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庭瑋
摘 要:證券的本質決定了證券價格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不穩(wěn)定性以及較強的波動性。新證券法完善了證券交易制度,關于投資者保護制度,則把普通投資者和專業(yè)投資者區(qū)分開來,提出了投資者適當性的要求,明確規(guī)定表決權征集、債券持有人會議與債券受托管理人、現(xiàn)金股利、先行賠付、證券集體訴訟和證券代表人訴訟,加強了投資者保護機構對證券糾紛調解以及支持訴訟的功能。
關鍵詞:證券交易;投資者保護
一、證券交易的禁止性行為
(一)短線交易
規(guī)制內部人員短線交易的目的在于事前防止內幕交易的發(fā)生,避免證券投資者的投機行為。將短線交易從內幕交易中予以排除,從而避免了證明內部人員是否利用內幕信息進行證券交易的困難。
(二)內幕交易
內幕交易是指知道證券交易內幕的知情人或非法獲取內幕信息的人,買入或賣出所持有的該公司的證券,或者建議他人買賣該證券的行為。內幕交易破壞了證券市場的平衡性,同時也會給投資者帶來利益損失。
(三)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
也就是所謂的“老鼠倉”,指的是和證券交易相關的場所和機構以及其從業(yè)人員、監(jiān)管機構,利用因職務便利獲取的內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開信息,違反規(guī)定從事與該信息相關的證券交易活動。
(四)操縱市場
操縱市場事實上是一種欺騙行為,它企圖通過人為地變動證券市場行情,形成有利于自身的價格優(yōu)勢,欺騙證券投資者,從而使自己從中牟利,由此可見,操縱市場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五)虛假陳述
針對證券虛假陳述,我國證券法作出了一系列規(guī)定。在《證券法》第19、24、29、56、78、85、163條中有具體體現(xiàn),虛假陳述直接違反了證券信息披露制度,違反了證券市場的基本準則,損害證券投資者的權益,間接地干擾了市場正常的運行機制。
通過在證券交易中諸多禁止性行為可以看出,證券交易者在交易過程中始終處在比較弱勢的地位,這也凸顯了完善投資者保護制度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二、投資者保護制度概述
(一)區(qū)分專業(yè)投資者與普通投資者
投資者可以分為普通投資者和專業(yè)投資者,根據(jù)其財產狀況、金融資產狀況、專業(yè)能力、投資知識和經(jīng)驗等因素來具體判斷。專業(yè)投資者的標準由國務院證券監(jiān)督管理機構規(guī)定,專業(yè)投資者以外的投資者為普通投資者。
(二)投資者適當性
為了使投資者理性的參與證券投資,加強對證券市場風險的管控,促進證券市場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以實現(xiàn)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目的。投資者適當性制度要求金融機構向證券投資者銷售證券、提供服務時做到盡職盡責,這是法律為證券經(jīng)營機構設置的適當性義務,其具體要求是在了解證券和了解投資者的基礎上,將合適的證券或者服務推介給合適的投資者,如實告知證券和服務的主要內容和投資風險,投資者才能根據(jù)證券機構提供的信息決定自己的投資計劃,從而避免因盲目投資而造成自身資產的損失。
(三)表決代理權征集
在公司實踐中,通常是公司管理層或者是公司的反對股東使用,行使的方式是將已經(jīng)格式化的征集書發(fā)送給股東,經(jīng)股東簽章后,由征集代理權的代理人行使表決權。
(四)現(xiàn)金股利
上市公司應當在公司章程中明確公司股東依法享有資產收益的權利,資產收益的權利包括股東的股利分配請求權和剩余財產分配請求權。關于剩余財產分配請求權在此處不做贅述。股利分配請求權是股東對自己的投資回報所享有的期待權,要實現(xiàn)這一權利,需要同時滿足公司有盈利、彌補公司虧損、提取法定公積金后仍有盈余,才可能進行股利分配。
(五)債券持有人會議與債券受托管理人
1、債券持有人會議由全體債券持有人組成,為維護公司債券持有人共同利益,對涉及全體債券持有人共同利益的重大事項,依法進行審議和表決的組織。此項制度克服了債券持有人因債券分散和維權成本費用高帶來的動力不足的問題,增加了債券持有人集體行動的機會,有利于保護債券持有人合法權益。
2、債券受托管理人,公司發(fā)行公司債時,可以由發(fā)行公司與受托管理人訂立信托契約。受托管理人根據(jù)信托契約,接受發(fā)行公司的委托,為債券持有人的利益,享有核查、監(jiān)督公司履行公司債發(fā)行事項的權利。
(六)先行賠付
先行賠付適用的情形是發(fā)行人實施了欺詐發(fā)行、虛假陳述或者其他重大違法行為,造成投資者損失。
以下四點需要注意:
(1)從理論上來說,違反信息披露義務的法定責任人都可以成為先行賠付人。
(2)先行賠付的時間是在訴訟時效屆滿之前。
(3)先行賠付人要與受損投資者之間就賠償事宜達成先行賠付協(xié)議,按照協(xié)議進行賠償。
(4)先行賠付的責任為不真正連帶責任。
(七)證券集體訴訟與證券代表人訴訟
1、證券集體訴訟
證券集體訴訟制度的訴訟代表人是投資者保護機構。投資者保護機構主要指投保基金公司和投服中心,投資者保護機構受到50名以上投資者委托,即可作為代表人參加訴訟。
2、證券代表人訴訟
在證券民事賠償訴訟中,訴訟標的屬于同一種類且人數(shù)眾多的投資者,推選出訴訟代表人,代表其利益進行訴訟。此項制度的運用簡化了訴訟程序,提高了訴訟效率,更好地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是證券法治建設的根本任務,也是資本市場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基礎。證券投資者是證券市場的參與主體,證券投資者是指在二級證券市場上買賣證券的人。我國證券法將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列為立法目的,這表明了投資者保護對于證券市場具有重要意義,其中具體規(guī)定了投資者適當性制度、表決權征集制度、現(xiàn)金股利制度、債券持有人會議制度、債券受托管理人制度還包括先行賠付、投資者保護機構支持訴訟、證券集體訴訟和代表人訴訟在內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從而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