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珊, 蔡秀琴, 張怡豐
渭南師范學(xué)院化學(xué)與材料學(xué)院, 陜西 渭南 714099
紅外(IR)光譜是進(jìn)行物質(zhì)結(jié)構(gòu)分析的有力工具, 廣泛適用于固態(tài)、 液態(tài)或氣態(tài)樣品的研究, 測試溫度范圍很寬[1-3]。 IR光譜測試具有用樣量少、 不破壞試樣、 快速、 簡便、 重復(fù)性好、 準(zhǔn)確度高等特點, 被廣泛應(yīng)用于食品、 藥品、 化妝品、 文物、 寶石、 織物、 紙張、 涂料、 土壤、 煤、 石油、 生物科學(xué)和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診斷等領(lǐng)域中各種材料的分析檢測[1, 4-5]。 然而, 不同領(lǐng)域的研究人員對于IR光譜測試方法的選擇及其制樣過程對測試結(jié)果的影響缺乏系統(tǒng)、 直觀的了解, 導(dǎo)致測試費時費力或不能準(zhǔn)確反映樣品結(jié)構(gòu)信息。
IR光譜法的測試技術(shù)包括透射(TR)、 衰減全反射(ATR)和漫反射(DRIFTS)[2]。 樣品的性質(zhì)決定了適宜的樣品制備技術(shù)[2]。 IR光譜的常規(guī)測試方法是TR法, ATR法常用于測試某些透光很差的、 強吸收的或腐蝕鹽窗的物質(zhì)以及不溶、 不熔且粉碎困難的彈性物質(zhì)、 表面涂層、 紙張、 纖維等, 而DRIFTS法應(yīng)用很少[2-3]。 通常, 固體樣品IR測試的經(jīng)典方法是采用KBr壓片法制樣、 TR法測試, 然而, 該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制樣中易引入水干擾, 壓片繁瑣且易薄厚不均, 樣品不易回收, 某些樣品在與KBr粉末研磨時會發(fā)生吸濕、 離子交換、 置換、 絡(luò)合反應(yīng)等固相反應(yīng)而引起譜帶變化[3]。 而ATR法則是完全非破壞性技術(shù), 快速、 無損樣品, 測試任何種類的固體樣品都不需要分離和制樣處理, 對樣品的大小、 形狀沒有特殊要求, 可用于太厚或透光太強的材料以及材料表面的測試, 還可檢測含水或潮濕的樣品, 對于表面和界面的微小變化很靈敏[1, 5]。
鑒于固體物質(zhì)紅外光譜法應(yīng)用廣泛, 研究中選取3種高分子、 3種無機物、 3種有機小分子共9種固體物質(zhì)作為IR測試對象, 比較TR法和ATR法在測試過程和測試結(jié)果上的差異, 以期對固體IR測試的方法選擇給出合理的、 指導(dǎo)性建議。
聚乙二醇1000(PEG-1000), 亞鐵氰化鉀[K4Fe(CN)6·3H2O], 過硫酸銨[(NH4)2S2O8], 葡萄糖酸鈉, 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SMA), 十二烷基硫酸鈉(SLS), 皆為分析純; 溴化鉀(KBr), 光譜純; 碳化硅(SiC)納米顆粒, 實驗室合成;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 市售蔬果樂SGL-300M1透明水果盒; 聚乙烯(PE), 市售妙潔PE保鮮膜。
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Tensor II, 德國Bruker), ZnSe單點衰減全反射附件(美國Pike); BM-13B壓片模具, FW-5A手動壓片機(博天勝達(dá))。
