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磊
體育特色中學的校園氛圍、學校歸屬感與學生學習動機的關(guān)系研究
周 磊
吉林體育學院,吉林 長春,130022。
研究探討了體育特色中學學生的學校歸屬感與校園氛圍和學習動機之間的關(guān)系。研究應(yīng)用校園氛圍、學校歸屬感與學習動機調(diào)查問卷對585名初中生進行抽樣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1)校園氛圍和學校歸屬感在性別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并且女生在學?;顒訁⑴c度明顯高于男生,而男生在抵制感維度和整體的學校歸屬感維度上高于女生;(2)學習動機與學校歸屬感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guān);(3)學校歸屬感在校園氛圍和學習動機之間起到了顯著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良好的校園體育氛圍能夠直接影響學生的學校歸屬感,也可以通過學校歸屬感間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
校園氛圍;學校歸屬感;學習動機;路徑分析
學校歸屬感在社會學中普遍被定義為是學生在學校中被教師和同學尊重、接受和認同的程度[1],并且學校歸屬感一定程度反映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2]。對于學生而言,它是一種衡量學生在學校學習質(zhì)量的一種重要指標,也表現(xiàn)出學生對于校園環(huán)境的認同與內(nèi)化。當前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中學存在校園欺凌現(xiàn)象,致使校園學習氛圍較差,學生的學習動機受到嚴重的削弱[3-4]。有學者認為,通過增強體育鍛煉的方式能夠有效的增強學生的學校歸屬感,進而使學生的學習投入程度增強,以此能夠更好的適應(yīng)城市發(fā)展[5-6]?;诖?,本研究認為通過對處中學生的學校歸屬感的影響因素進行深入的探究,可以為學生更好適應(yīng)社會發(fā)展提供相關(guān)的理論和實踐基礎(chǔ)。
查閱相關(guān)的文獻資料發(fā)現(xiàn),校園的體育運動氛圍對學生學校歸屬感的形成有顯著的促進作用[7-9]。根據(jù)積極心理學理論,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兩個層面,一個屬于個人層面,一個屬于集體層面[10]。學生的心理態(tài)度是屬于集體層面中的一個子成分,一般被視作是影響集體層面最重要的一個部分,而通過參與校園集體活動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能力的提高[11]。此外,學生歸屬感作為反映學生個人心理素質(zhì)的綜合指標,是個體對學校情感之間的紐帶鏈接的主要因素[12],它對于中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的發(fā)展至關(guān)重要。另外,回顧已有的研究發(fā)現(xiàn)校園體育氛圍與學生歸屬感之間存在正相關(guān)的關(guān)系[13-14],前者對后者有很強的預(yù)測作用,即校園體育氛圍越好,則學生的歸屬感越強,反之則不一定成立。此外,校園體育氛圍與學生的學業(yè)情緒[14]、自我價值感[15]、領(lǐng)悟社會支持[16]因素等呈顯著的相關(guān)關(guān)系,這些因素對于學生歸屬感的形成具有顯著的正向作用。因此,本研究大膽的推斷校園體育氛圍的形成對學生歸屬感的具有正向且顯著的預(yù)示作用。學習動機一般是把學生的需要進行聯(lián)系來進行研究,美國相關(guān)的心理學家H.A莫里認為學習動機的產(chǎn)生主要是想要得到團體的承認或者肯定的一種“交往需要”[17],而在加強學生歸屬感的同時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需要,進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此外,馬斯洛認為針對缺乏學習動機的學生可以利用其愛好的游戲和體育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原有動機,利用需要一定技術(shù)知識的體育活動來促進學生進行動機轉(zhuǎn)移,從而來形成學習需要,為了維持學生長久的學習需要就需要開發(fā)相應(yīng)的教學活動和體育競賽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使學生保持一種長久的歸屬感,從而能夠形成長久性學習動機[18]。此外,也有研究對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學習動機進行了研究,認為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和學習動機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19],而自我效能感是學校歸屬感的預(yù)測變量之一,對歸屬感形成與否有顯著的預(yù)測效果[20]。由此本研究大膽的進行推測學校歸屬感在校園體育氛圍和學生的學習動機之間起著中介作用。
