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昊
摘 要:在新時期環(huán)境下,信息科學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信息科技媒體得到了人們的喜愛,其中社交媒體(短視頻)就是一種代表性的信息網絡媒體。社交媒體(短視頻)具有顯著的特點,滿足人們使用和觀看的需求,因此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社交媒體(短視頻)的使用中,本文就針對社交媒體(短視頻)中的主持傳播,來對社交媒體(短視頻)進行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社交媒體;短視頻;主持傳播;傳播特點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07-00-02
現階段,人們對新媒體的使用十分喜愛和依賴,而社交媒體(短視頻)就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而產生的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型媒介類型,其具有技術推動和播發(fā)的門檻低及自身傳播的特征,和人們碎片化的閱讀習慣具有顯著的契合性,這也是其得到人們廣泛使用的主要原因。在社交媒體(短視頻)中,主持傳播和傳統媒體形式具有很大的不同,其更加注重自由性、多樣性和互動性,而這些形式如何進行呈現,就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內容。
一、社交媒體(短視頻)發(fā)展概述
在2013年的時候,人們對信息的獲取方式逐漸發(fā)生改變,這也推動了短視頻的出現。在通過3年時間的發(fā)展,國內的短視頻迅速呈現出井噴式的發(fā)展狀態(tài)。而在2017年的時候,我國已經超過了100家短視頻的平臺,且人們對短視頻的使用時長也占到互聯網超過5%的總使用時間。在2018~2019年,短視頻高速發(fā)展,且短視頻平臺的活躍用戶不斷增加。
所謂短視頻,主要是在各種各樣新媒體的平臺上進行播放、能夠在移動的狀態(tài)與短時的休閑狀態(tài)進行觀看以及高頻進行視頻推送的內容,此視頻的時間一般在幾秒至幾分鐘,還包括一些短紀錄片、網紅的IP、草根的惡搞以及音樂視頻等類型。和之前靜態(tài)的圖文以及GIF的動圖對比,短視頻具有更加視覺化和豐富性的內容,對人們能夠產生感官刺激以及視覺體驗。和微電影以及網絡直播也存在不同性,一般來說,錄制短視頻更加簡單且制作的門檻也比較低。正是便捷錄制的方式使短視頻內容和大眾生活更加得貼近,同時時長的要求不高、錄制的題材更加自由、剪輯手法也十分簡單,這都使短視頻呈現出即時性以及快餐化等特點,為用戶提供輕松和愉快的感官體驗[1]。
二、社交媒體(短視頻)的傳播特點
(一)增強用戶主動參與性
在新媒體的時代背景下,信息網絡科技技術發(fā)展水平迅速提高,各種新媒體軟硬件得到不斷的升級和改造,如各種強大功能的手機和剪輯的APP等,通過一部手機可以迅速便捷的實現短視頻的錄制、整理、剪輯和觀看。而這種便捷性、可自制性以及低門檻錄制的特點,使用戶對短視頻被動的接受逐漸過渡至主動的創(chuàng)新,用戶十分喜愛從生活中進行靈感的汲取、創(chuàng)作和傳播等,因此短視頻增強了用戶的主動參與性。
(二)增強用戶的互動性
現階段,手機和互聯網的技術發(fā)展十分迅猛,且媒體的播放速度得到不斷的提升,而流量的費用和成本則不斷下降,這也推動了短視頻的發(fā)展,短視頻不再受到時間、成本和空間等因素限制,人們能夠隨時隨地進行短視頻的播放與傳播。同時,互聯網的發(fā)展推動了短視頻和生活的融合,人們能夠在碎片化時間里通過簡短時間進行生動和立體化信息的了解,而短視頻的傳播就能夠很好對人們碎片化的時間利用需求進行滿足,其更促進碎片化的消費以及社會化的傳播,因此不管在互聯網或者人們日常人際的互動中,都可以當短視頻引發(fā)話題當作交流談資,增強用戶互動性[2]。
(三)實現跨平臺傳播
在短視頻傳播中,主要借助社交平臺實現的,而在人們的手機內,微信和微博等都是比較常見的載體。在PC端,此類社交平臺還有一些網站和軟件等,為了能夠更好進行短視頻的資源有效傳播,往往其資源會同時于多個平臺進行發(fā)布與傳播,而用戶只需要具有相關設備就可以在互聯網或者客戶端進行短視頻的觀看,因此在短視頻進行傳播中就呈現出跨平臺和跨設備的傳輸特點。