TR法: 對于粉末狀、 膏狀固體, 干燥后取1~2 mg與KBr以1∶100~1∶200的比例混合、 研磨, 置于壓片模具中, 在8~10 MPa壓力下保持30~60 s, 壓成透明樣片, 測試透射光譜; 對于薄膜狀、 薄片狀固體則裁剪成小塊測試。 測試條件: 先以KBr片掃描背景, 再測試樣品, 波數(shù)4 000~400 cm-1、 分辨率4 cm-1、 掃描16次、 光闌6 mm。
ATR法: 無論粉末狀、 膏狀還是薄膜、 薄片狀固體皆直接測試全反射光譜, 試樣用量以充分蓋住ATR附件的晶體表面為宜, 測試前后用無水乙醇清潔晶體表面, 以空氣為背景, 波數(shù)4 000~600 cm-1、 分辨率4 cm-1、 掃描16次、 光闌6 mm, 譜圖進(jìn)行AB→TR轉(zhuǎn)換。
2.1.1 PEG-1000
白色膏狀固體PEG-1000 (HO—[CH2CH2O]n—H)的IR譜圖見圖1, 對TR法譜圖[圖1(a)]中各吸收峰歸屬如下[1, 6]: 3 388 cm-1為末端—OH的伸縮振動ν(OH), 2 885 cm-1為CH2的C—H對稱伸縮振動νs(CH2), 1 462 cm-1為CH2的C—H彎曲振動δ(CH2), 1 348 cm-1為C—O—H面內(nèi)變形振動δ(C—O—H), 1 114和953 cm-1分別為C—O—C的伸縮振動ν(C—O—C)和面內(nèi)變形振動δ(C—O—C), 839 cm-1峰為—CH2O—的C—H面內(nèi)變形振動δ(CH2O)。 ATR法對應(yīng)各峰波數(shù)見圖1(b), 其日本SDBS譜庫中的IR譜圖(簡稱標(biāo)譜)(KBr壓片)[7]中對應(yīng)各峰依次為: 3 434~3 424, 2 876, 1 456, 1 352, 1 106, 953和842 cm-1。 兩種方法所得IR譜圖中峰位置和峰形與標(biāo)譜基本一致, 但ν(OH)峰的強度皆小于標(biāo)準(zhǔn)譜圖, 推測可能與樣品分子量標(biāo)稱值不準(zhǔn)確所致; 同一官能團的吸收峰位置, ATR法小于TR法約1~9 cm-1; ATR法中ν(OH)峰的強度遠(yuǎn)小于TR法, 但δ(C—O—C)和δ(CH2O)兩峰的強度卻明顯比TR法大, 這是由于ATR法測試的不足所致[8]——由于短波長的光不能穿透樣品那么深, 故而2 800~4 000 cm-1的吸收強度受到影響而大大減弱, 而指紋區(qū)卻增強。
圖1 PEG-1000的IR譜圖
2.1.2 PET
圖2 PET的IR譜圖
2.1.3 PE
PE(—[CH2CH2]n—)薄膜(厚0.01 mm)的IR譜圖見圖3。 對TR法譜圖[圖3(a)]中各峰歸屬如下[1]: 2 915和2 852 cm-1分別為νas(CH2)和νs(CH2), 1 464 cm-1中強峰為CH2的彎曲振動δs(CH2), 720 cm-1弱峰為—(CH2)n—(n≥4)的C—H面內(nèi)搖擺振動ρ(CH2)n。 ATR法中各峰波數(shù)見圖3b。 該PE膜的IR譜圖與文獻(xiàn)[8]報道一致, 表明市售保鮮膜為PE純品。 對比可知: (1) TR法的基線很不平整, 由于膜太薄、 太軟在膜夾具中很難像鏡面一樣平整, 因此存在光散射現(xiàn)象; (2) 同一官能團的吸收峰位置, ATR法波數(shù)小于TR法約3~7 cm-1; (3) ATR法中各官能團出峰的相對強度與TR法明顯不同, 這與ATR法波長對吸收強度的影響有關(guān)[8], 該現(xiàn)象可通過IR測試軟件的“ATR校正”功能消除[見圖3(b’)]; (4) TR法中νas(CH2)峰為平頭峰。 測試不同厚度PE膜的IR光譜, ATR法譜圖完全相同, 而TR法譜圖中平頭峰的數(shù)目則隨著厚度增大而增多(圖4)。 事實上, 可溶或可熔的高分子膜或板可通過溶于適當(dāng)溶劑或熔融的方法制備更薄的膜, 或者通過拉伸降低薄膜的厚度, 再用TR法測試; 但對于不溶不熔的高分子材料, 則只能用ATR法測試。
