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杰
中圖分類號:F8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20)05-115-02
摘 要 在社會資源應用之中引入財政支出績效,可以實現其更好的配置效果,對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隨著政府部門對政務公開力度的加大以及納稅人的增多,人們對國家和地區(qū)財政支出比較關注,因此我們必須加強管理財政支出,尤其是其績效管理,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評價技術標準體系給予構建,把財政支出中存在的不足很好的解決,實現更高質量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
關鍵詞 財政支出績效 評價 技術標準體系 措施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確保公共財產體制健全、完善相應的評價預算的體系更為重要。然而財政收支管理滯后極大地制約了財政的穩(wěn)定高效運行。為此要構建一套行之評價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技術標準,確保管理財政支出的機制科學、安全且規(guī)范,不斷提升利用財政資金的質量。
一、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概述
科學規(guī)范的績效評價方法是評價財政支出績效的基礎,對財政支出活動實際效果對比出臺的評價標準,進行科學有效的控制財政支出行為,保障其獲得更加公平和客觀的判斷,主旨為為了保障政府合理的配置資源和有效的使用資源,確保社會的客觀需求契合政府對資源總量的配置,并使資源的使用達到最大化效能[1]。
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分類有多種,從財政支出目標的角度來講,這種體系主要包括有:(1)經濟效益。財政支出績效要求“花錢少,辦事多”,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2)社會情況。財政支出績效要把“社會公共需要”這一觀點深刻的體現,以便于支出相應的資金政治、社會、經濟、自然、環(huán)境產生影響,如:通過科學合理的在教育領域投入資金,不斷提升全民的素質;通過社會方面的投入,構建更加科學的保障體系等。(3)生態(tài)環(huán)境效益。當前社會工業(yè)化腳步的加快,人類對環(huán)境具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行改善和保護也成為社會的必然選擇,因此我們在制定這個評級體系的時候應該把這一項加入其中,分析財政支出影響自然環(huán)境的情況、對水土流失的影響、影響動植物的情況以及對其他生態(tài)的影響。以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這個主要的體系來講,主要包括有:(1)自我評價。使用單位自己根據年初所作的預算和實際的使用資金情況進行對比,作為內部總結及審核的依據。(2)財政部門評價。作為牽頭部門,各地方的財政局需要和諸如人事、監(jiān)察等部門一起,更好的把這一標準和評價開展工作。(3)主管部門評價。各個分管項目由主管部門開展評價。(4)引入外部機構評價。委托專業(yè)性較強的社會中介機構進行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體現其公平公正性和專業(yè)性。
二、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措施分析
通常將財政經費功能作為分類評價財政支出績效的標準,一共設置了四個維度:績效評價財政支出項目、績效評價單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部門財政支出、合績效評價財政支出,以突出反映財政支出的重點,提高績效評價財政支出的效率。同時,通過細化分類的方式提高評價工作對象的可比性,能夠更加靈活的開展績效評價財政支出工作,提升評價質量和效果。
(一)設定績效評價財政支出的指標
在我們檢車績效評價財政支出技術標準體系的時候,績效評價財政支出之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指標,其扮演著載體的作用,通過數量的方式對地方財政支出總體績效的數值和現象進行評價,以便于了解地方上這方面的實際情況,有效監(jiān)測和評判地方財政是否經濟的支出,確保支出的效率性和有效性,是對財政配置資源、結構結構、支出效率的重要工具和量化衡量的手段。
(1)我們從四個方面開展績效評價指標設計。要分層次、全方位地設計績效評價財政支出相關評定項目,主要包括以下四層:項目績效財政支出評價指標、績效評價單位財政支出指標、績效評價部門財政支出指標、合績效評價財政支出綜指標,這四層指標逐層遞進、相互包容和聯系。如下圖所示:
(2)設置財政支出活動過程及指標。要預先設計和使用績效指標,結合不同層級、行業(yè)部門建設績效指標的經驗,形成并完善不同領域、行業(yè)的績效指標庫,逐步使之統(tǒng)一化,以此作為對績效評價財政支出進行衡量的前提,并使之滿足清晰、精準、適當、經濟性、充分性、可監(jiān)督性的標準,主要包括以下內容:投入指標,在安排或執(zhí)行預算的時候在生產、商品等方面實際所用的資源,如:勞動力、資本、土地、設備、時間、信息、師生比、每百人擁有綠化數量等。產出指標,投入資源的活動生成相應的商品或服務,如:政策文件數、幫扶人數等。成果指標,指政府和財政戰(zhàn)略政策所要達成的終極目標。如:較低的上訪率、教育普及率、優(yōu)惠比率等。影響指標,意即某活動帶來的增殖,也即“凈成果”,通常難于計量和統(tǒng)計。過程指標,獲取投入、生產產出或成果的方式,大多是鼓勵性和倡導性的態(tài)度和建議,如;服務態(tài)度、積極討論、合理化建議等。經濟性指標,通常是指成本與投入之間的關系,反映投入成本的最小化程度,力求以最小的投入實現產出最大化。效率性指標,通常以投入與產出的比例關系加以衡量和表達,旨在現有的投入水平下獲得最大化產出,達成最優(yōu)結果。效益性指標,通常反映產出與效果之間的關系,表達產出的總體程度或進展。貢獻率指標,主要是指產出結果在整體戰(zhàn)略中所占的份額。有效性指標,反映產出結果與需求、偏好和價值觀的契合程度,如:滿意度、公共產品質量等[2]。