三、社交媒體(短視頻)中的主持傳播分類
在社交媒體(短視頻)的內容主持中,往往支持傳播的方式有獨白類、旁白類、對話類和演繹類等方式,通過全方位和多角度來對內容實施表達和呈現,不同表現的形式具有著獨特功能,且在不同的場景內具有不同使用的效果[3]。
在獨白類的主持傳播中,其和傳統獨白中主要是文學作品內人物的自思和自語等一些內心的活動,且可以理解成創(chuàng)作的主體表達的創(chuàng)作,而在短視頻中,很多技能的分享類視頻就使用此種支持傳播方式,比如做菜方法的介紹、裝修的小妙招講解和化妝手法的教學等。
在旁白類的主持傳播中,旁白主要是背著臺上的劇中人來對觀眾進行說話,往往說話者是不在畫面直接出現的,主要通過語言進行影片的內容的介紹和劇情的交代等。比如在抖音平臺中,心靈雞湯的短視頻就是這種形式,一般都是通過文字畫面且和旁白解讀配合來進行主持傳播的。
在對話類的主持傳播中,很多短視頻的平臺內有聲語言的創(chuàng)作都使用到對話的形式,通過表現出兩個或者多個人交流、故事線以及反差感等,從而來對受眾的注意進行吸引。比如,在抖音上就有很多人進行段子和語段的模仿,很多都是生活中兩個人的對話,但和日常的生活存在一定反差和,進而對笑點和感動點進行呈現和突出[4]。
在演繹類的主持傳播中,其最大的特點主要是表演。比如,很多萌寵類的短視頻內容就是對動物實現擬人化的語言以及人格化的表達,把動物叫聲或者配樂翻譯為和人們語言同音的內容,且通過剪輯而拼湊出故事內容或對動物表情或者行為實施語言的注解,來吸引人們的注意和觀看。
四、社交媒體(短視頻)中的主持傳播
(一)社交媒體(短視頻)內的主持傳播角色塑造更為立體
在傳統的廣電行業(yè)中,主持傳播是媒介主要體現者,其不僅需要具備自身獨特主持的風格,且還要使節(jié)目的編導和觀眾對主持角色具有形象的期待,如新聞類的節(jié)目主持傳播中就需要嚴肅、端莊,在談話類的節(jié)目中主持傳播要具備親和力,在綜藝娛樂節(jié)目中主持傳播需要輕松、自然等。而在自社交媒體(短視頻)中,則主持傳播可以對傳統的廣電節(jié)目形象限制進行擺脫,可多元化進行個人魅力的展示,從而塑造出更為立體化形象。
在節(jié)目的編導和觀眾間中介作用轉變成獨立信息的生成者以及內容的發(fā)布者,主持傳播人員工作狀態(tài)以及日常的生活,對普通的大眾都不是聽說或者介紹的那種,主持傳播可以主動通過短視頻形式向大眾進行呈現[5]。同時,從語言的表達方面分析,短視頻的平臺內作品的創(chuàng)作呈現出口語化和娛樂化特點,此類情況一定程度更加便于人們的接受和理解,促進主持傳播人員和人們關系的拉近。
(二)社交媒體(短視頻)內主持傳播內容和取材更為多樣
傳統的廣電行業(yè)內,對主持傳播節(jié)目內容和類型一般都有局限性,且對觀眾所呈現內容往往也呈現出一致性,而通過短視頻的平臺進行主持傳播,則就能夠實現作品和內容的多樣性。首先,社交媒體(短視頻)呈現出行業(yè)的特點。主持傳播可以往往通過短視頻的平臺呈現出自己工作的場所或者工作的過程中發(fā)生的趣事。比如,在抖音短視頻的平臺內,一些主持傳播人員就可以將工作中的狀態(tài)實施夸張?zhí)幚?,并和觀眾比較喜聞樂見和喜愛的特殊性音效進行使用,通過戲劇化方式呈現,這樣的創(chuàng)作就能夠使普通的觀眾對從業(yè)的狀態(tài)以及真實工作的環(huán)境進行更加全面和深刻了解,滿足人們好奇心、去除行業(yè)神秘感。
同時,社交媒體(短視頻)呈現出日常生活化的內容。一些主持傳播人員可以在短視頻的平臺內進行豐富多彩日常生活的呈現。如在抖音短視頻的平臺內,一些主持轉播人員可以將自己所參加行業(yè)或者同仁內的聚會以及旅途中所見和所聞進行短視頻的發(fā)布,從而來吸引更多觀眾進行瀏覽和互動。此類內容能夠讓觀眾對那些主持傳播人員日常生活具有更加全面的認識。
和真人秀的綜藝節(jié)目不同,自媒體的短視頻當作載體進行呈現的方式往往具有更高的真實性以及參與感,這種不加修飾以及后期處理少的形式使自媒體的創(chuàng)作更具有親民性,且和日常的生活場景進行配合,給予觀眾更強代入感,這樣通過生活化途徑對主持人員和觀眾距離實現了拉近,進而為主持傳播人員帶來更多關注者,促進主持傳播人員影響力的提升[6]。
