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楚順
【摘要】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合理地滲透德育教育,做到美術教育和德育教育的交融,對學生三觀的培養(yǎng),對其審美能力、鑒賞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情操的陶冶與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美術教育和德育教育的交融,對于我們的教與學,是十分值得我們?nèi)ヌ骄亢团Φ摹?/p>
【關鍵詞】美術教育;德育教育;相互交融
廣義的教育泛指傳播和學習人類文明成果,即各種知識、技能和社會生活經(jīng)驗等,以促進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性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產(chǎn)生于人類社會初始階段。學校里的教育以促進學生身心良性發(fā)展,學習技能為目的,其中,思想道德素質(zhì)在人的素質(zhì)結(jié)構中具有定向和動力作用,是整個素質(zhì)結(jié)構的核心和靈魂,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關鍵。美術即造型藝術、視覺藝術、空間藝術,是美育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提高德育效果的一條有利途徑。蔡元培說:“美育之目的在于陶冶活潑敏銳之性靈,養(yǎng)成高尚純潔之人格?!边@說明了高雅的生活情趣,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提高我們的審美能力,同時高雅的情趣可以提高我們的道德修養(yǎng),讓靈魂得到洗禮。
而在小學階段,學生比較年幼,思想不夠成熟,對外界的抵抗能力不強,認知能力與判斷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在此階段就要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德育教育。在小學美術教育內(nèi)容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以此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陶冶學生的情操,幫助其準確地分辨善、分辨美丑,要緊緊圍繞德育目標,讓德育滲透于美術課堂中,以收到“潤物細無聲”的良好效果。
所以美術課教學要以提高學生總體素質(zhì)為目標,不能單純地認為美術課僅僅是教學生繪畫。美術課上,也要教書育人,既要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巧的訓練,也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與思維能力。
一、觀畫悟情,提高品德修養(yǎng)
美術課是視覺教育和創(chuàng)作教育,靠視覺藝術形象或通過藝術審美活動感染、熏陶,使學生受到啟迪,領悟道理,受到教育。在小學美術教材中,作品的內(nèi)容極其豐富,有國畫、年畫、油畫、攝影、雕塑、剪紙、建筑、陶藝等等,每一課都蘊含著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內(nèi)容。每位學生都有其個性和差異,大多活潑好動,富于幻想。教學時我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來活躍美術課堂,讓學生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在合作討論以及創(chuàng)作中不斷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與習慣。例如:五年級第一單元講述的是藝術作品中的情感表現(xiàn),就是通過兩課:《中國美術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現(xiàn)》和《外國美術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現(xiàn)》先是讓學生觀看畫作《流民圖》講述國內(nèi)的當時的生活情景,了解人物是怎么表現(xiàn)出來的,再引申的國外的生活。讓學生了解以前的生活是怎么樣的并與現(xiàn)在的生活作對比,明白好的生活來之不易,得珍惜生活,感恩父母老師。這些對學生來說不僅僅是上一堂畫畫課,而是心靈的教育,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
二、以景育人,增強情感體驗
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提升教學效率,那么教師就要將有限的時間進行合理的設置與規(guī)劃,進而能夠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抓住教學的關鍵與重點。注重啟發(fā)式教學的合理運用,只有如此才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提升教學效率,并且要選擇合適的時機開展德育教育。例如,第四課《烽火歲月》我們除了在課堂上觀看畫作,還有利用秋游的機會,去到了博物館去觀看。還親身走過模仿的盧溝橋。讓學生了解到在戰(zhàn)爭年代,為了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與民族的繁榮富強,先烈用英勇無畏的精神和樂觀堅韌的意志擊退了敵人。因為他們的偉大犧牲,才有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我們除了要感恩,還要學習那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為了事業(yè)和目標吃苦耐勞,英勇無畏的精神與樂觀堅韌的意志等等。這又是很好的思想和品德的提升教育。
三、結(jié)合生活,強化德育教育
結(jié)合生活,作為小學美術課程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項,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能夠達到美術教育和德育教育相交融的根本目的。老師可根據(jù)一些重要活動以及重大節(jié)日舉辦畫展等。帶領學生開展一定的實踐活動,以此來有效地開展情感教育。如此一來,不但能夠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能夠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情感的交流,促進彼此的感情,得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國慶節(jié)等雖然不是課本的必須內(nèi)容,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校本課程,做黑板報,手抄報,宣傳海報等形式,教育學生,由特殊的日子到日常生活中,該怎么樣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祖國、感恩社會。怎么做去回報他們,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幫爸媽做自己能做家務,見到老師問聲好。再到想想自己將來,回報祖國社會。有了目標有了理想,對于學生本身的學習和生活都有良性的促進作用。
總而言之,在美術教學中,我們要全方位地滲透德育,讓美術教育和德育教育相交融,充分利用美術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提升其鑒賞能力、創(chuàng)作能力以及美術審美,促進其綜合水平的提高。最終讓學生感受到美,欣賞美,學會美。德育教育自然而然就會成功。
參考文獻:
[1]何莉.小學美術德育教育教學探究[J].祖國:教育版,2014,(08).
[2]劉金洪.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個性培養(yǎng)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3(07).
[3]吳昌紅.全面注入電教技術,生成精彩美術教學[J].考試周刊,20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