綜上所述,本研究將校園氛圍、學校歸屬感和學生的學習動機納入在同一模型中來探尋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進一步分析校園體育氛圍對學生學校歸屬感的形成,以及對學生的學習動機的影響作用。
本研究采用整班隨機抽樣的方法從濟南市某體育特色中學抽取600名學生進行團體施測。發(fā)放問卷600份,回收600份,剔除無效問卷,有效問卷585份,有效率97.5%,其中男生305人(年齡:13.61±.91),女生280人(年齡:13.55±.90),共585人(年齡:13.58±.91)。
1.2.1 校園氛圍量表 研究采用George Bear 博士和楊春燕博士于2007年共同編制(DSCS-S)校園氛圍量表[21]。該量表包括32個項目、7個分量表,分別為:師生關(guān)系分量表(5個條目)、同學關(guān)系分量表(4個條目)、尊重多樣性分量表(5個條目)、學生學?;顒拥膮⑴c度分量表(5個條目)、期望的清晰度分量表(4個條目)、規(guī)則的公平度分量表(4個條目)和校園內(nèi)欺負行為分量表(4個條目)。校園內(nèi)欺負行為分量表為反向計分;量表的第36題為測謊題,不參與量表評分。量表采用4點計分,“非常不同意”計1分,“不同意”計2分,“同意”計3分,“非常同意”計4分。將反向計分條目轉(zhuǎn)換后,計算所有條目的總分,總分越高,表明校園氛圍的狀況越好。經(jīng)實測檢驗,該量表在本研究的α系數(shù)為0.766。
1.2.2 學校歸屬感量表 研究采用Goodenow開發(fā)的PSSM量表,該量表包括歸屬感和抵制感兩個因子,分為18個條目(13個歸屬感條目、5個抵制感條目)[22]。該量表采用6點計分法,最后將所有條目的分數(shù)相加計算出總得分,被試者得分越高表明其歸屬感越強。經(jīng)檢驗,該量表在本研究中的α系數(shù)達到了0.90。
1.2.3 學習動機量表 研究采用余安邦(1987)編制的《個我取向成就動機量表》和《社會取向成就動機量表》,兩個原始量表分別有10題,α系數(shù)分別達到了0.87和0.91[23]。量表采用6點計分,從1到6依次表示“完全不符合”“比較不符合”“有點不符合”“有點符合”“比較符合”“完全符合”6種。經(jīng)檢驗,在本研究中兩個量表的信度α系數(shù)分別為0.79和0.92。
本研究將所有收回的有效問卷進行編碼處理后,采用SPSS22.0進行原始數(shù)據(jù)輸入和處理,采用SEM路徑分析來呈現(xiàn)體育特色中學校園氛圍、學校歸屬感與學生學習動機三者之間的影響關(guān)系。
校園氛圍和學校歸屬感在性別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并且女生在學?;顒訁⑴c度明顯高于男生,而男生在抵制感維度和整體的學校歸屬感維度上高于女生。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1、2、3。
表1 校園氛圍維度在性別方面的差異分析表
注:+<.10 ;*<.05;**<.01;***<.001
表2 學校歸屬感維度在性別方面的差異分析表
注:+<.10 ;*<.05;**<.01;***<.001
表3 學校動機維度在性別方面的差異分析表
注:+<.10 ;*<.05;**<.01;***<.001
體育特色中學校園氛圍、學校歸屬感和學習動機在年級方面的差異分析:校園氛圍方面,在尊重多樣性方面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在同學關(guān)系方面,初1大于初3(<.05),存在差異,初2大于初3(=6.582,<.01)存在顯著差異;在師生關(guān)系方面,初1大于初3(.01)存在顯著性差異,初2大于初3(F=10.559,p<.001)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在校園內(nèi)欺負行為方面,初3大于初1(p<.01)存在顯著性差異,初3大于初1(F=10.486,p<.001)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期望的清晰度方面,初1大于初3(p<.05)存在差異,初2大于初3(F=7.976,p<.001)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校園氛圍總分方面,初1大于初3(p<.05)存在差異,初2大于初3(F=4.257,p<.05)存在差異。學校歸屬感方面,在歸屬感維度上,初1大于初2(p<.10)略微存在差異,初1大于初3(F=3.346,p<.05)存在差異;在學校歸屬感總分方面,初1大于初2(p<.05)存在差異,初1大于初3(F=9.025,p<.001)存在非常顯著性的差異。學習動機方面,在個人取向維度方面,初1大于初2(p<.001)存在非常顯著性的差異,初1大于初3(F=12.399,p<.01)存在顯著性的差異;在社會取向動機方面,初1大于初2(p<.05)存在差異,初1大于初3(F=4.690,p<.05)存在顯著性差異;學習動機量表總分方面,初1大于初2(p<.001)存在非常顯著性的差異,初1大于初3(F=12.501,p<.001)存在非常顯著性的差異。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4。
表4 校園氛圍、學校歸屬感和學習動機在年級方面的差異分析表
注:+<.10 ;*<.05;**<.01;***<.001
