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芳
摘 要: 微課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發(fā)展起來的一種資源類型和課程教學形式,具有生動直觀、短小精悍等特點。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并且已經(jīng)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微課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能突出課程的重難點,節(jié)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對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
關鍵詞:微課;高中語文;策略;教學效率;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08-0074-02
微課是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一種具體形式,是對傳統(tǒng)教學的一次變革。高中語文教學主要以課文為載體,使用微課可以將課文中描述的情景以圖片、視頻、音樂等形式展示出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和意境。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能夠增強語文教學的針對性,拓展教材中的知識內容,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方式的轉變,實現(xiàn)個性化學習,并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同時也能夠有效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
一、微課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的意義
近年來,微課已經(jīng)逐漸被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并且已經(jīng)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微課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具有深遠的意義。
1.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微課主要以視頻為載體,它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適應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同時,微課打破了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被動地聽的局面。微課能將聲音、視頻、圖片等多種方式結合在一起,最大程度地刺激學生的感官,將課本知識更加立體、形象地展示出來,更容易吸引學生的眼球,并將學生的注意力快速地集中到課堂上,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高中學生學習能力總體來說還比較低,在學習中很難快速地掌握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而微課的應用使得教學內容更集中,有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學生課后可以反復觀看,使全面掌握所學知識從不可能變?yōu)榭赡?。高中語文教學內容多、任務重,而課時相對較少,部分教師為了能讓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學習相匹配,在課堂上基本上沒有凸顯教材內容,也不能及時總結知識點,這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極為不利。教師應用微課,能及時重現(xiàn)教材上重要的知識點,還可以及時給學生補充課外知識,讓學生能隨時隨地學習,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二、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微課作為近幾年來較為流行的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尤其是在高中語文課程中引入微課,不僅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創(chuàng)建一種新型的課堂模式,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1.活躍課堂氛圍
微課的應用,能起到活躍課堂氛圍的作用。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微課活躍課堂氛圍,根據(jù)課文內容設計制作微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自主學習。例如,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時,教師可制作一節(jié)與人物服飾鑒賞有關的微課,并借助動畫讓主人公分別換上各種不同的服飾,這能加深學生對文章利用打扮、服飾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理解。如將王熙鳳的服飾與其他人對比,能讓學生深刻理解王熙鳳的雍容富貴。學生能被這些換服飾的視頻所吸引,一邊看一邊對照課文,并對文章所描寫的人物進行品評。
2.整合文學作品閱讀內容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在教學文學作品時,可結合不同的知識點設計制作微課,開展微課教學,以整合文學作品閱讀內容。如可以從作品的藝術特點、主題思想、故事情節(jié)等角度出發(fā),選擇其中一個點設計制作微課,做到有所側重,并兼顧全面。例如,《雷雨》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人物對話具有個性化特征,為了能讓學生深入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教師可有針對性地對《雷雨》這部戲劇的片段進行剪輯,利用人物對話、表情、肢體動作等,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復雜心理以及情感的變化,準確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3.補充講課內容
從教材來看,其中有很多重難點內容,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進行講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吸收。然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十分枯燥,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聽課的積極性也不高。為改變這種教學現(xiàn)狀,教師在上課之前,可提前準備好相關的錄像資料、影音視頻等,以補充講課內容。例如,在教學魯迅先生的《故鄉(xiāng)》《孔乙己》《祝?!返茸髌窌r,教師可提前準備與課文相關的圖片、音樂、影視片段,在課堂上播放,讓學生對作品的寫作目的、創(chuàng)作背景等進行了解。學生在熟悉這些內容的前提下學習課文,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印象,學習的積極性會更高,學習效果會更好。
4.利用演示法教學
演示法主要是教師將聲音、文字、圖片等融合在一起,制作成PPT課件,并在上課時給學生播放。在播放PPT時,教師可重點給學生講解文字,再配合相關的音樂,如此能渲染良好的語言表達氛圍。利用PPT進行教學,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例如,在教學《我愛這片土地》一文時,教師可利用演示法進行教學,以加深學生對歷史的記憶,讓學生了解日本侵華的背景和事實。在制作PPT時,教師可在每一句詩的旁邊附上一張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圖片,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讓學生產(chǎn)生強大的學習動力。
5.整合語言類的內容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整合一些語言類的內容,并以其中一個知識點設計制作微課。例如,教師可以設計制作“文言詩文閱讀理解的基本思路”這一教學內容的微課,主要介紹與文言詩文有關的閱讀方法,以提升學生閱讀理解文言詩文的能力。為此,教師可以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基礎為出發(fā)點,尋找更加合理的閱讀理解路線,培養(yǎng)學生相應的文言文思維,提升學生文言詩文閱讀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課堂互動,鼓勵學生多提出問題,并給予適當?shù)狞c撥,讓學生掌握更多文言詩文的閱讀方法。
6.巧用啟示法分散教學
學生學習方向、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會導致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所不同。就高中語文教學來說,教師可巧用啟示法分散教學,為學生提供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機會。為此,教師在設計制作微課時,要考慮知識點的便利性、分散性和規(guī)律性。例如,在教學《背影》一文時,教師可設計制作三個微視頻:第一個視頻主要是介紹“散文”這一體裁,并重點介紹散文的分類、特點,在視頻的最后附上幾篇優(yōu)秀的散文,并為學生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散文集。第二個視頻介紹作者的生平、代表作等。第三個視頻以制作情景為主,以電視劇片段的方式描述父親的背影。
三、結束語
總之,微課是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一種具體形式,是對傳統(tǒng)教學的一次變革。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能夠增強語文教學的針對性,拓展教材中的知識內容,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方式的轉變,實現(xiàn)個性化學習,并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師應緊跟時代步伐,結合教學實際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充分發(fā)揮微課的重要作用,促進高中語文教學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玉云.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及應用[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6(11).
[2]張豫慧.高中語文微課教學研究[D].河南大學,2019.
[3]吳永梅.高中語文教學中微課有效應用研究[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8.
[4]周曉曄.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課程資源,2018(04).
[5]王曉莉.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