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石建榮
(武警甘肅總隊醫(yī)院 甘肅 蘭州 730050)
糖尿病在我國臨床中,屬于常見的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作為臨床較為多發(fā)的代謝性非傳染疾病之一,主要臨床特征為高血糖,具有病程較長,難以治愈的特點,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影響較大[1]。因此,要及早提供有效的治療抑制其病情發(fā)展,保障患者生活質量不受影響。但治療方案的制定需建立在可靠的診斷依據之上,而胰島素和C 肽水平都是糖尿病檢查中的重要診斷指標。為了研究在糖尿病診斷中運用胰島素和C 肽聯(lián)合檢測的診斷價值,本文特特選取了94 例糖尿病患者和68 例健康體檢者展開了分組探討,詳細診斷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于2019 年1 月—12 月期間收治的94 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體檢者68 例為本次研究資料來源,后者設為健康組,前者設為觀察組,對其均進行胰島素聯(lián)合C 肽檢測。其中,健康組人員的男性占31 例,女性占37 例,年齡在25 ~70 歲之間;觀察組中男性患者占52 例,女性占42 例,患者的年齡在27 ~68 歲之間,病程在1.5 ~8.8 年之間。經檢查,觀察組患者均符合《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中糖尿病診斷標準,此前未接受過胰島素與降糖藥物治療,未合并有嚴重的心肝腎等功能性障礙疾病,常規(guī)血尿、血脂水平無異常,無精神疾病史,所有參與研究者皆知情并同意參與該研究,已取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研究批準。
對所有參與研究的人員皆進行胰島素聯(lián)合C 肽檢測,采用化學發(fā)光法進行指標測定,選擇日本東曹AIA-2000 化學發(fā)光分析儀作為本次化學分析儀器,化學檢測試劑選用與化學分析儀配套試劑。首先,檢測前對患者做好各項常規(guī)檢測,告知患者檢測前1 晚禁食禁飲,選擇清晨時分抽取患者的肘部靜脈血5ml,之后將血清分離,對血清中的胰島素和C 肽水平進行檢測,檢測操作嚴格按照日本東曹AIA-2000 化學發(fā)光分析儀說明書進行。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基礎胰島素和C 肽水平指標,以此作為糖尿病的診斷依據。
數據納入SPSS23.0 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s)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胰島素和C 肽水平低于健康組,兩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觀察指標檢測結果對比(±s)
表1 兩組觀察指標檢測結果對比(±s)
組別 例數 胰島素水平(uU/L) C 肽水平(ng/L)觀察組 68 10.35±4.54 1.24±0.49健康組 94 15.73±6.01 1.82±0.77 t-6.209 5.460 P-0.001 0.001
糖尿病容易造成患者發(fā)生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分泌缺陷和代謝紊亂等情況,這將對患者的日常產生不良影響,危及患者的身體健康。由此可知,胰島功能的異常與否是糖尿病診斷的重要依據。而C 肽被連接肽,是由胰島β 細胞分泌的一種物質,它與胰島素有一個共同的前體——胰島素原。一個分子的胰島素原經酶切后,裂解成1 個分子的胰島素和1 個分子的C 肽,兩者的摩爾量是一致的,并且因為C 肽不容易被肝臟降解,基于此,檢測C 肽的水平就可準確的反映胰島細胞的功能,對糖尿病患者的分型以及鑒別有指導意義[2-3]。
無論是1 型還是2 型糖尿病患者,在病情發(fā)展的初級階段都可通過檢測C 肽或者胰島素水平來判斷胰島β 細胞,而且不受胰島素抗體的干擾,對于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病人測定C 肽,可判斷胰腺的胰島素分泌功能。對于經常發(fā)生低血糖的患者,測定C 肽如超過正常范圍,可認為是胰島素分泌過多導致,如低于正常,則為其它原因所致[4]。測定C 肽有助于鑒別糖尿病的臨床類型,了解病人的胰島功能及臨床胰島素治療效果。依據研究數據顯示,健康組的胰島素和C 肽水平顯著高于觀察組患者的胰島素和C 肽水平,兩組研究數據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在糖尿病診斷中運用胰島素和C 肽聯(lián)合檢測能夠幫助進行診斷,可以依據基礎胰島素和C 肽水平指標進一步判定糖尿病病情,有助于為后期的治療方案制定可提供可靠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