相關(guān)分析顯示,學習動機總分與學校歸屬感總分之間存在顯著性的正相關(guān);校園氛圍總分與學校歸屬感總分之間存在顯著性的正相關(guān)。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5。
表5 校園氛圍、學校歸屬感和學習動機三者之間的相關(guān)分析表
注:+p<.10 ;*p<.05;** p<.01;*** p<.001
因3個變量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guān)關(guān)系,故可以進行變量之間的回歸分析。本研究首先第一步把校園氛圍設(shè)為自變量,學習動機作為因變量,結(jié)果顯示二者之間的預(yù)測效應(yīng)值為0.020;第二步把校園氛圍設(shè)為自變量,學校歸屬感設(shè)為因變量,其預(yù)測效應(yīng)值為0.374;第三步把校園氛圍和學校歸屬感設(shè)為自變量,學習動機設(shè)為因變量預(yù)測效應(yīng)值由0.020上升到.274***,根據(jù)中介效應(yīng)分析方法,本研究認為學校歸屬感在校園氛圍和學習動機之間發(fā)揮了中介調(diào)節(jié)作用。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6。
表6 校園氛圍、學校歸屬感和學習動機三者之間的回歸分析表
注:+p<.10 ;*p<.05;** p<.01;*** p<.001
通過3個變量之間的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學校歸屬感在校園氛圍與學習動機之間存有中介效應(yīng),在數(shù)據(jù)分析的基礎(chǔ)上本研究采用SEM結(jié)構(gòu)方程模型對校園氛圍、學校歸屬感與學習動機三者之間存在的中介關(guān)系進行驗證性分析,并構(gòu)建驗證關(guān)系模型與路徑圖。驗證結(jié)果見表7和圖1。
表7 校園氛圍、學校歸屬感和學習動機模型擬合指標表
校園氛圍、歸屬感維度與個人取向的學習動機的的擬合指數(shù)的各項指標為=.965,=.940,.961=.972;=.064,各模型的擬合指數(shù)符合結(jié)構(gòu)方程檢驗標準[24]。
圖1 校園氛圍、學校歸屬感和個人取向的學習動機路徑關(guān)系圖
模型路徑顯示當校園氛圍作為自變量,學習動機作為因變量時,路徑分析結(jié)果為:校園氛圍得分越高,其學校歸屬感水平越高,而學校歸屬感水平越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越高,從而能夠提高學生個人取向的學習動機。中學生的校園文化氛圍越好,從而促進了學生學校歸屬感的提高,進而促進學生的學習動機的增強,而校園氛圍和個人取向成就動機之間相互促進的關(guān)系不顯著,但是通過學校歸屬感這個中介作用能夠顯著的提高中學生的學習動機。校園氛圍、學校歸屬感和個人取向的學習動機路徑關(guān)系驗證了三者之間學校歸屬感在校園氛圍和學習動機起來的中介效應(yīng)。
(1)研究發(fā)現(xiàn),體育特色中學的學生在體育活動的校園氛圍方面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女生的體育參與行為顯著的高于男生,而男生在抵制感維度和整體的學校歸屬感維度上高于女生。這與之前的研究不一致[25-26];
(2)研究結(jié)果表明在全國學校體育聯(lián)盟活動背景的倡議下,集體項目和趣味項目增加,極大的吸引了女生的注意力和增強了女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如:瑜伽、健美操、排球等;另外,該中學學校教師對女生的關(guān)注較多,致使女生參與校園活動和參加校外比賽的機會較多;
(3)基于該中學女生自身的身體狀況,如肥胖率較高的問題,迫使女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和校園集體活動。
(1)研究表明學校歸屬感在校園氛圍和學生的學習動機之間存有中介作用。校園氛圍和學習動機是中學生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所必須經(jīng)歷的,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體育氛圍是促使學生形成學校歸屬感的重要保障;
(2)具有強烈學校歸屬感的學生能夠增強對集體活動的認同和支持,能夠積極的融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對待學習和生活有積極且樂觀的態(tài)度;
(3)研究發(fā)現(xiàn)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能夠促進學生學習動機的增強,增強學生的自我接納程度和自我滿意度[27],進而促進自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
[1] Allen K, Kern M L, Vella-Brodrick D, et al. What Schools Need to Know About Fostering School Belonging: aMeta-analysis[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016, 30(01): 1~34.
[2] 龐海波. 初中生學校歸屬感與心理健康的相關(guān)研究[J]. 心理科學,2009(05):1238~1241.
