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鄉(xiāng)美景圖》 陳子莊
學繪畫,道理很簡單,就是要下功夫。凡學藝術(shù),均需眼、耳、手、腦并用,而尤重用腦思考,這是最重要的功夫。功夫有多深,其畫將來之成就便有多大。
學畫之方法與學字稍異。習字者學顏不宜同時寫柳,學畫則風格大體相近者均可臨摹。這樣非但沒有壞處,反倒能搞清其技法源流。畫畫的人要做到不抄襲別人很不容易,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做到。我在50歲后開始不依賴別人的作品啟發(fā)而作畫,到這時才算是獨立創(chuàng)作。至于畫好,則更不容易。
臨摹前人的畫要有目的,或?qū)W其筆墨,或?qū)W其結(jié)構(gòu)。至于意境,則彼我自有不同,我所具有的境界,彼畫不一定符合。至于作品的表現(xiàn)方法和形式,則時時在變。臨摹是訓練,不能用臨摹來的東西去套自己的創(chuàng)作。要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學畫的過程也是發(fā)現(xiàn)自己的過程。不要依傍別人,否則容易掩蓋自己,失去信心。
畫家每天早晨都要練基本功,在選擇幾種描寫對象之后,用畢生精力去探求它?;竟Πú僮?、觀察、閱讀三項。操作,即拿起筆來將昨夜所想的形象反復畫出。觀察,即看實物。閱讀,即看別人的畫,看詩歌、戲劇、舞蹈,聽音樂,看文物。操作、觀察是直接的練習,閱讀是間接的練習。這樣,畫內(nèi)畫外融為一體,眼界開闊,思想才會有深邃的可能。一般學畫者只用畫內(nèi)功夫而不用畫外功夫。學畫之初,畫內(nèi)功夫要用得多,晚年則畫外功夫用得多。
學畫主要是學創(chuàng)作構(gòu)思,不要依樣畫瓢。學繪畫只在技法上探求是錯誤的,要從思想發(fā)展的線索去探求。臨一幅畫之前,要仔細看,經(jīng)過分析考慮以后,辨明何處是重點、優(yōu)點,然后認真學習,其余地方可馬虎一些。初學畫者學前人用筆用墨的方法,起初一定要學到手;到后來必須要逐步丟掉它,并且自己創(chuàng)造方法代替它。
看前人名作要練眼,練目測能力,著重看它的布白關系,分析它的結(jié)構(gòu)。譬如說,一張畫可分解為幾個方面,如黑白虛實怎樣安排、實處和空白處之橫直斜怎樣處理,等等。一幅畫的位置恰當則得勢,只有看得出別人畫作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自己作畫時才能得勢。
好畫可多次臨摹。初次了解結(jié)構(gòu),以后每次有每次的目的,如墨法如何、筆法如何、出枝如何、遠山如何等,并記得其結(jié)構(gòu),猶讀詩文。臨畫不一定整幅臨,可先臨某一局部,哪怕只是三兩朵花,反復臨摹后與原作放在一起比較、體味,得其神采,再決定是否全臨。讀古畫、名家的畫要分析入微,從結(jié)構(gòu)、用筆、用色乃至落款位置,都要分別研究。如研究其布局,可用紙掩住某一部分以觀其效果,設想沒有這一部分將如何,然后放開,再看其效果。
畫寫意畫,要學吳昌碩、齊白石那樣大方、灑脫。吾以為,寫意花卉以學吳昌碩為主,但初學者不宜,以免落入粗率一路;小寫意花卉學任伯年較勝。吳昌碩筆墨粗疏而用意精微,初學者絕難體味;學齊白石畫法,需用大筆作小畫。學吳昌碩,要立志在某一點上超過他。吳昌碩學趙之謙、任伯年,并且在很多方面都超過二人。齊白石學吳昌碩,在某些方面(如牽牛花、草蟲)又超過了吳。所以,僅僅用吳昌碩的畫法去學吳昌碩是不夠的,還需從其他方面提高,如書法,特別是篆書,還有金石、磚瓦文字等。
學畫宜先學一兩樣東西,如梅花、荷花之類,認真研究,不要什么都去學。“真積力久則入”,用兩年時間就可以解決。業(yè)余學花鳥畫,宜先掌握好幾種物象??上冗x取雅俗共賞者,同時考慮到其所代表的品類,如梅、荷、菊,或加上牡丹、竹、石。對每種都作透徹的了解,如畫菊,須究其歷來之畫法。學會畫菊,其他草本之花就容易得多;如會畫梅,海棠和梨花的畫法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平日練習,就是培養(yǎng)創(chuàng)作能力,到用的時候才能得心應手。因此,學畫者要經(jīng)常練筆,常作單項練習,一石、一水、一枝、一葉分開練。這就如演員要經(jīng)常吊嗓子一樣,至老不可廢。
《貓石圖》 陳子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