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靜艷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有感情地朗讀文中讓人感動的片段。
2.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詞語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對“金色的魚鉤”的理解。
3.抓住描寫老班長外貌、動作、語言等方面的重點詞句,體會老班長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精神,學習抓住人物細節(jié),從不同角度來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4.閱讀長征故事,學習紅軍戰(zhàn)士團結(jié)友愛、顧全大局、勇于獻身的崇高品質(zhì)。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查閱資料,了解長征
1.提問:本單元我們認識了一些英雄人物,還記得有誰嗎?學生交流。
2.導入:其實,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一些小人物,同樣也讓人肅然起敬。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金色的魚鉤》這篇課文,走近老班長這個英雄人物。學生齊讀課題。
3.交流:這是個發(fā)生在紅軍長征途中的故事。你對長征有哪些了解呢?
學生交流查閱的資料,教師適時引導。
要點1:交流長征的基本常識。
要點2:交流和長征有關(guān)的文學作品,如毛澤東的詩詞《七律·長征》《清平樂·六盤山》等。
要點3:交流和長征有關(guān)的文藝作品,如長征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等。
要點4:交流長征途中發(fā)生的故事,如《菩薩兵》《馬背上的小紅軍》《豐碑》等。
4.進入課文:課文中的老班長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今天,我們就通過學習《金色的魚鉤》去認識他。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學生快速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想一想:老班長長什么樣?課文講了他的一個什么故事?
2.檢查學生的自讀情況。
要點1:認讀新詞,讀準字音。
奄奄一息 重重疊疊 瞻仰
抽噎 回味 收斂 搪瓷碗
和著青稞面 熱氣騰騰 威脅
衰弱 ? ? ? ?勉強? ?粗糙? ? 攙一段
要點2:交流不理解的詞語。
支吾:用話搪塞,說話含混躲閃。
安頓:安排妥當,使人或事物有著落。
衰弱:體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體力。
奄奄一息:形容氣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氣。
瞻仰:指懷著崇高的敬意看。
3. 想一想:老班長長什么樣?課文是如何直接描寫的?
提示:課文第2自然段直接描寫了老班長的外貌,讓我們對一位飽經(jīng)風霜、和藹可親的紅軍戰(zhàn)士有了初步的印象。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4.說一說:課文講了老班長的一個什么故事?學生交流。
三、品讀畫面,感悟人物
1.找一找:快速默讀課文,然后和同學交流,說說老班長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是從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來的?最讓你感動的是什么?
2.引導學生抓住幾個重要的畫面進行交流,教師相機板書,并指導朗讀。
◇畫面1:緊皺眉頭咽魚骨(第8自然段)
要點1:從“皺緊”“硬咽”可以看出魚骨難以下咽,可是老班長卻緊皺眉頭咽魚骨充饑。作者通過對老班長的動作、神態(tài)進行細致的正面描寫,表現(xiàn)了老班長舍己為人、關(guān)愛他人的品質(zhì)。
要點2:“萬根鋼針扎著喉管”“失聲喊起來”表明“我”看到老班長緊皺眉頭咽魚骨的場景時,內(nèi)心是無比難受的。這是通過側(cè)面描寫“我”來反襯老班長崇高的品質(zhì)。
◇畫面2:完成任務(wù)決心大(第13自然段)
要點:這段話抓住老班長的語言進行細致描寫,表現(xiàn)出老班長忠于革命,完成任務(wù)的決心很大。
◇畫面3:夜摸野菜苦釣魚(第15自然段)
要點:這段話抓住老班長的動作、語言進行描寫,表現(xiàn)出長征途中生活無比艱難,老班長為了完成任務(wù),要克服看不清、沒食物等種種困難,完全沒有考慮自己的安危。
◇畫面4:命令戰(zhàn)士喝魚湯(第20~22自然段)
要點1:這三個自然段除了描寫老班長的語言,還非常細膩地寫了老班長的神態(tài)變化(笑著—收斂了笑容—露出了一絲笑意)。從他的表情變化中,能感受到老班長為了讓“我們”喝上魚湯,想方設(shè)法地安慰“我們”,不想“我們”有思想負擔,充分表現(xiàn)了他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精神。這是對老班長的正面描寫。
要點2:當“我”知道魚來之不易,以及老班長把僅有的一點兒東西都給三個傷病員吃,自己卻硬咽草根、用魚骨充饑時,“我”的內(nèi)心極為沉重。“我”實在不忍心喝下這少之又少的魚湯,實在不愿意看著老班長忍饑挨餓,也實在不希望看到老班長的身體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所以覺得手中的搪瓷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邊。這是對老班長的側(cè)面描寫。
◇畫面5:奄奄一息讓魚湯(第28~31自然段)
