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長期以來處在一個被忽視的狀態(tài),這也使得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心理問題上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在互聯(lián)網的環(huán)境下,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同時也產生了許多新的問題。本文通過對當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在新時期的網絡環(huán)境下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創(chuàng)新模式,為相關教學工作者做出理論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高職院校;心理健康
前言
高職院校學生處在一個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上都十分充裕,這也使得當下的高職院校學生與傳統(tǒng)時期有著很明顯的心理變化。心理健康教育長期以來是容易被忽視的狀態(tài),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階段。許多教學工作者認為學生都已經成年,在心理上也十分的成熟穩(wěn)定。但是通過一些殘酷的事實可以表現出,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在心理上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甚至在校生就能夠表現出很強烈的負面心理和性格特征。若不加調整,一些負面的心理狀態(tài)就會愈演愈烈,最終產生極端的行為。在互聯(lián)網的環(huán)境下,一些在校生的負面消極心理所產生的惡性事件,在網絡的發(fā)酵下成為熱點話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產生了很嚴重的負面影響。這些事件也表明,高等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還是十分欠缺的。
1.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1.1缺乏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員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專業(yè)學科,心理健康教育人員需要有相關的資質,同時具備一定心理健康輔導能力,才能實現專業(yè)性的心理輔導作用。目前,在許多院校的心理輔助部門,缺乏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員,許多承擔心理輔導工作的教師都是由其他專業(yè)課程教師來兼任。盡管有些教師的服務意識和服務理念十分優(yōu)秀,但是因為缺乏專業(yè)性,對前來進行心理咨詢的學生沒能夠進行良好的輔導和心理調整,許多學生的心理問題不能很好的解決。另外高職院校普遍缺乏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員,在日常的教學中沒有相關的課程,學生沒有系統(tǒng)的了解和掌握心理常識,對心理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自我調理。
1.2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過于傳統(tǒng)
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依然還是采取課堂教學的形式,教師進行簡單的說教,課堂學習氣氛沉悶,起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在互聯(lián)網的環(huán)境下,學生面對日益便捷和先進的網絡信息傳播,對傳統(tǒng)的說教式教學已經很難接受。高職院校的學生處在一個先進的網絡環(huán)境下,在思想和行為上逐漸的適應了網絡空間的模式。如果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來進行,很難對學生產生一定的效果。
1.3對心理健康教育不夠重視
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年齡上已經成年,具有一定的社會能力,在心理上也逐漸的成熟。許多教師對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夠重視,認為學生能夠通過自身來調節(jié)心理問題,對于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沒有及時的矯正。有些學校沒有建立常規(guī)的心理健康的教學機制,也沒有設立相應的心理輔導機構。學生無法通過有效的途徑來進行心理輔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會日積月累,最終產生不良的后果。
1.4心理健康教育的條件保障不到位
高職院校的教學方向主要在專業(yè)的建設上,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設施常常是欠缺的。首先是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經費問題,沒有設立專門的心理健康咨詢室,也缺少相關的場地環(huán)境的布置,相關的投入遠遠達不到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這樣的現象十分普遍的存在,產生的直接后果就是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輔導咨詢和教學工作形同虛設,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也起不到應用的效果。
2.網絡環(huán)境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
2.1深入了解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特點
在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中,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深入到了解當下環(huán)境下學生的心理特點,發(fā)現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對學生盡可能的了解和熟悉,教師可以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等形式,主動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發(fā)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另外,還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途徑,與學生建立有效的溝通,了解學生的日常動態(tài),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目前來看,高職院校的學生處在心理成熟的發(fā)育期,同時也面臨著學業(yè)和生活的壓力,在情感和情緒上的波動也較大,復雜的社交環(huán)境也容易造成突發(fā)事故的產生。這些特點都會使學生產生復雜的心理特征,教師應該時刻注意學生的這些問題,及時化解學生的心理癥結,提高學生的自我心理調節(jié)能力。
2.2建立網絡形式的心理輔導途徑
在互聯(lián)網的環(huán)境下,人們的學習和生活方式都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尤其是在社交及信息通訊等方面,產生了革命性的進步。教師應該能夠充分的利用網絡的特點,建立合理有效的網絡信息平臺,來建立學生輔導新模式。比如,在學校的校園網開辟心理輔導專欄或者建設專門的心理網站,定期推送心理健康知識及相關活動的新聞;開設心理在線課堂,通過線上答疑解惑,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心理困惑;開設心理游戲模塊,讓學生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緩解心理壓力;開辟心理互助QQ群、微信群、心理微博等網絡公共交流平臺,通過正確的輿論導向,傳遞正能量,建立線上線下雙向互動的教育模式,建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良性溝通;開發(fā)手機APP或者設立微信公眾號,讓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學生生活中的必備品,隨時隨地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讓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引導大學生健康生活、快樂學習的主陣地。高職院校學生對于網絡的使用和了解十分豐富,通過多種網絡形式來實現心理輔導教學工作,能夠極大的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2.3加強教師對網絡技術的應用能力
在網絡環(huán)境下,不管是日常的教學活動還是學生管理工作,都離不開網絡的應用。教師在進行心理健康教學中,要善于利用網絡技術,提高網絡的應用能力,才能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應該主動的向學生的網絡習慣靠近,了解大多數學生使用的網絡通訊工具以及社交平臺,并且在該平臺上開設自己的賬號,與學生建立良好的網絡溝通。另外,教師除了自身要提高心理教學的水平和知識之外,還應該善于從網絡上搜索和尋找相關的資料和案例,經常向學生推送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內容,不斷提高學生的警惕性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還應該在網絡建立心理輔導過程中,注意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避免將學生的個人隱私暴露在網絡公共平臺中,對學生產生二次傷害。教師在實現網絡技術提升的同時,要充分利用網絡陣地,著眼于滿足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和解決現實問題,做好網絡平臺的頂層設計、功能定位,特別是要突出網絡平臺的實效性,讓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人心,確保學校教育和學生自我教育的相互促進,協(xié)調發(fā)展。
3.結語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yǎng)我國專業(yè)技術人才的重要場所,在其人才培養(yǎng)模式和教育教學領域,要充分考慮到時代的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革新。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手段,來實現對職業(yè)技術人才的全面的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心理健康的教學工作不僅關系著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也是學生未來發(fā)展及崗位晉升很重要的因素,加強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對于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婧. 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討[J]. 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8, 000(005):P.24-25.
[2] 熊惟蓉. "互聯(lián)網+"時代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 才智, 2019(03):40.
[3] 李喜梅. "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 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7(01):38-40.
作者簡介:
杜麗芳(1984-),女,漢族,副高,本科,濰坊護理職業(yè)學院,山東省青州市,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