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城
日前,深圳航空ZH9209客機發(fā)出7700緊急代碼并“驟降”6000米的新聞上了熱搜并引發(fā)網友熱議。熱議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普通網友對深航航班高空險情的關心,另一方面則是不少熟悉航空知識的網友,表示媒體報道夸大其詞。
在個別媒體報道中,深航此航班被描述為“該客機曾在兩分鐘內發(fā)生高度驟降情況,從9297米下降至3733米”。但事實上,涉事客機的結構設計是經不起如此之快的下降率。正如業(yè)內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的,“如果飛機每分鐘下降近3000米,飛機會超速解體的”。深航方面也回應稱,“不可能降這么快”,目前驟降的具體數(shù)據還不清楚。
顯然,早前的媒體報道是存在疏漏的。不過,無論是網友的關心抑或質疑,能夠發(fā)現(xiàn)的共同點就是,公眾對于民航客運的關注度正在顯著增加。
通過此前四川航空3U8633風擋破裂事件,以及以此拍攝的電影《中國機長》,公眾對民航運輸有了更多的關注和了解。也正是在此之后,媒體對于民航日常運輸中各種事件的報道,也遠高于過往。
通過川航3U8633事件,應答機代碼7700被公眾所熟知。雖然7700代碼代表緊急事件,但并非所有掛7700代碼的航班所遭遇的緊急事件,均是公眾所以為的“緊急”。
機上有乘客突發(fā)疾病可以掛7700代碼,飛機燃油不足需要優(yōu)先降落也可以掛7700代碼,實際上絕大多數(shù)的7700代碼情況都是可控的。如果真的遭遇了不可控情況,飛行員是會在通信頻道口呼“Mayday Mayday Mayday”。
更何況,客艙釋壓是常見的客機應急情況,飛行員在培訓上崗之前和定期復訓的訓練中,對這一項目的訓練只多不少??梢哉f艙內釋壓不是什么大事,飛行員是有足夠能力去進行處置的,無需引發(fā)太多的擔心。權威航空信息平臺Flightradar 24上的數(shù)據顯示,深航此航班下降率約為1000米/分鐘,也就意味著涉事客機下降到3000米這一適宜人體高度,耗時不過6分鐘。涉事客機A320的緊急供氧時間為15分鐘,機組有足夠時間處置客艙釋壓情況,2分鐘驟降既不可能,也沒必要。
因此,在報道和傳播涉民航客機的事件時,最基本的事實和數(shù)據理應得到證實和確認。符合事實以及專業(yè)的報道,才能滿足人們對民航安全的信息需求,并借此不斷提升民眾對民航知識的認知水平。
涉及交通安全的報道,尤其需要事實和專業(yè)的支撐。缺乏專業(yè)性,將有可能額外增加公眾的擔憂;而符合事實的報道和解讀,則有助于提高公眾常識認知,從而能夠提高他們日常出行的安全意識,并因此讓公眾更遵守交通規(guī)則,在交通工具意外情況發(fā)生時能夠更加配合,保證應急處置更加高效。
◎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