圖3 PE的IR譜圖
圖4 不同厚度PE膜的TR-IR譜圖
無機化合物的IR譜圖比有機化合物要簡單得多, 其在中紅外區(qū)的吸收主要是由陰離子的晶格振動引起, 與陽離子的關(guān)系不大, 因此常常只出現(xiàn)少數(shù)幾個寬吸收峰[1]。
2.2.1 SiC
圖5為SiC納米顆粒(墨綠色)的IR譜, 對TR法譜(圖5a)中各峰歸屬如下[1, 11-12]: 3 400 cm-1包峰為水的ν(O—H), 1 634 cm-1為水的H—O—H彎曲振動δ(H—O—H), 1 191~1 118 cm-1為ν(Si—O), 861~813 cm-1為ν(Si—C); 而ATR法(圖5b)中ν(Si—O)和ν(Si—C)分別在1 043和793 cm-1處, 未見水峰。 由于納米級SiC在制備過程中表面易氧化, 存在少量SiO2, 因而譜圖中出現(xiàn)ν(Si—O)峰[11]。 其標(biāo)譜(石蠟糊法)[7]在1 090~1 085, 834~828 cm-1出峰。 TR法中ν(Si—O)和ν(Si—C)的波數(shù)皆大于標(biāo)譜, 而ATR法則小于標(biāo)譜, 二者的差異較大(幾十cm-1), 但均在合理范圍內(nèi)[1]; TR法的基線不平、 吸收弱, 這是由于樣品顏色深、 透光差; 兩種方法的峰形和峰強差異較大, ATR法中ν(Si—C)峰尖且強, 與ATR法波長對吸收強度的影響有關(guān)[8]; TR法中H2O峰源于樣品研磨過程中KBr吸水。
圖5 SiC的IR譜圖
2.2.2 K4Fe(CN)6·3H2O
圖6 K4Fe(CN)6·3H2O的IR譜圖
2.2.3 (NH4)2S2O8
圖7 (NH4)2S2O8的IR譜圖
2.3.1 葡萄糖酸鈉
圖8為葡萄糖酸鈉(五羥基己酸鈉, HOCH2(CHOH)4COONa)的IR譜圖。 對TR法[圖8(a)]中各峰歸屬如下[1]: 3 542, 3 430, 3 312和3 158 cm-1為ν(O—H), 2 969和2 925 cm-1為νas(C—H), 2 871和2 807 cm-1為νs(C—H), 1 631和1 602 cm-1為νas(COO-), 1 474, 1 443和1 397 cm-1為νs(COO-), 其中1 443 cm-1還合并C—H面內(nèi)彎曲振動δ(C—H), 1 096和1 039 cm-1為ν(C—O)和ν(C—C), 949和873 cm-1峰為O—H的彎曲振動。 ATR法各吸峰波數(shù)見圖8(b), 與TR法僅幾個cm-1的差異。 兩種方法的譜圖皆與標(biāo)譜[8]吻合較好; ATR法在官能團區(qū)的峰強比TR法小得多, 但經(jīng)“ATR校正”后高頻區(qū)出峰細(xì)節(jié)更清楚[見圖8(b’)]。 由于ATR法的出峰強度和樣品與晶體接觸的緊密程度有關(guān)[8], 為保證高波數(shù)區(qū)充分出峰且峰較強, 在測試時應(yīng)確保充足的壓力讓樣品與晶體接觸良好。
2.3.2 SMA
圖8 葡萄糖酸鈉的IR譜圖
圖9 SMA的IR譜圖
2.3.3 SLS
比較研究了TR法和ATR法在3種常見高分子、 3種無機物以及3種有機小分子化合物的固體IR測試中的差異。 TR法制樣復(fù)雜、 易受水干擾, 樣品太濃、 太厚譜圖會出現(xiàn)平頭峰, 樣品顏色太深重則吸收大大減弱。 相比之下, ATR法無需制樣, 不受樣品顏色、 形狀、 厚度限制, 測試簡便、 快速、 準(zhǔn)確、 無損, 樣品可回收。 鑒于ATR法在固體IR測試中優(yōu)勢明顯, 推薦廣泛使用ATR法進(jìn)行固體IR光譜檢測。
圖10 SLS的IR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