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濤
【摘 ?要】我國發(fā)展至今傳承下來諸多文化,這些文化對于我國發(fā)展屬于一種巨大助力,而文言文在這些文化中屬于載體角色,所以我國才將文言文歸入到語文教學之中。但在社會進步與時代變遷的影響下,文言文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逐漸下降,甚至有很多學生根本不理解文言文的存在意義,并認為漢字就是我國最初文字,這種情況主要是因我國在開展文言文教學時所用方法不當,因此,現(xiàn)代高中在開展文言文教學時,必須針對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基于此,本文對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題答題指導與備考策略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yè)人員參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題;答題指導;備考策略
引言
當前,在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反映學習困難,主觀上并不愿意學習文言文,且文言文課文背誦篇目較多,背誦起來難度較大,無形當中使學生的學習強度增大,壓力增大。因此,文言文成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一、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困境
(一)把講解文言知識作為教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梳理所學作品中常見的文言知識”,多數(shù)老師教學時重點講解文言知識,課堂枯燥單一。課標并沒有要求把梳理文言知識作為學習重點,而是要求“提高閱讀古代作品的能力”。能夠運用文言知識閱讀文言文才是課標的真正目標?!拔难灾R在教學目標中是輔助性的,是教學內(nèi)容,也是教學條件,但不是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實施和預期達到的方向,老師往往會混淆教學條件和教學目標。課標明確提出“提高閱讀古代作品的能力”的教學目標,進而實現(xiàn)“培養(yǎng)民族審美趣味,增進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增強文化自信”更高層次的目標。
(二)學生層面
第一,缺乏興趣。據(jù)調(diào)查,高中生在課外時間閱讀文言文較低,這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取了“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像“拉片子”一樣的方式給學生講解。學生在掌握知識點時,也只記住了某個字、某個詞的意思,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學習體系,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感覺枯燥乏味。第二,閱讀量少。學生和教師除新課標推薦背誦的文言文外,不會對其他文言文做額外要求。再者,由于多數(shù)學生對文言文缺乏興趣,也不會在緊張的高中時期把精力花在文言文上。第三,學習習慣差。學生閱讀文言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詞后,一般不會逐字逐句地推敲,大都是根據(jù)前后文意思做大概推測。這種一筆帶過的學習習慣,也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效果。
(三)教學主次顛倒
高中語文教學文言文,切忌主次顛倒。如果語文教師忽略文言文的重點與難點,將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事實上,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在教學文言文過程中將重點放在分析課文內(nèi)容和文章的寫法上,這與白話文的教學相類似,以至于忽視了文言文字詞的重要性,導致學生在學習之后仍然不能了解課文的實質(zhì)內(nèi)容以及考試的核心。
二、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題答題指導與備考策略
(一)重視專題復習
文言文在高考中屬于較為重要的內(nèi)容,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可以先把題目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等一些內(nèi)容圈畫出來,使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重點內(nèi)容,然后閱讀問題,讓學生根據(jù)問題的要求在文中找到答案。文言文的閱讀依賴積累,在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時,學生需要自己猜測。猜測的原則一般有兩條:第一,和現(xiàn)代漢語解釋相同的詞語,錯的可能性較大;第二,把意思代入文章中,看是否符合文章的邏輯,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還有文言文翻譯、詩詞鑒賞、名句默寫、文學常識等,都是高考語文中必考的內(nèi)容。對于文言文翻譯,學生首先要找出其中的動詞,先解釋動詞,然后根據(jù)動詞的解釋把整句話解釋出來;對于詩詞鑒賞,學生首先要回憶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作者所處的時代,然后分析詩詞中描寫了什么,理解詩詞的大致意思,接著分析詩歌的最后一句,最后一句一般都體現(xiàn)了詩的主旨和意境;名句默寫一定要按規(guī)定默寫,不能多默寫,也不能少默寫,如果對詩詞中的句子印象較為模糊,可以先默寫幾個字,等想起來了再補上,切不可胡編亂造。
