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隴東民歌的藝術特征及文化價值

      2020-08-31 12:08:52柴慧霞張曉蘭
      隴東學院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隴東民歌文化

      柴慧霞,張曉蘭

      (1.隴東學院 音樂學院,甘肅 慶陽 745000;2.隴東學院 外國語學院,甘肅 慶陽 745000)

      “隴東民歌,2008年被正式批準為甘肅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盵1]隴東民歌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相繼產(chǎn)生于隴東根據(jù)地的《咱們的領袖毛澤東》《十繡金匾》(《繡金匾》)、《邊區(qū)十唱》《軍民大生產(chǎn)》等為代表的大批優(yōu)秀的隴東民歌”[2]使隴東民歌唱紅了全中國,一舉在中國民歌藝術中占有了一定的地位。隴東民歌,其歷史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先周,此后代代滋生,口耳相傳,真實地記錄著當?shù)厝嗣裨诟鱾€歷史階段中的真情實感,也是他們評判社會、追求理想、認識生活的手段。在時代的變遷中,隴東民歌也不斷吸收各種文化元素,并與當?shù)氐牡乩?、政治、?jīng)濟、文化相磨合,形成了一種有著鮮明地域特色和藝術風格的民間藝術。

      一、歷史傳承及其現(xiàn)狀

      (一)歷史傳承

      甘肅省東部的慶陽等地,習稱隴東。夏代,周先祖不窋于豳地(豳地在今涇水流經(jīng)的陜甘交界地區(qū),包括今甘肅寧縣、正寧縣和陜西旬邑縣、長武縣、彬縣等地)始建邦國,開創(chuàng)了華夏農(nóng)耕文化的先河之一,史稱“周道之興,始于慶陽”。農(nóng)耕文明的發(fā)達催生了文化藝術的發(fā)展。早在殷周時期,慶陽就誕生了許多反映周先祖功勛和民眾勞動生息的歌謠?,F(xiàn)存于《詩經(jīng)》中的有《豳風·七月》《豳風·東山》《大雅·公劉》《小雅·采薇》等?!啊对娊?jīng)》中的十五國風即為十五種鄉(xiāng)樂,《燕禮》鄭玄注云:‘鄉(xiāng)樂者,風也。’‘風’是一個泛指音聲、曲調的名稱,李學勤在《〈詩經(jīng)〉地域性與統(tǒng)一性中說:‘可以設想,十五國風代表了十五種曲調……’,因此,豳風即古代慶陽南部及陜西長武、旬邑、彬縣的曲調。”[3]如《大雅·公劉》詳細敘述了周人先祖公劉帶領周民遷都的史實。自《毛傳》以來,學者多認為遷都地點是由邰到豳,邰、豳兩地都在陜西境內,而現(xiàn)在位于隴東地區(qū)的慶陽,亦有不窋、公劉遺跡。《豳風·七月》是周人先祖在豳地生活期間的詩歌?!皬母柚{性質上講,它又是一種神圣的祭神之歌。”[4]

      13-17世紀元明時期,如“倒推船”“剪靛花”“哭長城”“五更”“悲宮”“西涼調”“送情郎”“刮地風”等均為這一時期的古老曲牌。”[5]隴東一帶民歌的曲調受這些老曲牌的影響較大,痕跡明顯,從內容來看它反映了隴東一帶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還有太白孝歌、五頃原回族民歌等等在隴東一帶均有其獨特的價值。

      19世紀四十年代,隨著白話文運動的推廣和普及,從汪庭有、劉志仁、孫萬福等人開始,隴東民歌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時代。20世紀初,當新民主主義革命發(fā)展到隴東地區(qū)后,人民群眾以飽滿的熱情頌唱革命,久唱不衰的《咱們的領袖毛澤東》《軍民大生產(chǎn)》《繡金匾》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這三首民歌一經(jīng)推出就迅速唱遍了全國,同時也改變了隴東民歌不為外界所知的狀況。這一時期的隴東民歌主要以歌頌革命、歌頌政黨、歌頌領袖人物等為主題訴求,真實地記錄了隴東地區(qū)的社會事件、風土人情等歷史文化資料,具有豐富的人類學、民俗學價值。

