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劍華
一
長江,從青藏高原的涓涓細流,出千峽,納萬川,匯集成波濤滾滾的大江,橫貫中華大地,萬千姿態(tài),雄偉壯觀。她與黃河一起,孕育了偉大的中華文明,既有舟楫商旅之便,更有水運灌溉之利。真可謂功莫大焉。
然而,幣有兩面,河有兩岸。長江也有其兩面性,既有赫赫功績,也有嚴重弊端。根據史書記載,從我國唐代到解放前夕的1300多年間,長江就曾經240多次發(fā)難,平均每隔5年就要發(fā)一次水災。
1964年夏秋,長江又一次發(fā)難了。長江水勢兇猛,水流湍急,洪峰一個接著一個。而且這次汛期特別長,直至秋季暴雨仍舊持續(xù)不斷。
長江兩岸,一片漆黑。
暴風雨中,只聽得嘩嘩的雨聲和江水拍岸的撞擊聲,只見得江中搖曳的燈火時隱時現。
彭敏與李家咸到達江邊時,宋次中、曹楨、周璞、王序森等都到了。
“有船嗎?”彭敏嚴厲問道。
曹楨回答:“搶救傷員的船馬上到岸?!?/p>
大家屏住呼吸,不再言語。暴風雨打在他們身上,他們渾然不覺,焦急地等待著。
不一會兒,渡船靠岸了。一個個傷員從船上抬下,被送上停在這里等候的救護車。
“走!我們去定位船!”彭敏命令道。
李家咸不安地說:“彭局長,現在風急浪高,太危險了!”
“彭局長,我們先過去,請你回指揮部與我們保持電話聯系?!彼未沃械谝粋€跳上渡船。
“我去!”彭敏躍身跨上渡船,其他人也都跟著上了船。
因渡船在江中劇烈顛簸,費了好大的勁才靠上定位船。他們上了定位船,來到出事地點,彭敏忽然發(fā)現絞車的鋼繩上掛著一根黑乎乎的東西。
“這是什么東西?”彭敏指著鋼繩那邊問。
“??!”李家咸上前一摸,嚇了一跳,“是人的手臂!”
宋次中叫道:“趕快弄下來,送回去,快送到醫(yī)院去!”
曹楨上前,與李家咸一起,把這只血淋淋的斷臂小心地弄了下來,交給渡船工作人員,立即往回送。
此時風浪仍然很大。5號橋墩值班工程師匯報說:“剛才定位船的邊錨錨繩突然被拉斷,沉井開始擺動,幾位工人在搶補錨繩時被沉井上擺動的鋼纜擊中,身負重傷,還有一位被絞車軋傷,可能手臂斷掉了?!?/p>
“錨繩補上沒有?”彭敏問。
“沒有,實在無法操作。”工程師答。
大家站在劇烈搖晃的定位船上,看著同樣大幅擺動的5號墩沉井。憑經驗判斷,此時沉井處在入水15米左右的懸浮狀態(tài),左右擺幅達30多米,上下起伏在1米左右。
那是一種大幅度低頻率的振動,錨錠船與定位船連接拉纜的受力,隨浮體的位移而不斷改變,外側緊張,內側松弛,使拉纜出現了高度的超應力與疲勞作用,沉井隨時可能像脫韁的野馬完全失去控制。
經歷過無數次險情的彭敏,面對眼前的情況驚呆了,他從未遇到過如此嚴重的險情。但經驗告訴他,越是危險,越要冷靜下來,必須盡快找到解決的辦法。他扯開嗓子喊道:“你們看看,有什么辦法嗎?”
風聲,雨聲,浪濤聲。沒有人聲。
“有什么辦法嗎?”
“有什么辦法嗎?”
彭敏喊到第三遍的時候,曹楨忍不住回答:“有。”
“說!”彭敏命令道。
曹楨說:“得回去設計和制作呀!”
宋次中上前道:“老彭,我在這里盯著,你們回去吧?!?/p>
“不!”彭敏高聲道,“我在這里,你帶著他們趕緊回去,必須盡快拿出辦法來!”
