寫小楷,用筆宜清。所謂“清”,即潔凈的意思。清氣本于中鋒,而出之筆頭。凡鋒尖至筆根二分之一處為毫之“腰”,自腰至端,又可分成三分。善用筆者,不過三分;善用鋒者,出之筆端。小楷字越小,越要清晰,容不得有絲毫渣滓。馮班《鈍吟書要》中說:“畫能如金刀之割凈,白始如玉尺之量齊。”不善用筆者,每易罹致浮薄、臃腫、齷齪、溷(hùn)濁(指混亂污濁或污濁的東西)、肥鈍之病。或湮化出許多疙瘩,或頓挫出許多癭瘤,污穢滿紙,疵病滿目,此皆由不善用鋒所致。故作小楷,用筆要沉,如刻入紙中;點畫宜瑩,似孤月流天,渣滓去則清氣習(xí)習(xí)而來,齷齷盡則雅氣款款而至。
書寫小楷,用筆貴秀。所謂秀有清潤之意,秀氣本于筆法,成于用墨。純用側(cè)鋒者,或左枯而右秀,或上枯而下秀,唯中鋒用筆,勁而圓,齊而潤,圓潤豐美,秀氣乃出。不善用筆者,或強務(wù)古淡而實枯槁,或茍圖雄秀而實霸悍,或詐為自然而實率嫩,或巧作豐姿而實平庸,此皆不善用筆之故。
書寫小楷,用筆貴活。所謂活,即生動的意思。生動本于筆力,而成于氣韻。小楷用筆,筆筆要能生動,筆筆要有活趣,筆筆要有力量,筆筆要有氣勢。唯得中鋒,方能藏,方能轉(zhuǎn),方能厚,方能圓。藏則古,轉(zhuǎn)則靈,厚則樸,圓則活。藏鋒畫中,勢從內(nèi)出,虎虎而有生氣,自然八面威風(fēng)。不善用筆者,常失之拘,而罹板結(jié)生硬、刻意之弊,這也是用筆不靈動的緣故。
由上可知,中鋒運筆,實乃用筆之一大關(guān)鍵。筆鋒之在畫中,如人之筋骨;副毫之在兩旁,似人之肌理。筋骨為用筆之質(zhì),肌理乃點之形。唯筋骨內(nèi)含,肌理細膩,方能達到“藏骨抱筋,含文包質(zhì)”之妙。
《跋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圖〉》 五代·王易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