另外,社交媒體(短視頻)呈現出娛樂創(chuàng)意的內容。在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中,核心功能就是娛樂創(chuàng)意,由于受到傳統媒介中對主持角色局限,一般新聞類的節(jié)目主持對綜藝節(jié)目的參加以及民生類的節(jié)目主持對互動游戲的參加,被稱作“客串”或者“跨界”[7]。而在社交媒體(短視頻)的平臺中,相關主持傳播人員就沒有這種限制,他們不再有節(jié)目角色的特殊設定,而是更加自由和開放性地參與到其中,對關注者進行更加娛樂和創(chuàng)意性內容以及作品的提供。如有些主持人會借助“抖音”進行喜劇化配音作品的發(fā)布,進而引來很多人們的模仿,還有些主持人借助短視頻的平臺發(fā)布一些動畫效果性的歌舞內容,獲取很多觀眾的關注和認可,此種內容的創(chuàng)新性和探索性,為人們呈現了豐富性和創(chuàng)意性的內容[8]。
(三)社交媒體(短視頻)內主持傳播的創(chuàng)作更強調互動
社交媒體(短視頻)和傳統的媒介存在很大的不同,在短視頻的平臺內可以借助回復、合拍、點贊、直播和關注等方式實現信息的發(fā)布者與獲取者之間互動的渠道拓展。參與者可以使用評論和點贊等途徑進行自己意見的表達,還能夠使用合拍或者模仿等方式再度進行創(chuàng)作,因此這就體現出了社交媒體(短視頻)內主持傳播的創(chuàng)作更強調互動[9]。比如,很多網絡上受到人們所追捧草根類明星進行視頻的創(chuàng)作,往往會受到大量的評論、點贊、關注,甚至還會受到人們的模仿,因此促進了信息的發(fā)布者與獲取者之間的互動。[10]同時,這種短視頻的方式也不會受到時間、場合或者地域的限制,且還和微博等文字載體媒體存在不同,短視頻的方式更加體現出交互感,人們在短視頻中,不僅能夠閱讀文字的內容,且還能夠對主持傳播人員創(chuàng)作時語氣語調和形體神態(tài)等真實感受,從而具有更加強烈的互動性和交流感。[11-13]
五、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科技技術水平的提升,推動了社交媒體(短視頻)的快速發(fā)展,社交媒體(短視頻)所具有獨特性的主持傳播,也受到了人們的廣泛喜愛,其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風潮,它不僅在現階段,乃至未來都將成為人們喜聞樂見和生活表達的重要媒介和載體。[14-15]
參考文獻:
[1]董媛媛,田晨.社交媒體時代短視頻傳播與國家形象建構[J].當代傳播,2018,200(03):30-32.
[2]陳艷芳.淺論中國短視頻社交軟件——“美拍”走紅的深層次原因[J].傳播與版權,2015(4):120-121.
[3]胡筱.對比傳媒類高校的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教學差異——以新媒體主持人與傳統媒體主持人對比為例[J].科技傳播,2019,11 (06):73-74.
[4]王曉樺.基于社交媒體的短視頻傳播模式及問題研究——以用戶自制短視頻為例[J].新媒體研究,2017,3(8):20-21.
[5]楊明松.傳統電視媒體介入短視頻傳播的策略探析——以嘉興廣電集團實踐為例[J].中國記者,2018,No.535(07):76-78.
[6]黃駿.流動的鄉(xiāng)音:社會化媒體下方言短視頻的傳播模式[J].文化與傳播,2018,7(03):42-47.
[7]張煒,朱競婭.美國短視頻產業(yè)內容創(chuàng)意與盈利模式概覽[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8(04).
[8]呂鵬,王明漩短視頻平臺的互聯網治理:問題及對策[J].新聞記者,2018(03).
[9]丁曉蔚,王雪瑩,高淑萍.知識付費:概念涵義、興盛原因和現實危機[J].當代傳播,2018(02).
[10]盧家銀.社交媒體對青年網民個人信息權意識的影響研究[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8(04).
[11]邵鵬,朱鈺嘉.當前中國新聞傳播學研究的脈絡與走向——基于6本CSSCI期刊的內容分析[J].當代傳播,2018(03).
[12]康晴晴.兒童有聲讀物傳播策略研究——以“凱叔講故事”為例[J].傳播與版權,2017(11).
[13]郭嘉慧.網絡自制節(jié)目《奇葩說》的節(jié)目形態(tài)及傳播策略分析[J]. 電視指南,2017(05).
[14]王曉東.談新媒體時代短視頻傳播的特點及應用啟示[J].中國傳媒科技,2018(09).
[15]馬霖.新媒體環(huán)境下電視節(jié)目短視頻化的媒介融合傳播策略[J].東南傳播,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