“是!”宋次中太了解彭敏的性格了,此時說什么也沒有用,只得迅速帶著技術人員登上渡船,返回指揮部。
暴風雨中,彭敏佇立在甲板上,看著擺動不止的沉井束手無策。面對大自然的巨大力量,他深深地感到人的渺小與無奈。
“局長,風雨太大,我們還是撤到舵艙里去吧?”李家咸勸說道。
撤?這位久經沙場的指揮員從未在戰(zhàn)場上說過這個“撤”字。但是,他現在只能說:“撤,讓工人們都撤到船艙里?!?/p>
透過舵艙的觀察窗,彭敏他們時刻關注著江中擺動的沉井。
二
指揮部會議室里,宋次中、王序森、曹楨、周璞等經過反復計算與研究,決定在斷纜錨附近補拋一根新錨,新錨仍用25噸重的鋼筋混凝土錨和直徑為48毫米的錨鏈。
指揮部連夜發(fā)出通知,調動兩個班的裝吊工,一個班的水手,一個組的測量人員;同時,出動一艘40米長的鐵駁,兩艘拖輪,一艘75噸吊船,裝上新錨及各種連接件、工具和絞車。
第二天凌晨,拖輪和吊船趕到5號墩位置,經過三個多小時的奮戰(zhàn),終于在斷錨處補上了新錨。
大家還沒來得及松一口氣,又傳來第二根邊錨繩斷裂的消息。
好險吶!如果不是及時補上了新錨,那其他錨繩必定會隨著兩根錨繩的斷裂增加拉力而難以承受,這樣錨繩不斷斷裂,沉井就會很快傾覆。
傾覆意味著什么?意味著高達7層樓,重達7000噸的懸浮沉井,要么無控制、無定位地側翻落入江中,要么就是被巨浪沖擊平移,撞擊到下游不遠處的水上變電站基礎。無論哪一種情況,都會造成井、管兩毀,使5號橋墩永久無法施工,已經建成的其他橋墩也將全部報廢。
這將對南京長江大橋建設產生毀滅性的后果!
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彭敏下令:“再補新錨!斷一根,補一根,與巨浪作斗爭,與沉井共存亡!”
南京長江大橋工地全面進入一級戰(zhàn)斗狀態(tài),全線出動,晝夜搶險。
5天中,5號橋墩處的錨繩先后斷掉了9根,工人們冒著生命危險,又及時補上了9根!
然而,一個更壞的消息傳來,4號橋墩也發(fā)生搖擺。
懸浮在水中的4號墩沉井,就像一艘在狂風大浪中失去控制的海輪,左右擺幅達60多米,上下起伏近2米。它所依附的兩條800噸大鐵駁導向船,也隨之大幅度晃動起來。導向船上10根直徑50毫米的邊錨鋼纜,已經斷了兩根。
十萬火急。曹楨帶領工程技術人員鄒義章、肖傳仁、尚國志及時趕到。他們蹲伏在鐵駁導向船的邊沿處,邊觀察險情,邊用報話機向指揮部請求為4號墩補拋新錨。緊接著,他們根據上下游好幾根邊錨鋼纜麻心外露的嚴重情況,指揮吊裝班的青年突擊隊員迅速采取加固措施,并通知調度盡快撤走相鄰的水上混凝土工作船,以防撞擊危險。
又一次新的戰(zhàn)斗打響了?!叭嗽诔辆?,誓與沉井共存亡!”幾百人奮戰(zhàn)在4號橋墩周圍,進行艱難的補錨搶險戰(zhàn)斗。
指揮部里,緊急會議一個接著一個。
三
幾天沒有休息的彭敏又在主持一次緊急會議。緊張的氣氛讓大家毫無倦意。彭敏神情嚴峻道:“一周下來,我們采取了更換新錨、順向收緊錨繩、大拖輪反向頂推等一系列止擺措施,均不見效。現在,雖然4號、5號橋墩的沉井還沒有傾覆、下沉或漂移,但一直在上下左右大幅度擺動,危險性越來越大。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有進一步的對策?!?/p>
“現在4號、5號橋墩處的錨繩還在斷裂,而新錨馬上斷檔,補不上去了?!辈軜E匯報說。
“怎么補不上去?”彭敏急問。
曹楨答:“以前多余下來的錨錠早已用完,新澆的混凝土錨錠雨天難干,速度跟不上。再說,現場的錨鏈、鋼纜等材料也將用完?!?/p>