      1979年以來,全國藝術科學重點研究項目《中國民間歌曲集成》等十大集成的編篡工作全面展開,文藝工作者對隴東民歌進行了一次較大規(guī)模的搜集整理,此次共采集民歌千余首,后精選出四百余首編成了《慶陽地區(qū)民間歌曲集成》(上、下卷)。

      20世紀以來,各級政府和文化單位很重視隴東民歌,組織相關專家和音樂人創(chuàng)編了隴東民歌歌舞劇《繡金匾》《情系南粱》《隴東民歌CD光盤》《中國夢、黃土情》等一系列藝術精品;學術界也展開了積極的討論和研究,相關論文及作品不斷誕生,如《探析隴東民歌》《哲學視野下的隴東歌謠—論革命文藝的普及與提高》《隴東民歌與周邊民歌的關系》《隴東新創(chuàng)民歌集》以及新創(chuàng)隴東民歌大型聲樂套曲《紅色子午嶺》等;這些論文和作品都對保護傳承隴東民歌做出了積極貢獻,同時也指出了隴東民歌研究的趨勢。隨著我國音樂界對傳統(tǒng)音樂日趨重視,特別是中央兩廳頒發(fā)《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以后,作為地方文化資源的民間音樂越來越受到從中央到地方以及高校的高度重視,對傳統(tǒng)音樂的挖掘保護傳承也日益凸顯出它的獨特魅力和學術價值。

      (二)現(xiàn)狀

      由于現(xiàn)代經(jīng)濟、文化生活的沖擊,傳統(tǒng)音樂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交織、互溶現(xiàn)象,這也使得傳統(tǒng)的民間原生態(tài)音樂文化面臨瀕危狀態(tài)。

      1.經(jīng)濟發(fā)展沖擊。民歌作為一種特殊的口頭民間藝術表現(xiàn)形式,存活在民眾的腦海之中,是農(nóng)耕文化的典型產(chǎn)物。在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背景下,隴東民歌的生存現(xiàn)狀同樣不容樂觀。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農(nóng)村生活人數(shù)直線下降,越來越多的人進城打工、創(chuàng)業(yè),不想再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nóng)耕生活,農(nóng)村聚居人員主要是老人和孩子。尤其是隨著人們市場經(jīng)濟意識的不斷增強,再加上隴東民歌對外來文化的吸收不夠自覺、理性,致使隴東民歌在很長的時間里沒有得到發(fā)展,隴東民歌逐漸喪失了生存空間。

      2.人文環(huán)境變遷。改革開放使隴東地區(qū)人民群眾的生產(chǎn)生活水平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物質生活條件的改變導致了人文社會環(huán)境的驟變,隨之而來的是人民生活習俗的漸變,傳統(tǒng)的風俗和生活方式、交流方式、娛樂方式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茶余飯后的“吼幾嗓子”已被電視、手機上層出不窮的娛樂節(jié)目所代替,“飯養(yǎng)身,歌養(yǎng)心”的價值觀也隨著文化環(huán)境的變遷而被越來越多的人慢慢忘卻。

