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瑞
【摘要】目的 探討與分析多層螺旋CT結(jié)合實驗室檢查在急性胰腺炎診斷中的運用價值,為急性胰腺炎患者后續(xù)治療奠定基礎(chǔ)。方法 對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4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觀察組)臨床表現(xiàn)、CT影像及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檢測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與隨機抽取同期在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50例對象(對照組)的CT影像及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檢測資料進行比對。結(jié)果 45例患者臨床表現(xiàn)、CT影像及實驗室檢查結(jié)果具有高度一致性,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學檢測指標與健康人群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在急性胰腺炎臨床診斷中,應充分結(jié)合CT影像及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檢測結(jié)果,三者結(jié)果一致性可有效的提高診斷價值。
【關(guān)鍵詞】急性胰腺炎;CT影像診斷;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臨床診斷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1..02
急性胰腺炎是臨床上較常見的急腹癥,該疾病具有發(fā)病突然、病情兇險、變化之快、致死率高等特征,因此,在臨床診療中,應積極給與患者快速明確診斷、正確評價,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搶救患者,降低患者的病殘率、病死率[1]。近十多年來,隨著多層螺旋CT檢查在臨床實踐中廣泛的投入使用,給急性胰腺炎的診斷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現(xiàn)以被臨床診斷急性胰腺炎列為首選檢查項目,其檢查結(jié)果再與患者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檢測結(jié)果相結(jié)合,可大大的提高臨床醫(yī)師對患者病情的評估,更便于后續(xù)治療。本研究對我院4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臨床表現(xiàn)、CT影像及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檢測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與50例健康體檢者相關(guān)資料進行比對,旨在于進一步探討與分析多層螺旋CT結(jié)合實驗室檢查在急性胰腺炎診斷中的運用價值。現(xiàn)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4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為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間經(jīng)臨床、CT檢查及實驗室相關(guān)項目檢測確診的對象,其中,男37例,女8例,年齡35~62歲,平均(41.24±1.06)歲,水腫型11例,出血壞死型34例,出血壞死型患者中經(jīng)搶救無效死亡3例。50例健康體檢對象為在我院參加企事業(yè)單位職工,年齡22~66歲,平均(44.33±1.20)歲。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患者有明確的急性腹痛,發(fā)作時間為8小時之內(nèi),有完整的臨床資料。剔除標準:肝、腎功能不全,肌酐>1.7 g/L。
1.2 研究方法
由影像科主任醫(yī)師3名、副主任醫(yī)師2名、消化內(nèi)科副主任醫(yī)師2名、記錄員一名組成研究小組,對45例患者的影像資料及實驗室檢測結(jié)果進行逐個研究分析,以明確判斷患者病變的影像分型與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參數(shù)大小的關(guān)系。
1.3 檢查方法
45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實驗室相關(guān)血清學檢查和CT檢查,CT設(shè)備為:Philips Ingenuity64排螺旋CT機,120 Kv,250 mA,掃描層厚0.67,螺距 1.5(Ingenuity),無間隔重建,重建層厚為1~5 mm,平掃后增強掃描,采用肘靜脈按1~2 ml/kg的總量,流速為3~5 ml/s注射碘海醇(300 mgI/mL,北京北陸),腹腔于水平腹主動脈設(shè)定興趣點,當CT值達100 Hu觸發(fā)掃描,延遲6 s、60 s,180 s分別掃描動脈期、門脈期及延遲期。掃描范圍為膈頂部至雙腎下極。血液標本采集均為患者發(fā)病8~20小時內(nèi)完成,一般為入院第二天早晨7:00空腹狀態(tài)下采集,采集患者上肢靜脈血4 mL,在1小時內(nèi)進行對血液標本離心取血清標本,并及時對血清標本中血淀粉酶、脂肪酶水平進行檢測。對照組45例健康體檢對象檢查方法與觀察組一致。
1.4 觀察指標
觀察與評價觀察組45例患者體內(nèi)血清淀粉酶及血清脂肪酶的水平,與對照組進行比較;同時與觀察組患者CT影像檢查結(jié)果及其病情嚴重程度、臨床癥狀符合情況進行比較,判斷患者血清淀粉酶及血清脂肪酶水平與患者病情關(guān)系。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0.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 果
觀察組45例患者CT影像檢查結(jié)果:33例為水腫型73.33%,與臨床診斷相符32例,診斷準確率為96.97%;12例為出血壞死型26.67%。與臨床診斷相符12例,診斷準確率為100%。見表1。
3 討 論