“這樣沒完沒了地補錨也不能在根本上解決問題,難以排除險情?!蓖跏ブ景l(fā)表自己的意見。
彭敏說:“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我看新錨還是要補。材料科、運輸隊要想盡一切辦法,從全國各地調動所需材料,絕不能斷檔。同時,我們的確要研究新的辦法?!?/p>
“現在不得不從最壞處著想了。”宋次中用極其深沉的話語說,“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我們是否可以砍掉主錨和邊錨的錨繩,設法有控制地讓沉井向下游漂去,絕不能讓沉井沉沒在墩位上,影響整個大橋工程建設?!?/p>
所有的人都驚呆了。全場沉默無語。
“我反對!”王圣志打破沉默說,“這樣的危險性太大了。一個重達7000噸的漂浮物,在大風大浪中怎么控制?控制不住的話,勢必撞上江中的變電站基礎,即使避開,也必然會碰到江上那么多行駛中的輪船,這會造成多大的禍患?。≡僬f,砍斷錨繩,這么多根錨繩不可能同時砍斷,存在著時間差,這很可能會出現眾多施工人員傷亡的悲?。∵@責任誰來負?”
又是一片沉默。
彭敏覺得王圣志講得不無道理,但他更清楚宋次中提出建議要有多大的勇氣、承擔多大的責任?。?/p>
一個兩難問題擺在彭敏的面前,要他表態(tài),要他決策。
他需要冷靜,需要思考,需要時間。雖然時間不等人,但理智與經驗告訴他,此時此刻,不能急躁,不能冒失,不能沖動!
不是因為怕承擔責任,而是因為大橋建設必須萬無一失!
緊急會議就這樣無果而散。
四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暴雨一天一天地下著。
兩個7層樓高、自重7000多噸的懸浮沉井,以每3分鐘一次的頻率、將近30米的擺幅、1米多的起伏在江心搖蕩。
每搖動一次,干部職工的心就顫動一下。最揪心的還是彭敏。他是第一責任人,他必須對這里的一切負責。
“我能負得起這個責任嗎?”彭敏第一次對自己產生了懷疑。人們常說辦法總比困難多,又說急中生智,然而,此時的他卻有黔驢技窮之感。
“滴鈴鈴……”辦公室的電話響了。
聽到電話鈴響,彭敏不禁心頭一顫。這幾天接到電話,幾乎都是不好的消息。他抓起電話,里面?zhèn)鱽淼膮s是呂正操部長熟悉的聲音:
“彭敏吧?你們的緊急報告收到了,我們隨即進行了研究。有專家提議,除了你們現在采取的措施外,應該用載重輪船直接頂推住沉井,減少它的搖擺?!?/p>
“部長,我們這里沒有這樣的巨輪?!?/p>
“我知道,所以我立即向周總理作了緊急匯報。周總理十分重視,馬上協(xié)調,并以國務院名義命令長江航運局的兩艘2000匹馬力的拖輪支援你們搶險,現在已經向南京方向進發(fā),預計一周以后可以到達出事地點。”
聽到這一消息,彭敏按捺不住內心的感激:“那太好啦!感謝黨中央、國務院和鐵道部的大力支持!”
電話那頭傳來呂部長嚴肅而明確的指示:“現在不是說客氣話的時候。你們要想盡一切辦法繼續(xù)研究和采取各種辦法嚴防死守,確保一周之內大橋橋墩不出問題。”
“是!”彭敏習慣性地以軍人的口吻回答,“請部長放心,嚴防死守,確保安全!”
五
放下電話,彭敏看了看手表,已是深夜近12點了。不能等,立即開會傳達部里精神。
不到半個小時,參會人員都已到齊。彭敏動情地說:“報告大家一個好消息,部里為我們研究了新的搶險措施。周總理親自協(xié)調,已命令國家長航局的兩艘特大拖輪日夜向南京進發(fā),預計一周內就能到達。到達后,用特大拖輪直接頂靠在沉井上,使之停止擺動?!?/p>
“這個辦法好!”