      3.傳承后繼乏人。隨著老藝人的相繼離世,在世老藝人寥寥無幾,中年歌手青黃不接,出現(xiàn)嚴重斷層,隴東民歌面臨著人去曲亡的境地。慶陽市及各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除了極少數(shù)隴東民歌傳承人之外,已經(jīng)很少有人唱隴東民歌了,各類活動上也多出現(xiàn)的是創(chuàng)作民歌,而不是“又老又好聽”的傳統(tǒng)民歌。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來,由于政府對隴東民歌收集創(chuàng)編、研究的重視,以及慶陽“顧事”(指紅白喜事中的演出活動)中對演唱隴東民歌的市場需求,慶陽又涌現(xiàn)出了為數(shù)不多的一小批演唱傳統(tǒng)隴東民歌的歌手,原西峰文化館梁平正(1)梁平正,76歲,原慶陽市文化館副館長,慶陽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隴東民間音樂研究會主任。老先生告訴我們:“現(xiàn)在能唱老民歌的歌手不多了,能說上來的如現(xiàn)年40多歲的慶城縣的李生芳,她一個人就能唱60首左右的傳統(tǒng)民歌,是慶陽能唱傳統(tǒng)民歌、而且比較年輕的典型代表。再如老民歌手葉金海的孫子葉建剛,華池的李文軍、楊俊萍,華池老民歌手白得芳的兩個女兒茍永萍、茍永麗,西峰的張景麗、慶城的楊壁峰、環(huán)縣的谷天鵬等人都是演唱傳統(tǒng)民歌的傳承人。”隨著全社會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重視,越來越多的“隴東民歌傳承人”也開始重視對傳統(tǒng)隴東民歌的挖掘、演唱。

      二、藝術特征

      (一)體裁形式

      隴東民歌有很多體裁,主要有小調、山歌、號子、秧歌、酒曲等幾大類,其中以小調居多。相對于陜北民歌,隴東民歌里的山歌少,小調多,多以敘事民歌見長,內容更多的是反映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風俗習慣以及愛情婚戀等。其曲調流暢、語言生動、形式活潑、感情樸實。

      1.小調?!靶≌{是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中歌唱的、流傳比較廣的一種抒情小曲?!盵6]小調在隴東民歌中占據(jù)了較大的數(shù)量,約占到隴東民歌總量的五分之三。小調的曲式結構勻稱,節(jié)奏規(guī)整,長于敘事,歌詞一般都會按照數(shù)序、月序編成多段來演唱,其中常包含有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背景,有時間、有地址、有內容,如《十八姐擔水》(注:因歌手即興演唱時沒有固定、統(tǒng)一的調高,所以在樂譜記錄時沒有標注調號,下同。),該作品為七聲清樂商調式。

      譜例1:

      演唱者:張志良、張世成 采集者:張積林、尚奮斗

      2.山歌。山歌是人民群眾在山間野外抒發(fā)情感的一種抒情小曲。山歌常用上下句結構,節(jié)奏自由,不拘一格,多屬非均分律動,歌詞具有較強的即興性,隨編隨唱,多用“比”“興”的手法,演唱形式多為獨唱、對唱,如《腳夫調》,該作品為六聲商調式加清角。

      譜例2:

      摘自1962年《隴東民歌集》 采集者:蘇林

      信天游是山歌的一種,主要分布在環(huán)縣、正寧、華池、鎮(zhèn)原等一帶山區(qū),一般在山野勞動時進行演唱,其詞曲自由活潑,即興隨意,內容以兒女情長居多,感情真摯,因言語直白,大膽表示男女愛情,故也稱“酸曲”“野曲”,如《干哥哥》,該作品為五聲徵調式。

      譜例3:

      摘自1962年《隴東民歌集》 采集者:星點

      3.號子。號子也叫勞動號子,是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來、用于配合勞動的一種歌唱。號子也是隴東民歌中重要的體裁之一,大致可分為夯號子和鋤地、碾場、吆豬、吆牛號子兩種。夯號子約有二十余首,其曲調高亢有力、風格豪爽粗狂、節(jié)奏整齊劃一、旋律簡單上口,演唱形式多為一領眾合,唱詞大都不固定,往往由領夯者即興創(chuàng)作,臨場發(fā)揮,如《夯歌》,該作品為七聲清樂商調式。

      譜例4:

      演唱者:張志懷 采集者:梁平正

      4.秧歌。秧歌是春節(jié)社火秧歌中演唱、應用的歌曲。一是在地攤社火中(“軟場子”或“文社火”)的小演唱、對唱、旱船曲。如《釘缸》《進門曲》(六聲宮調式加清角,見譜例5)、《十對花(之四)》(六聲商調式加清角,見譜例6)等。二是社火秧歌中春官(即儀程官)演唱的歌曲。春官演唱的這類秧歌由于難度較大數(shù)量遠不如第一類多,它要求演唱者隨著環(huán)境和現(xiàn)場狀況的變化做到應變自如、出口成章,如《水船曲》:“進了大門仔細觀,崖畔上蒿子長成椽,老的出來穿綢緞,小的出來帶金環(huán)”,“進了大門仔細觀,當院又栽燈籠桿,風吹燈籠溜溜轉,榮華富貴萬萬年”。這些秧歌都是春官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臨時遴選旋律、即興填詞而成的。