急性胰腺炎是臨床急癥中較為常見的病變,其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有多種因素參與,確切機制尚沒有闡明,一般認為致病的危險因素主要為膽源性疾病為基礎(chǔ),再加以暴飲暴食為誘因。有相關(guān)文獻報道[2],在我國主要誘因為膽源性,約占50%以上,而國外則以過量飲酒有關(guān),約占60%以上。在正常情況下,胰液在其腺腺組織中含有無活性的胰酶原。胰液沿胰腺管道不斷地經(jīng)膽總管奧狄氏括約肌流入十二指腸,由于十二指腸內(nèi)有膽汁存在,加上十二指腸壁黏膜分泌一種腸激酶,在二者的作用下,胰酶原開始轉(zhuǎn)變成活性很強的消化酶。胰腺分泌過度旺盛、胰液排除受阻,胰腺血液循環(huán)障礙,生理性胰蛋白酶激活,即可引起胰腺炎[3]。胰蛋白酶在進行自我消化的過程中,血清淀粉酶在胰腺炎發(fā)病后數(shù)小時開始升高,24小時達到高峰,然后開始逐漸下降,所以,我們在采集血清標本時一定要抓住時機。因患者就診的時間不一,有些患者也可能就診時間稍微延遲,錯過了血清淀粉酶檢測的時機,對此,還可以采集患者血清脂肪酶,血清脂肪酶可診斷血淀粉酶正常的較晚期病例。在血清脂肪酶與淀粉酶比較中,許多文獻報道,脂肪酶的臨床檢測價值遠高于淀粉酶的檢測意義[4]。因淀粉酶的升高干擾因素較多,如:巨淀粉酶血癥、腮腺炎和某些腫瘤,血清淀粉酶升高,但血清脂肪酶仍保持正常。血清脂肪酶診斷急性胰腺炎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一般優(yōu)于淀粉酶。所以,在診斷急性胰腺炎過程中,我們一般對兩種血清酶都檢測以防止漏診。
在急性胰腺炎診斷標準中:①血清淀粉酶或(和)脂肪酶的數(shù)值大于正常值得3倍;②特征性胰腺炎腹痛表現(xiàn);③急性胰腺炎特征性影像學表現(xiàn)。如果具備2條就可以診斷為急性胰腺炎。因此,在本研究中,我們采用兩種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均采用,這樣可大大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診斷準確性。多層螺旋CT檢查中,45例患者中,有33例為水腫型急性胰腺炎,多表現(xiàn)為胰腺組織呈不同程度的增大,密度減低,輪廓欠清或模糊,胰腺周圍見片絮狀滲出,增強后胰腺呈均勻強化。結(jié)合臨床表現(xiàn)及實驗室血清學檢查,32例CT影像可明確診斷,診斷準確率為96.97%。其中,有1例急腹癥患者因胰腺增大不明顯,胰腺周圍也沒有滲出征象,患者也沒有實驗室檢查數(shù)據(jù),所以,當時沒有診斷為急性胰腺炎,延遲6小時復診,急性胰腺炎的CT征象、血淀粉酶升高均呈現(xiàn)出來,由此可見,對急腹癥患者影像診斷應注重復查,防止漏診。12例急性出血壞死型胰腺炎,主要影像表現(xiàn)為胰腺彌漫性增大,密度不均勻,常見高低混雜密度影區(qū),增強掃描見低密度壞死區(qū),胰腺周圍脂肪層模糊消失,胰腺周圍見低密度滲液,腎前筋膜增厚。常并發(fā)胰腺蜂窩組織炎及胰腺膿腫形成。對于這些典型征象,再結(jié)合相關(guān)實驗室檢查結(jié)果,診斷不難。
在診斷急性胰腺炎的過程中,我們應該以患者的病史、臨床表現(xiàn)及CT影像結(jié)果為主要參考依據(jù),因急性胰腺炎在其病理生理發(fā)展的過程中,存在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數(shù)值盲區(qū),即8~12 h上升,2~3 d后下降至正常,而血清脂肪酶數(shù)值升高相對較晚,一般在患者發(fā)病12 h后才升高,急性出血壞死型胰腺炎,血清脂肪酶還有可能處于正常水平。這就導致有時血清淀粉酶升高而脂肪酶不升高,有時脂肪酶升高血清淀粉酶不升高,有時淀粉酶和(或)脂肪酶升高,但不一定都診斷為急性胰腺炎。有研究報道[5],19~32%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為正常水平;也有報道指出[6,7],甘油三酯高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尿淀粉酶不升高,病因不明。再比如,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由于胰腺組織遭到嚴重的破壞,導致淀粉酶生成減少,脂肪酶也不能分泌,所以,對上述這些情況,不能因為血清淀粉酶或(和)脂肪酶不高而排除急性胰腺炎的診斷,而應該以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及CT影像學檢查為診斷金標準。本研究中45例患者,這兩項血清學指標多數(shù)大于3倍或者近3倍,再加上CT影像學支持,所以,在診斷中,沒有太多的困惑。
CT影像學對急性胰腺炎的檢查能更直觀的顯示胰腺形態(tài)、密度、周圍組織關(guān)系,更有利于胰腺炎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對臨床治療具有不可替代的參考價值。而實驗室血清學檢查也同樣對急性胰腺炎的前期診斷和后續(xù)治療同樣具有指導意義。因此,我們認為三者結(jié)果一致性可有效的提高診斷價值。
參考文獻
[1] 郗哲鋒,吉 珺.CT影像對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診斷價值[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20,5(10):111-112.
[2] 張 悅.聯(lián)合檢驗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應蛋白在急性胰腺炎診斷中的價值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20,18(07):75.
[3] 張 悅.聯(lián)合檢驗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應蛋白在急性胰腺炎診斷中的價值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20,18(07):75.
[4] 高 鑫,李維維.16排CT檢查在急性胰腺炎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A2):199-200.
[5] 宋麗華.急性胰腺炎應用CT影像診斷的臨床價值體會[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9,3(23):137-138.
[6] 李忠琴,李 鑫.三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在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9,10(22):101-103.
[7] 秦紅娟.CT在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胰腺炎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9,4(23):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