(二)關于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標準
對于績效評價財政支出指標的標準通常包括有:(1)定量標準?;谪斦块T決算數據及統(tǒng)計信息的前提,采集資料建立樣本總體,并進行樣本抽取等數據的整理,對標準值合理選用,且開展科學的分析、應用和統(tǒng)計,然后分段平均法、遞進平均法的幫助下,測定各個指標的標準值。(2)定性標準??梢砸揽繉<医涷炦M行評判,也可以通過問卷測試的方式進行公眾評判,或者采用橫向比較的方法,評價和分析評價項目的績效。
(三)關于績效評價財政支出的積分方法
主要依循如下流程進行效評價財政支出績的計分:(1)無量綱化處理評價指標。對于定性指標而言,通常在專家經驗的作用下開展評價活動,確定評價指標所處的等級,然后對應分數進行統(tǒng)計。對于定量指標而言,則要利用計算模型和計算公式,進行指標實際數值的計算和分析,最終獲取相關指標的評價分值。如:功效系數法。(2)設置評價指標的權重。我們一般在德爾菲法的幫助下賦予不同指標不同的分數,通過多種措施對指標權數進行確定,并與調查問卷相結合,計算各個指標結果,最終得出各指標的權重[3]。
(四)對于組織實施財政支出績效評價
為了對使用財政資金的情況,尤其是是否高效、經濟等進行分析,要重點對公共支出的有效關系,如有必要我們可以通過立法,對其加以支撐,保障其固定化和常態(tài)化,要將績效評價財政支出工作納入國家法律法規(guī)體系,明確財這項工作的內容、規(guī)則、程序、組織方式、結果應用等,界定相關主體的權責義務。同時,要明晰財政、預算、審計、社會中介等部門的工作職責和業(yè)務分工,分配主體主要以財政部門預算的為主,評價工作則以主管部門為主,績效評價的具體實施主體以基層單位為主,以社會中介機構作為財政支出績效的專業(yè)性評價主體。要依這項工作的相關流程,包括前期準備、實施評價、撰寫報告等,并進行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質量控制,完善質量控制和監(jiān)督機制,涵蓋評價規(guī)范、實施程序、獎懲機制、保障機制等,主要面向績效評價財政支出的人員控制、評價程序控制、評價技術方法控制等內容,強化相應的責任約束,并從以下方面做好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結果運用:(1)項目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要將財政支出績效評價貫穿于項目的事前、事中、事后,融入項目全過程評價的理念和方法,以此作為立項的依據,并據此強化資金監(jiān)控,將結果應用于資金的撥付控制之中,加強項目的資金管理,提高項目資金的管理利用率。(2)績效評價之后部門和單位的結果應用。運用績效評價財政支出結果,可以如實的反映一個部門的實際情況如工作效率、業(yè)績,進行部門(單位)的內部診斷、分析和監(jiān)督等。(3)評價結果綜合績效的應用。這個結果主要是合理性的依據,從而對配置財政資金的合理性進行判斷,把相應的束縛很好地擺脫,體現效率性和公平性的原則,通過實踐把分配財政資金結構是否科學給予反映。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綜合的運用結果,以便于把財政風險很好的規(guī)避和控制,通過建構和完善相關機制,實現更好的監(jiān)控財政支出,有效防范財政危機[4]。
(五)構建大數據體系更好的開展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
以績效信息系統(tǒng)平臺為載體,規(guī)范化地采集這一績效評價相關數據信息,構建大一統(tǒng)的采集數據的體系,實現財政、預算等部門的數據共享和鏈接,并借助于信息化技術構建決策分析模型,進行數據分析、加工、處理、建模,優(yōu)化績效評價目標值、評分規(guī)則,完善核心的指標系統(tǒng)庫、評分規(guī)劃核心績效指標的目標值、數據分析模型等各類技術標準,動態(tài)性的優(yōu)化和調整相關參數。
三、結語
綜上所述,績效評價財政支出技術標準尚沒有成熟的體系的,要充分明晰績效評價財政支出這方面的相關性及特點,對績效評價財政支這一體系建設措施給予提出,并要在未來實踐中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績效評價財政支出這一標準體系的指標設置、標準確定、權重分配、具體實施和結果應用,并要逐步引入績效預算的理念,更好的開展預算管理工作,把管理預算投入導向向效果導向轉變,形成更加科學有效的財政資金支出,保障其分配和管理體系更加科學[5]。
參考文獻:
[1]安百杰,張寧.新時代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實踐的優(yōu)化研究[J].東岳論叢,2019,40(6):106-114.
[2]劉軍航,唐鴻博,徐晟.皖江城市帶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基于時變衰退的面板三階段DEA模型[J].華東經濟管理,2019,33(3):25-34.
[3]劉國永,蒙圓圓.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技術標準體系建設路徑探究[J].中國財政,2018(11):6-9.
[4]李秀君,劉冬冬.財政支出有效性綜合評價分析——基于DEA模型及標桿管理理論[J].投資研究,2018,37(6):133-143.
[5]張詠梅.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標準體系問題研究[J].行政事業(yè)資產與財務,2007(4):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