      譜例5:

      摘自1957年《陜甘寧邊區(qū)民歌集》

      采集者:李煥之 補充:張積林

      譜例6:

      摘自1957年《陜甘寧邊區(qū)民歌集》

      演唱者:王秉智 采集者:李煥之

      筆者查閱了《甘肅省慶陽地區(qū)戲曲志》,在里面發(fā)現(xiàn)了十幾首秧歌詞,經(jīng)請教梁平正老先生,進一步確定此書收錄的《農(nóng)業(yè)社辦起了》《十送八路軍》等十幾首秧歌詞均屬秧歌的范疇。如《迎紅軍》,歌詞樸實生動,抒發(fā)了人民群眾喜迎紅軍的心情:

      “手抓羊肉刀剁面/炕上鋪的六合氈

      娃娃忙的去掃院/爺爺出門望幾遍

      今天要來啥貴客/從來沒見這場面

      說貴客也稱貴客/紅軍要來取西川

      (注:西川,指慶陽西川)”[7]

      5.酒曲。酒曲就是人們在酒宴上助興演唱的歌曲。酒曲在慶陽流傳已久,現(xiàn)存酒曲的曲譜不超過十首。大致有兩種表現(xiàn)類型:一類是猜拳行令過程中唱的,另外一類是猜拳分出勝負后唱的。

      第一類酒曲相對簡單,詞曲較為固定,這種酒曲在猜拳之前一般都要唱幾句吉利話作鋪墊。如:“頭品頂戴雙葉花翎,三星高照,四級到五級,陸(祿)位又高升,七巧,八仙,劃拳定輸贏”等語,唱完后才開始猜拳行酒,如《酒曲(之六)》(七聲清樂徵調式,見譜例7)。而且不同的拳有不同的“結束語”。如“大吉利”結束時勝者要唱:“拳兒我贏了,酒兒你喝了”。敗者要唱:“拳兒我輸了,酒兒我喝了”。若一方稍有差錯就罰酒。酒至半酣勝者往往罰敗者唱《數(shù)麻雀》《螃蟹拳》之類的酒曲。這種酒宴游戲廣泛用于宴會,因其熱鬧助興的效果而深受廣大群眾喜愛。

      譜例7:

      演唱者:野步英 采集者:祁世權

      第二類酒曲的曲調一般不變,但是唱詞千變萬化,信口編唱,較為復雜,如:《迎接新人喜開門》,“迎接新人喜門開,先添人口后添財,今年娶回天仙女,明年生下狀元來”。旋律自由流暢,因曲調自由伸縮增減,對演唱者即興編唱、按曲填詞方面的要求頗高,故流傳并不廣泛。

      近年來,根據(jù)隴東民歌《十里墩》填詞創(chuàng)編的慶陽祝酒歌——《美酒敬你來》廣泛流傳,“美酒敬你來呀,美酒敬你來,我給朋友敬上一個滿杯杯來,請你干一杯,請你干兩杯,請你干三杯”。這首酒曲旋律上口,歌詞質樸明了,通俗易懂,已成為新時期酒曲之代表。

      此外,“隴東紅色歌謠也是隴東民歌中的一塊瑰寶,它以一種新的內容和價值內涵呈現(xiàn)了出來,誕生于這一時期的《咱們的領袖毛澤東》《軍民大生產(chǎn)》《繡金匾》既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寶貴文獻,又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程度地影響了更大范圍的人,這一時期的紅色歌謠為隴東民歌的向外擴散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盵8]