“但一周的時間,怕是等不了??!”
“這個辦法能不能奏效,還是未知數。”
大家既高興又擔心,議論紛紛。
“呂正操部長也已經考慮到了。”彭敏繼續(xù)說,“他要求我們在拖輪到達之前不能等、不能停,要繼續(xù)研究和采取各種辦法嚴防死守,確保安全?!?/p>
“呂部長的意見很重要,不能等?!彼未沃刑岢鼋ㄗh,“現在既要繼續(xù)補錨,同時還要有新的辦法、新的措施?!?/p>
“對,之所以連夜開會,不光是傳達部里的精神,還要研究新的辦法與措施。嚴防死守,并不是一周,而是要有長期作戰(zhàn)的準備。我們不能坐等長航局的拖輪過來,還是要有綜合施救的方法。”
這時,曹楨站了起來,指著坐在后排的一位年輕人說:“他是二橋處的林蔭岳,他有一個想法,我讓他過來匯報一下?!?/p>
“讓他坐到前面來講?!迸砻糁噶酥笇γ婵罩囊粋€位置。
林蔭岳有點膽怯,坐到前排后拘謹地說:“我一直在5號橋墩的現場,據我觀察,沉井擺動是橋孔壓縮使水流紊亂,邊錨受力不均失去平衡所致?!?/p>
他的幾句話,立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你放開聲音講嘛?!迸砻艄膭畹?。
林蔭岳還是文縐縐地說:“由于長期暴雨,引發(fā)一次又一次洪峰,水面上停靠眾多船舶,加上橋墩全面施工,形成較大的擋水面積,造成流速增大,流向紊亂。從理論上講,擺動是由于卡門渦流效應,渦流的自激作用促使了浮體振幅擴大?!?/p>
宋次中插話道:“你的分析有點道理?!?/p>
林蔭岳講話有所放松了:“我收集了沉井擺幅的時程曲線資料,對7000噸浮體的橫向擺動力作了理論分析。鋼纜、錨鏈連續(xù)被拉斷,這并不是單純的受拉應力破壞,這里有鋼纜彎折局部應力、錨鏈扭轉應力等復雜因素。我經過反復計算,發(fā)現浮體橫向擺動的力只有20噸。擺動浮體所含的動能,來自于滔滔不絕的水流沖擊力。所以我在想,如何把這個動能轉換為做功?”
彭敏越聽越覺得有道理,說:“你能不能講得直接一點?”
“我有一個初步的構思?!绷质a岳不緊不慢道。
曹楨急了:“你就快點說出來嘛?!?/p>
“我還沒有完全的把握?!绷质a岳還是保持著原先的語調說,“我正在設計一個裝置,定位船兩邊的邊錨分別通過一個掛在支架上的平衡重,錨纜的一端連結在卷揚機上。沉井擺動時隨著錨纜的張弛,卷揚機使平衡重始終保持懸吊狀態(tài),這樣就可以阻止或減少沉井的大幅度擺動?!?/p>
宋次中當即表態(tài):“我看可以一試?!?/p>
“我認為這個沒有必要?!蓖跏ブ緞t表示了不同意見,“既然部里做了決定,周總理協(xié)調的巨輪一周后就要到這里,何必多此一舉呢?”