要點:作者細膩地描寫了老班長在生命最后一刻時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亡的威脅留給自己,臨終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責任,不忘黨的重托,不忘奉獻最后一分光和熱。
3.小結(jié):課文既有正面描寫老班長的生動畫面,又通過側(cè)面描寫“我”來烘托老班長的精神品質(zhì)。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使我們對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老班長有了更加全面具體的了解。
四、讀寫結(jié)合,拓展延伸
1.過渡:可親、可敬的老班長永遠離開了我們,戰(zhàn)士們撕心裂肺的呼喊也無法喚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戰(zhàn)士們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誠和無私完成了黨的委托。他永遠地留在了那片無邊無際的草地上,留給戰(zhàn)士們的只有那根用縫衣針制作的釣魚鉤。
2.想一想:課文的題目是《金色的魚鉤》,這個魚鉤真的是金色的嗎?作者為什么說這個魚鉤“閃爍著金色光芒”?
要點:課文以“魚鉤”為線索,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zhì)。課文用“金色的魚鉤”做課題,意義深刻?!棒~鉤”記錄了老班長的英雄歷程,閃耀著老班長金子般的思想光輝,象征著老班長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3.說一說: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嗎?
提示1:緊扣人物精神品質(zhì)來談。
提示2:緊扣課題的獨特性來談。
提示3:緊扣抓住細節(jié)來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來談。
提示4:緊扣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寫作方法來談。
4.布置作業(yè)。
(1)講一講:如果你是革命烈士紀念館的一名講解員,你能向前來參觀的人講述關(guān)于“金色的魚鉤”的故事嗎?
(2)讀一讀:閱讀和長征有關(guān)的故事、詩詞作品。
(3)寫一寫:運用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寫作方法,通過抓住人物的外貌、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細節(jié)來寫一個人物,題目自擬。
【板書設(shè)計】
【教學思考】
《金色的魚鉤》是六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教學中,教師要自覺運用本單元著重訓練的兩個語文要素——“關(guān)注外貌、神態(tài)、言行的描寫,體會人物品質(zhì)”和“查閱相關(guān)資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深化對課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依據(jù)導讀提示,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三個學習任務(wù)。
一、查閱資料,了解故事發(fā)生的背景
對于學生來說,長征故事是遙遠而又陌生的。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查閱相關(guān)歷史資料,體會紅軍戰(zhàn)士在長征途中遇到的各種艱難險阻,從而為理解老班長的高尚品質(zhì)奠定感情基礎(chǔ)。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回顧曾經(jīng)學過的有關(guān)長征的課文和閱讀過的長征故事,喚起學生再次走近那段歷史的興趣。
二、關(guān)注細節(jié),感受人物高尚的品質(zhì)
這篇課文很長,而課堂上的閱讀時間是有限的。因此,教師要抓住閱讀提示中的要求“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然后和同學交流:‘老班長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是從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來的?最讓你感動的是什么”,引導學生細細推敲課文中一個個生動的畫面,好好揣摩一系列細節(jié)描寫,感受老班長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zhì)。
三、讀思結(jié)合,內(nèi)化課文獨特的寫法
這篇課文在寫法上特點鮮明,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進行細致入微的描寫,既有對老班長的正面描寫,又有對“我”的側(cè)面描寫,立體、全面地展示了老班長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在讀寫之間架起橋梁,引導學生關(guān)注、內(nèi)化課文的寫法。另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關(guān)注課題獨特而深刻的意義,讓學生邊讀邊質(zhì)疑:“課文的題目是《金色的魚鉤》,這個魚鉤真的是金色的嗎?作者為什么說這個魚鉤‘閃爍著金色光芒?”學生在討論中互相啟發(fā),體會課題的獨特妙用,感受“金色的魚鉤”作為全文的線索,在整篇課文中對凸顯人物品質(zhì)所起到的畫龍點睛的作用。
(江蘇省無錫市鳳翔實驗學校? ?21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