[3] 楊 帆,俞 冰,朱永新,等.校園欺凌與學校歸屬感的相關(guān)效應(yīng):來自新教育實驗的證據(jù)[J].課程.教材.教法,2017,37(05):113~120.
[4] 郭俊俏,趙必華.教師支持對4~9年級學生遭受校園欺凌的影響:學校歸屬感的中介作用[J].中國特殊教育,2019(01):72~76.
[5] 張 萌,李若蘭.大學生專業(yè)認同對學習投入的影響研究:學校歸屬感的中介作用[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03):94~99.
[6] 孔艷贇,王英春,后玉良.流動兒童人際交往能力、體育鍛煉對城市適應(yīng)的影響:學校歸屬感的中介作用[J].中國特殊教育,2015(03):72~78.
[7] Kirkcaldy B D, Shephard R J, Siefen R 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lf-image and problem behaviour among adolescents[J]. Social Psychiatry &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 2002, 37(11): 544~550.
[8] Richard Bailey *. Evalu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education, sport and social inclusion[J]. Educational Review, 2005, 57(01): 71~90.
[9] Fox, Kenneth. Physical Activity and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The Natural Partnership[J]. Journal of Public Mental Health, 2000, 2(01): 4~12.
[10] 史艷敏.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的貧困大學生就業(yè)心理困境干預(yù)方法研究[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9,5(01):83~85.
[11] 黃欣加.營造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加強學生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J].體育科學,2004(06):67~71.
[12] 金慶英. 大學生學校歸屬感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 2012.
[13] 杜好強. 大學生校園體育文化歸屬感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西南大學,2010.
[14] 趙聯(lián)防. 大學生學業(yè)情緒、校園體育文化歸屬感和心理健康的關(guān)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
[15] 張新冀. 大學生校園體育文化歸屬感、自我價值感和人際關(guān)系現(xiàn)狀及其關(guān)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
[16] 李格格.大學生領(lǐng)悟社會支持與社會適應(yīng)的關(guān)系[D].華東師范大學,2017.
[17](美)皮特里著.郭本禹譯.動機心理學(第5版)(當代心理學經(jīng)典教材譯叢)(TB)[M]. 2005.
[18] AbrahamH.Maslow. 動機與人格[M]. 2007.
[19] 段朝輝,洪建中.網(wǎng)絡(luò)視頻課程中師生交互與大學生網(wǎng)絡(luò)學習績效的關(guān)系:學習自我效能感與學習動機的序列中介作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9,35(02):184~191.
[20] 趙申苒,郭騰飛,王明輝.受艾影響兒童教師支持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關(guān)系:學校歸屬感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8,26(01):151~154.
[21] 馬 坤. 特拉華州校園氛圍量表中文版用于高中生的信效度研究[D]. 湖南師范大學,2015.
[22] Goodenow C, Grady K E. The Relationship of School Belonging and Friends' Values to Academic Motivation Among Urban Adolescent Students[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 1993, 62(01): 60~71.
[23] 余安邦,楊國樞.社會取向成就動機與個我取向成就動機:概念分析與實證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1989,64:51~98.
[24] Iwasaki Y.Examining rival models of leisure coping mechanism[J]. Leisure Studies, 2003(25): 183~206.
[25] 陳善平,張中江.鍛煉行為和鍛煉動機的性別差異——以高知人員為例的比較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8(09):45~48.
[26] 孫延林,C.K.John Wang,Stuart J.H.Biddle.青少年體育活動中的目標定向和自我決定理論:年齡和性別的差異[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1(03):10~14.
[27] 趙占鋒,張大均,劉廣增,等.小學生家庭親密度與學校歸屬感:心理素質(zhì)和自我概念的鏈式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7,25(06):1143~1146+1151.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mpus Atmosphere, School Ownership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in Sports Characteristic Middle Schools
ZHOU Lei
Jilin Institute of Physcal Education, Changchun Jilin, 130022, China.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belongings and campus ambience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in students with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study,585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sampled using the School Sense Survey Questionnaire for students with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der between the campus atmosphere and the school belonging,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girls in school activitie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oys,while boys are higher than girls in the dimension of resistance and overall school belonging; (2)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school belonging; (3) School ownership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the campus atmosphere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 good campus sports atmosphere can directly affect students' sense of belonging to the school,and can also indirectly influenc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through school belonging.
Campus atmosphere; School belonging; Learning motivation; Path analysis
G807.3
A
1007―6891(2020)04―0124―05
10.13932/j.cnki.sctykx.2020.04.29
2019-09-24
2019-10-28
吉林體育學院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YC2019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