王序森反感道:“怎么是多此一舉呢?這與部里的決定不相矛盾,多一種辦法總比沒有辦法好。”
“我贊同小林的方案,不妨一試?!迸砻粽f,“先不說小林提出的構思如何,我首先要充分肯定他主動觀察、積極鉆研的工作態(tài)度。大家想辦法,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常言道,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更何況,我們有那么多專家和技術人員。現在回過頭來看,前一階段的搶險,我們采取的措施及時有力,是有成效的,但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沉井有隨時傾覆下沉的危險。我們不僅要革命加拼命,還要苦干加巧干,所以,我贊同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搶險。從今天開始,兵分兩路,從兩條線作戰(zhàn)。曹楨你們,要繼續(xù)在現場嚴防死守,同時為巨輪到達后的頂靠做方案、做準備。王序森、周璞、陳新你們幫助小林以最快的速度拿出平衡重止擺的設計圖紙,論證后日夜加班趕做出來。”
彭敏看了看手表:“就這樣吧。大家回去抓緊休息兩三個小時,明天一早,各就各位,把今天會議的安排迅速落實下去,不能有絲毫松懈?!?/p>
六
老天爺像發(fā)了瘋似的,又是連續(xù)3天的狂風暴雨。
風雨激流中,險情層出不窮。
4號橋墩的值班人員發(fā)現,沉井擺動時,繃得很緊的定位船纜繩又被上游沖下的稻草、草包等漂浮物纏繞,如不及時清理,就會增加纜繩的負荷,使纜繩繃斷。青年突擊隊員樊立新冒著生命危險,順著纜繩滑下去,在寒冷的江中作業(yè)近1個小時,才清除了纜繩上的漂浮物。當他剛爬上船板,突然看到一根纜繩的鉚扣脫裂開來。為了不讓船上的纜繩竄下水去,他奮不顧身撲過去,緊緊拉住纜繩,迅速將纜繩套上管柱,而自己被晃動的纜繩打入江中,不幸犧牲。
暴雨帶來的又一次特大洪峰通過南京長江段。交通船無法起航,岸上的人無法到橋墩上去換班,許多搶險人員被困在江中。連續(xù)奮戰(zhàn)幾十個小時,餓了,啃一口冷饅頭;累了,就在船上打個盹繼續(xù)干。大家處于極度疲憊狀態(tài),但沒有一句怨言,相互勉勵著,共同堅持著。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一天晚上,通往配電房的水下電纜因遭長時間洪水的沖擊突然斷了。頓時,輪船的照明燈熄滅,各種機械停止了轉動。施工現場漆黑一片,無法進行防險和搶險工作,必須盡快接通電源。然而,接通電源必須有人上到沉井下游30多米外的江中“孤島”配電房,而通往配電房的跳板,因風大浪大早已拆除。這時水流又急又猛,漩渦一個接著一個,大船無法靠攏,水性再好的人也游不過去。
在這危急關頭,共產黨員、電工楊衛(wèi)東挺身而出,與電工王耀宗及另一名水手請領任務。他們乘著橡皮筏,頂風破浪,艱難向前。橡皮筏在巨浪中像一片樹葉飄忽起伏,剛要接近配電房時,一個巨浪打來,橡皮筏又被沖了回來,差點掀翻江中。再沖上去,一連幾次都沒有成功。后來,他們只得改用小舢板順著水勢沖上去。沖到離配電房1米左右的地方時,楊衛(wèi)東順著手電筒的光束,迅猛撐起手中的竹篙,說時遲那時快,他死死勾住管柱上的吊梯,借著浪濤的顛簸,縱身一躍,跳上配電房。半小時后,電源接通,施工現場頓時燈火通明。
情況依然危急,搶險還在繼續(xù)。一天,一天,又一天。大橋人與大自然進行著殊死抗爭。期間,全國各地給予大橋工地以緊急馳援:上海用特快專車送來了直徑57厘米的加粗纜繩;沈陽用專車送來了專用鋼纜;大連生產的錨鏈經特批加掛車廂運來南京;青島、連云港、東海艦隊或空運物資,或派員支援……
王序森、林蔭岳他們設計的平衡重止擺裝置也設計制作好了,正在4號、5號墩的定位船上安裝調試。試運轉時,發(fā)現船首導引鋼纜轉向的馬口狀態(tài)欠佳,他們又連續(xù)奮戰(zhàn)了30多個小時,設計出立體的雙向馬口和鋼絲繩測力架,突擊進行安裝。
就在此時,一個好消息傳來:經過7個晝夜的全速航行,長航局的兩艘7000噸級的拖輪進入長江南京段。
10個小時后,幾乎就在同時,大型拖輪對沉井頂靠成功,平衡重止擺裝置開始啟用。
奇跡出現了:在雙管齊下的作用下,擺動時間達1個月、分別擺動1萬余次、先后拉斷20多根錨纜的4號、5號墩沉井,終于在狂風巨浪中停止了擺動。
這真是:
笑傲大浪滔天,且看巨擘聳立。
任憑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
(責任編輯:賈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