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亞敏
在我國,馬鈴薯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農(nóng)作物,其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包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在實際種植過程中,需要不斷提高種植技術,加強病蟲害防治手段,才可以使馬鈴薯的質量和產(chǎn)量得到相應提升,進而使種植人員得到更好的收益。
一、馬鈴薯種植技術
1、選擇土地與整地
馬鈴薯屬于適應能力極強的農(nóng)作物,對種植的土地沒有較高要求,由于馬鈴薯的根系在生長時耗氧量相對較大,所以只要土壤酸堿適中、疏松通氣就能夠種植。通常來說,為提高馬鈴薯的產(chǎn)量,應該盡量選擇有機質含量較高、厚重、疏松的土壤,另外,要方便排水,方能獲得更高的產(chǎn)量。在種植之前,對土地進行松土,深翻,通過陽光對土壤進行消毒,才可以給馬鈴薯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
2、品種選擇與處理
第一,品種選擇。在選擇馬鈴薯品種時,需要注意脫離毒性,確保品種的無害。當前,市場中銷售的馬鈴薯品種高達上百種,種植人員要根據(jù)當?shù)氐臍夂颦h(huán)境、土壤性質進行品種選擇,保障選擇的品種符合抗病需求和土地的營養(yǎng)供應。通常黑龍江大量種植的品種有荷蘭七號、尤金885、克新十三、荷蘭十五、延薯等品種。第二,種子處理。對馬鈴薯種子進行處理是比較簡單。首先,把馬鈴薯放置太陽下晾曬2~3天,每天需要曬3~4個小時。去除生病和損壞的馬鈴薯種子。其次,對種子進行切塊,每個薯塊的重量不能小于50克。通常來說,質量控制在20~25克。然后進行發(fā)芽,使每個薯塊都有1~2個嫩芽。切塊后薯種露在外面的部分非常容易被細菌感染,應該通過多菌靈融入適量的清水,將調配的藥物對馬鈴薯塊進行消毒,降低嫩芽的發(fā)病概率,進而提高馬鈴薯的存活率。對馬鈴薯塊進行發(fā)芽可以降低后續(xù)種植中存有的風險,以保證其能夠順利存活。
3、田間管理
種植人員要根據(jù)氣候條件和土壤的性質進行適當施肥與澆水。在馬鈴薯播種時,倘若能夠科學合理的施用氮肥、磷肥及鉀肥,將會使其長的更快更茁壯,還要及時對幼苗進行除草,根據(jù)肥料的標準,適當進行澆灌。在馬鈴薯開花階段,對葉面噴撒肥料,補充鉀肥、磷肥及微量元素。倘若已經(jīng)形成花蕾,花枝也抽出時,則將立即將其清除干凈,盡可能減少養(yǎng)分的消耗,也需要盡可能的調整分布的營養(yǎng)物質,使其均勻提供所需營養(yǎng)。
4、適時收獲
要想提高馬鈴薯的產(chǎn)量與質量,除了要做好種植與培養(yǎng)階段外,還應該適時適當進行收獲。一般情況下,在北方大約在七月下旬對馬鈴薯進行收獲,實際收獲時間需要結合降雨量與氣溫變化進行明確。在馬鈴薯收割時,盡可能保證其完好無損,輕拿輕放,一般沒有受傷的馬鈴薯將會儲存更長時間。另外,需要注意,應該在干燥、陰涼的地方集中儲存馬鈴薯,避免其因潮濕而導致發(fā)芽,最好不要食用發(fā)芽的馬鈴薯。所以,后續(xù)管理工作也很重要。另外,盡量不要將馬鈴薯和其他農(nóng)作物存放在一起。
二、馬鈴薯病蟲害防治措施
1、疫病防治
第一,早疫病防治。早疫病是馬鈴薯較為常見的病癥,可能由于種植人員田間管理不足引起。對于此情況,除了要做好田間管理之外,還可以噴灑少量藥劑來預防此病。需要注意,藥劑應該適當,不可以隨便添加,控制好噴藥時間。一般情況下,在植株生長穩(wěn)定階段開始,每隔十天噴灑一次百菌清75%可濕粉劑600~800倍溶液。這是當前最有效的預防方法。第二,晚疫病防治。通常來說,晚疫病對馬鈴薯生長來說具有毀滅性無論是在幼苗階段還是在成熟階段,都可能出現(xiàn)晚疫病。其發(fā)生的原因,主要是馬鈴薯生長溫度合適或者長期處于潮濕環(huán)境,導致葉片滋生細菌。對于晚疫病的防治需要從選種開始,對馬鈴薯進行分類。在播種時,要選擇適當天氣環(huán)境,盡量不要在陰雨天進行種植,防止種子發(fā)生變質問題,根據(jù)馬鈴薯的生長狀況進行適當用藥。
2、病蟲害防治
(1)農(nóng)業(yè)防治
這種方式是一種常見的病蟲害防治措施,通過控制與管理種植過程,達到病蟲害防治目的。在選種時應該優(yōu)先考慮其抗病能力的強弱;在種植之前對馬鈴薯種子進行消毒滅菌,提高其免疫與抗病蟲能力;種植過程中,重視監(jiān)測與管理,降低病蟲害發(fā)生的概率。增強田間管理水平,在馬鈴薯種植基地科學合理進行換茬輪作,既可以提高其抗病蟲害能力還能夠提升其產(chǎn)量。對種植基地實行配方肥料的施放,并及時鏟除田間雜草,集中銷毀,防治病蟲害發(fā)生。
(2)藥物輔助
這種方式一般情況下不建議使用,如果必須使用則要控制好藥量。通常采用抑快凈、百泰、銀法利等藥劑進行治療;采用代森錳鋅、王銅、丙森鋅等藥進行預防。只能將藥物防治作為輔助,需要注意,不可以因為使用過量藥物而妨礙馬鈴薯生長。目前,為配合無公害糧食作物的政策,盡可能減少使用藥物防治,側重于預防與生物治療為主。
(3)生物防治
此方式與綠色發(fā)展理念相符合,可以進行廣泛推廣與應用。生物防治基本不會殘留藥物,對馬鈴薯與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都比較小。需要對馬鈴薯病蟲害的天敵進行充分了解,通過人工繁殖增加天敵數(shù)量,利用天敵捕殺病蟲害。例如可以通過七星瓢蟲和食蚜蠅等捕殺蚜蟲。還可以使用高科技手段,例如燈光誘殺方法,在適當?shù)姆秶鷥?nèi)放置誘殺燈,借助蟲子的趨光性進行捕殺,既沒有任何危害,還能具有預防作用。
(作者單位:152200 黑龍江省綏化市綏棱縣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