(二)注重文言文的整體閱讀
高考除了考查文言知識,還有“文章內(nèi)容要點的歸納,中心意思的概括以及對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分析概括”,所以“輕閱讀,重做題”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不能只著眼于對個別字詞、句子的理解,一定要注重整體閱讀,把握大意。把一篇文言文讀懂了,讀透了,題目就迎刃而解。文言文復習,首先,樹立整體閱讀意識。貪圖便道往往導致理解偏差,必須堅持“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其次,抓線索,理思路。篩選各段要點,整合文章信息。最后,理解主旨,把握作者情感,探索作者寫作意圖。
(三)講解背景故事
當高中文言文教學講到“燭之武退秦師”時,教材文章僅對背景內(nèi)容做出簡單介紹:秦晉對鄭國進行攻打,但并沒有表明秦晉與鄭國之間的矛盾,以及秦晉對鄭國的攻打理由,整篇文章的重點以退秦師為主,所有講解內(nèi)容都與退秦師有關,這樣在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與理解時,很容易對文章背景產(chǎn)生困惑,如果這時教師僅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展開教學,學生就會一直帶有疑問,在理解過程中也需要耗費大量時間。這時教師可以將背景故事作為前提,先為學生普及晉文公處于逃亡狀態(tài)路過鄭國時,鄭文公并沒有對晉文公以禮相待,而且當秦晉與楚國出現(xiàn)戰(zhàn)爭時,鄭國為楚國提供諸多幫助,在雙重因素下秦晉才開始與楚國相互合作對鄭國進行攻打。相較古板文章這種背景故事更容易吸引學生,當學生了解背景故事后就會對后續(xù)內(nèi)容產(chǎn)生探究欲望,主動了解《燭之武退秦師》文章內(nèi)容,這樣文言文教學內(nèi)容就能被學生快速理解,從而達成創(chuàng)新高中文言文教學方法的主要目的。
(四)使用微課開展誦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痹诟咧形难晕慕虒W過程中,朗誦與閱讀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學方式,語文教師必須重視并且積極引領學生進行合理、高效的誦讀。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高中語文教師應該重視誦讀的作用,待學生切實讀熟練以后,可以更加輕松有效地進行其他知識的學習。例如,在講授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五的《陳情表》這篇古文時,教師首先應該引領學生進行自主朗誦閱讀,讓學生先大概理解這篇古文的含義與思想,從而引起學生思想感情方面的共鳴。同時,教師還可以引進微課教學,培育學生優(yōu)良的語感與語文素養(yǎng)。教師可以先將自己的朗誦閱讀制作成微課視頻,使得枯燥的文言文變得立體生動,還可以使得學生感到親切,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朗誦熱情。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朗誦比拼,對于表現(xiàn)十分優(yōu)異的學生,教師應該給予其相應的獎勵與表揚,同時要求學生將文言文的朗誦閱讀制作成微課在班級中進行展示,增強學生的語感,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文言文。
結束語
文言文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中國五千年文化的重要一支,讓學生學會欣賞文言文,對于學生提高文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優(yōu)秀的精神品質(zhì)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想讓學生在文言文上有質(zhì)的飛躍,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要過硬過強。因此,教師不僅需要注重教學技巧和方法,還要不斷提升自己,這樣才有能力去指引學生??傊?,解決好文言文教學方面的問題,任重而道遠,需要教師持之以恒地探索。
參考文獻:
[1]徐逸歆.高中文言文教學的困境與改進策略[J].知識窗(教師版),2020(11):28.
[2]柯維紅.高中文言文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品位經(jīng)典,2020(11):151-152.
[3].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答題技巧和方法[J].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0(11):249.
[4]劉厚超.高中文言文專題教學實施策略和原則[J].讀寫月報,2020(33):30-34.
[5]陳鋒劍.高中文言文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