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P 醫(yī)學中心 廣東 佛山 52830"/>
胡亦懿 翟英姬 梅迪華 杜國平(通訊作者)
(1 南方醫(yī)科大學順德醫(yī)院< 佛山市順德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VlP 醫(yī)學中心 廣東 佛山 528308)(2 南方醫(yī)科大學順德醫(yī)院< 佛山市順德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nèi)科 廣東 佛山 52830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AFLD)是最常見的慢性肝病,其特征在于脂肪變性和脂質(zhì)沉積[1-2]。NAFLD 可從單純性脂肪變性、肝內(nèi)脂肪積聚,到更具侵襲性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NASH 可進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HCC),目前,NAFLD的發(fā)病率急劇增加[3],且發(fā)病機理仍不清楚[4]。研究已表明miRNA-34a 在飲食誘導的肥胖小鼠的脂肪肝中增加,其通過靶向Sirt1參與膽固醇代謝失調(diào),且miR-34a在NAFLD中呈現(xiàn)高表達[5]。但miR-34a 在NAFLD 中脂質(zhì)堆積和炎癥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討抑制miR-34a 對NAFLD 細胞模型中的脂質(zhì)蓄積和炎癥的影響。
肝細胞HL-7702(L02)細胞系購自武漢普諾賽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細胞在含有10%胎牛血清(FBS;Gibco,CA)和1%青霉素-鏈霉素(北京索萊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RPMI-1640 培養(yǎng)基(Hyclone,UT,美國)中,于37℃,5% CO2、飽和濕度條件下培養(yǎng)。待細胞長至70%~80%后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后傳代。
miR-34a 抑制劑和陰性對照(NC 抑制劑)購自廣州銳博生物,用Lipofectamine?2000(Invitgen,MA,USA)按制造商說明用50pmol/mL miR-34a 抑制劑和NC 抑制劑進行細胞轉(zhuǎn)染。轉(zhuǎn)染前24h,將L02 細胞以1×105個/孔的密度接種到6 孔板中,6h 后更換新鮮培養(yǎng)基,轉(zhuǎn)染24 ~48h 后收集細胞進行后續(xù)分析。
誘導NAFLD 細胞模型,L02 細胞轉(zhuǎn)染后用油酸(OA;Sigma,USA)1mM 處理24h。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將L02 細胞分為空白組、油酸(OA)組、NC 抑制劑+OA(NC+OA)組和miR-34a-抑制劑+OA(抑制劑+OA)組。
OA 處理24h 后,用PBS 沖洗細胞3 次,4%多聚甲醛固定10min。L02 細胞油紅O 染色30min。隨后,用蘇木素反復染色2~3min,用1%鹽酸酒精(快速)進行分化。然后在光學顯微鏡(Olympus Corporation)下觀察。
RT-qPCR 常規(guī)檢測TNF-α、IL-10、IL-6 mRNA 表達。使用Bulge-Loop ? miRNA RT-qPCR 引物和Bulge-Loop ?miRNA RTqPCR 檢測試劑盒(RiboBio)在42℃ 60min 和70℃ 10min 進行RT。在95℃ 10min、95℃ 2s、60℃ 20s、70℃ 10s,40 個循環(huán)下進行基因表達水平的定量,β-actin 作為內(nèi)參,記CT 值,采用2-??CT分析相對表達水平。
使用SPSS22.0 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數(shù)據(jù)表示為平均值±標準差(±s),單因素方差分析確定結果是否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RT-qPCR 結果顯示,miR-34a 抑制劑組的miR-34a 表達量顯著低于空白組(圖1A)。油紅O 染色結果顯示油酸(OA)組和NC+OA 組的油紅O 染成紅色的脂滴數(shù)量均顯著高于空白組,抑制劑+OA 組的油紅O 染色結果顯著低于NC+OA 組(圖1B)。
圖1 miR-34a 表達及油紅O 染色結果
結果顯示,OA組較空白組TNF-α、IL-6 mRNA水平顯著升高,IL-10 mRNA 水平顯著降低(P<0.01);miR-34a 抑制劑+OA 組TNF-α、IL-6 mRNA 水平較NC+OA 組顯著降低,IL-10 mRNA 水平較NC+OA 組顯著升高(P<0.05)(圖2)。
圖2 細胞模型TNF-α、IL-6、IL-10 mRNA 水平
NAFLD 被認為是最嚴重的慢性肝功能障礙,NASH 是NAFLD的炎癥狀態(tài),大約三分之一的NAFLD 會患上NASH,NAFLD 除了增加患肝病的風險外,還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6]。雖然NAFLD 的發(fā)病機制很復雜,但“兩擊”理論正越來越多地被接受,第一次打擊涉及肝臟甘油三酯過多和膽固醇積聚。這使肝臟對第二次打擊變得敏感,包括肝臟氧化應激升高和炎癥,最終導致肝細胞損傷[7]。因此抑制脂質(zhì)蓄積及炎癥可能對NAFLD 的進一步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mi-RNAs 調(diào)節(jié)發(fā)育和生理的各個方面,包括代謝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障礙、癌癥及肝纖維化等。miR-34a 位于染色體1p36 上,已在肝細胞癌、乳腺癌、胃癌、骨肉瘤、結直腸癌、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瘤和肺癌中被發(fā)現(xiàn)[8]。研究報道m(xù)iR-34a 在飲食誘導的肥胖小鼠的脂肪肝中增加,可通過靶向肝臟NAD 依賴的脫乙酰化酶Sirtuin 1(Sirt1)參與膽固醇代謝的失調(diào),sirt1 是調(diào)節(jié)肝細胞凋亡、代謝性疾病和癌癥的重要酶。此外,大鼠和人NAFLD 和NASH 的進展與miR-34a/sirt1/p53 信號轉(zhuǎn)導通路有關,人肝組織中miR-34a 的表達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嚴重程度而顯著增加[9]。為進一步闡明miR-34a 在NAFLD 中的作用,將miR-34a 抑制劑轉(zhuǎn)染L02 細胞,獲得高轉(zhuǎn)染效率。然后將L02 細胞與OA 孵育,建立NAFLD 細胞模型。我們發(fā)現(xiàn)OA 組的脂質(zhì)積累量明顯高于空白組,而抑制miR-34a 后脂質(zhì)積累量明顯低于空白組。以上結果表明,NAFLD細胞模型建立成功,miR-34a 抑制可能在抑制脂質(zhì)沉積方面起到積極作用。除了在脂質(zhì)代謝中的作用外,miR-34a 在NAFLD的炎癥中也起著重要作用[10]。本研究結果表明,促炎細胞因子TNF-α、IL-6 在NAFLD 細胞模型中高表達,抑炎細胞因子IL-10 在NAFLD 細胞模型低表達,提示L02 細胞處于炎性浸潤狀態(tài),這些促炎細胞因子可能在NAFLD 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重要作用。miR-34a 抑制后TNF-α、IL-6 的表達均受到抑制,IL-10的表達促進,提示抑制miR-34a 可以有效地調(diào)節(jié)非酒精性脂肪肝細胞模型的炎癥狀態(tài)。
綜上所述,抑制miR-34a 可以減輕非酒精性脂肪肝細胞模型中的脂質(zhì)堆積和炎癥反應。這些發(fā)現(xiàn)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療提供了理論依據(jù)。然而,miR-34a 抑制NAFLD 的保護機制仍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