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慶
【摘 要】中學作為傳承、創(chuàng)新文化的重要場所,國學經(jīng)典有助于提升中學生語文素養(yǎng)。開展國學課程教育很有必要。目前,中學生學習的功利性較強,缺乏對國學課程的正確認識。因此,針對中學生的國學學習現(xiàn)狀,學校應保障國學課程的落實,提高國學選修課程參與度,提升教師國學素養(yǎng),進一步提升中學生語文素養(yǎng),成為中學教育中一項很重要的任務。
【關鍵詞】國學課程;中學生;語文素養(yǎng)
一、國學課程的作用
目前,中學生的學習功利性的目的較強,缺乏對國學課程的正確認識,國學課程影響語文素養(yǎng),國學經(jīng)典中的文化精髓有助于促進中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1.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國學經(jīng)典中蘊涵了中華文化的精髓,在學校里,教師應該教學相長,學生應該尊敬老師,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應該和睦相處,發(fā)揚互學互助,積極進取的良好品質,學習“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修身準則。1國學經(jīng)典有助于促進中學生的思維品質、品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的良好發(fā)展,這也是具備良好語文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
2.感受真善美,提高語文素養(yǎng)。
習讀千年美文,方能做少年君子。中學生應該向“圣人”學習。自律慎獨,規(guī)范言行。通過學習國學課程,感受古人的高尚品德,曠達胸襟。學習真善美的不同表達形式,獲得熏陶感染,促進中學生形成基本的、穩(wěn)定的、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學識、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以此逐步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二、H中學學生的國學學習現(xiàn)狀及原因分析
對H中學的學生進行抽樣調查調查,共發(fā)放問卷200份,有效問卷182份。有效回收率81%,調查結果歸納如下。
(一)對國學的認識程度不足
通過統(tǒng)計分析可知,對國學有較深入了解的學生占37.91%,通過對國學課程的學習,可以拓展知識面,能夠提升精神境界。對國學只是大概了解的學生占59.34%,只是初中階段已經(jīng)學過《弟子規(guī)》、《論語》等經(jīng)典的國學著作。對國學完全不了解的學生占2.75%。由此可見,在對國學的認識程度方面,對國學有大概了解的學生占多數(shù),因此,以國學課程為途徑提升中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建議具有可行性。
(二)國學課程開設多隨機無固定安排
學校沒有普遍設定專門的國學課程,國學教育主要集中在中學語文課,也只是一些簡單的介紹。在學習途徑(多選題)方面,37.36%的學生通過課堂學習,50.55%的學生通過網(wǎng)絡資源學習,2.75%的學生通過報紙或者書籍學習,通過其他方式學習的學生占比4.95%。由此可見,課堂學習并不是中學生接受國學知識最主要的途徑,而網(wǎng)絡學習才是。
(三)國學課程的師資不夠完善
根據(jù)調查可知,國學教育通常專任教師很少,師資力量缺乏,教師水平也層次不齊。有56.04%的教師認為,學習國學可以提高文化素養(yǎng),因此,學習國學知識很有必要,25.27%的教師希望學校舉辦有關國學的講座,17.58%的教師認為,國學應作為一門必修課程,另外,根據(jù)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多選題),學生對學習國學持積極態(tài)度。48.35%的學生對書畫藝術有濃厚興趣,22.53%的學生對詩詞歌賦、經(jīng)史有濃厚興趣,54.40%的學生對國學小故事有濃厚興趣,由此可見,教師和學生都對國學有多方面的興趣需求。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國學課程的師資保障不足,缺乏教師的有效指導。課堂是學生學習國學的重要場所。所以,學校應保障國學教育的實施,加快課程體系改革,提高國學選修課程參與度,提升教師國學素養(yǎng)。國學課程的師資保障不足,缺乏教師的有效指導。
三、實施國學課程的建議
(一)保障國學課程的落實
1.提供制度保障
除了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以外,還應該專門開設國學教育課程。比如,學校應該保障國學課程的落實,安排固定的課時,至少每周一節(jié)國學課,也可以是選修的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對中學教學來而言,保障國學課程的實施很有必要。
2.將國學與校園文化相結合
充分利用學校的語文環(huán)境,可以在宣傳欄上設國學專欄,或通過學習角、班級文化墻,黑板報宣傳國學知識,如果學校條件允許,可以建設一間“國學館”,或者專門騰出一間教室來展示中學生的國學作品,比如,小論文、手抄報展示等。根據(jù)教育文化學的觀點,以傳統(tǒng)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國學,可以促使校園文化的弘揚,師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二)提高國學選修課程的參與度
當然,對于在中學開設國學選修課程,應把它作為一種有益的興趣活動,對于學生而言,也不必占用太多的時間,以免影響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時間,以免讓學生認為學習國學是一種負擔。國學博大,大多數(shù)中學生懂得入門就可達到效果,教學形式可多種多樣,如《詩經(jīng)》、《楚辭》、《文選》等;有興趣的還可以適當了解一些政治類和文獻書籍,如《資治通鑒》、《史記》等。教師講解、學生自讀、講故事等,充分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學習國學的積極性。學習的過程中也在逐步提升中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三)提升教師國學素養(yǎng)
1.重視優(yōu)秀人才的引進工作
教師在教育教學實施過程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應該重視人才引進工作,引進能夠勝任國學課程教學的優(yōu)秀人才,也可以聘請專職國學教授給中學生授課,優(yōu)秀人才往往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和文學修養(yǎng),對學生會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利于學生積累知識,提升語文素養(yǎng)。
2.加強教師的培訓
首先,各類學校應確定國學教師的選擇標準,根據(jù)確定的標準,選擇優(yōu)秀的教師任教。其次,學校應注重教師培訓的實施,培訓形式需多樣靈活,校內、校外均可??梢耘e辦國學專題講座或學術報告等,中學作為傳承、創(chuàng)新文化的重要場所,教師是完成這一使命的重要使者,進一步提升中學生語文素養(yǎng),是中學教育中一項很重要的任務。
參考文獻:
[1]中央國家機關團工委.名家談國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董玲.國學與當代文明建設學術研討會綜述[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8,25(12):130-132.
[3]董蕾.國學與當代中學生語文素質[D].武漢理工中學,2010.
[4]李昳華,楊維杰.以國學實踐活動為途徑提升中學生語文素養(yǎng)——以云南農(nóng)業(yè)中學熱帶作物學院為例[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4(10):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