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蕓,李亞嵐
(云南省第一人民醫(yī)院、昆明理工大學附屬醫(yī)院,云南 昆明 650032)
外科快速康復理念作為一種新型理念,是外科護理中的重要變革,其將綜合性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措施運用到患者身上,能夠有效縮短患者術后住院時間、減輕住院經濟壓力、降低并發(fā)癥[1]。其在普外科、胸外科等外科手術中已經廣泛應用,并取得較好應用效果[2-3]。本院在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中應用此護理方法也取得較好的應用效果。在此基礎上,筆者下文中探討病區(qū)應用快速康復護理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的護理效果,具體研究內容如下所示。
本研究自2018年6月開始,總研究時間為1年。研究對象為研究期間診療的64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32名和實驗組32名。其中對照組年齡為(28.74±3.27)歲,腹腔鏡下異位妊娠術、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除術患者占比為16:9:7。實驗組年齡為(29.11±3.36)歲,腹腔鏡下輸卵管的切除術、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除術患者占比為16:8:8。兩組各基礎指標比較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差異不顯著。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快速康復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措施包含:
術前護理:術前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積極的交流,告知其手術方案、手術的優(yōu)勢和成功的案例,術中注意事項等,以提高患者對于手術的認知,增強患者治療信心及治療依從性;術前8 h禁食,術前4 h禁飲,術前2 h禁清水;并給與患者500 mL鈉鉀鎂鈣葡萄糖補充能量。
術后護理:術后按照醫(yī)囑要求應用非甾體類鎮(zhèn)痛藥物代替常規(guī)阿片類陣痛藥物對患者進行疼痛干預;復蘇后即拔除尿管;面罩吸氧8小時;術后4 h給予患者無糖流質飲食,術后6 h引導患者食用半流質飲食,以提升患者胃腸蠕動功能,待患者排氣后可讓患者食用普食;患者清醒后協助患者進行翻身,術后6 h可引導患者進行下床活動,并依據患者病情和年齡等情況制定個性化活動方案,循序漸進的按照活動方案,指導患者進行術后鍛煉。
測評對照組和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指標進行對比分析。
SPSS 20.0分析,計數數據(%)采用x2檢驗,計量數據(±s)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和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對比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對照組和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對比分析結果(±s)
表1 對照組和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對比分析結果(±s)
組別 n 并發(fā)癥 并發(fā)癥患者占比/% 排氣時間/h 下床活動時間/d 住院時間/d皮下氣腫 尿潴留 高碳酸血癥對照組 32 2 2 3 21.88 19.35±4.87 20.47±2.26 3.74±0.83實驗組 32 0 1 0 3.13 9.68±3.25 10.12±1.84 2.01±0.53 x2/t 5.143 7.193 6.894 4.524 P 0.023 0.000 0.000 0.000
結果顯示:實驗組并發(fā)癥患者占比低于對照組,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外科快速康復理念護理是外科護理中的重要變革,其以實現患者快速康復為目標,對常規(guī)護理中的護理措施進行優(yōu)化,以縮短患者的恢復時間,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病區(qū)護理通過應用快速康復護理模式術前重視患者的健康宣教,優(yōu)化禁食禁水方案,以降低術中患者機體胰島素抵抗等不良情況;術后運用合理的鎮(zhèn)痛方法,盡早給予患者飲食,避免補液量過大加重患者心臟負擔,提升患者胃腸蠕動功能,并且盡早引導患者進行活動和鍛煉,減少尿潴留的發(fā)生,以促進患者快速恢復。上述研究結果顯示:給予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快速康復護理干預,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常規(guī)護理患者,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常規(guī)護理患者,說明快速康復護理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促進患者術后快速恢復。
綜上所述,快速康復護理在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較好,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