      (二)曲調結構

      隴東民歌的曲調結構一般為單樂段結構,歌詞與之對應,由上下呼應的兩句構成(也有由于曲子出現(xiàn)襯句或因歌詞重復而形成擴充樂段的情況),旋律起伏不大,由調式主音向上或向下作四五度跳進是其典型特征。

      小調的調式頗為復雜,以“徵調式”為多,“商調式”次之,“羽調式”“角調式”并不多見。在實際運用中,“徵”“商”并非純五聲調式,而是以五聲為骨干,加入偏音清角4,變宮7,閏有時同時出現(xiàn)在一首曲子里,如《凍冰》。大多數(shù)情況是分別出現(xiàn)在不同的曲子里,如《妹子你別走》《憶南梁》等。

      山歌的曲調結構一般為上下句結構,且與歌詞相互對應,也由上下呼應的兩句組成,上句一般落在主音上方五度音或四度音上,下句回到主音形成終止。歌詞常為七個字一句,也可是十幾個字,上句起興,下句點意,相互呼應,再加上方言土語,甚是耐人尋味,如《干哥哥》:“半碗碗豆豆半碗碗米,端起個碗來想起個你”。山歌用的“羽調式”最多(如《送哥哥》),“商調式”(如《窮死窮活離不開你》)、“徵調式”次之(如《黃綿土》),“角調式”不多見(如《腳夫調》)。

      號子的曲調一般由兩樂句組成,單樂段結構,節(jié)拍節(jié)奏突出,唱詞內容隨興編唱,唱詞句式有三字、四字、五字、七字句等,其代表作品如《軍民大生產(chǎn)》等。

      從隴東民歌的整體來看,有曲者約占一半,其曲調的隨意性很大,即在這個地方這樣唱,在那個地方又可以那樣唱;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情緒、不同的演唱者,表達出來的曲調、風格各有不同。

      (三)唱腔特點

      隴東民歌與陜北民歌由于地緣的關系,人們的生活習慣與習俗都有很多相近的地方,特別是華池、合水、正寧與陜北接界部分地區(qū)人們的生活方式幾乎一樣,因而隴東民歌與陜北民歌既相近又有區(qū)別。就隴東民歌與陜北民歌比較而言,陜北以山地民歌為主,隴東一帶以平原民歌為主。平原民歌總地來說題材廣泛,體裁比較大,結構規(guī)整。隴東民歌相對陜北民歌,山歌少,小調多,“唱”的多,“喊”的少,以敘事民歌見長居多,曲調相對平穩(wěn)抒情。隴東民歌與陜北民歌的演唱方式相似,但是總地來說隴東民歌的演唱音區(qū)沒有陜北民歌的演唱音區(qū)高,多處于中聲區(qū),演唱時真假聲結合,落音多做下滑處理。

      隴東民歌中小調的演唱一般多用平腔,似訴似說,委婉平和,如《賣貨》《十里墩》。山歌的唱腔特點因唱詞內容不同,有的高亢奔放,有的剛健明快,有的婉轉悠揚,有的低回憂傷。其特點是適于敘述,感情細膩。信天游的唱腔全無定格,依各人嗓音條件、情感需要,聲腔可大可小,可高可低,既能用假嗓、真嗓,也能真假結合。號子的演唱形式為一領眾合,唱腔熱烈雄健、樸實帶勁。秧歌的唱腔特點豪爽大氣,鄉(xiāng)土氣息濃郁,演唱中常用鑼鼓伴奏,演唱者載歌載舞,情緒飽滿,氣氛熱烈,節(jié)奏明快。酒曲的唱腔特點是熱情活潑,樸素順暢,詼諧幽默而不乏機敏,即興性、趣味性較強,語音語勢突出。

      隴東民歌里面襯詞襯腔的使用也十分豐富,頗有特點,如《毛主席號召大生產(chǎn)》中的“伊兒呀子喲”“得兒呀哈一個呀哈”;又如《邊區(qū)十唱》(推炒面調)中的“變工隊呀么,嗬嗨,唐將班子么,嗬嗨,勞動那組織,西哩哩哩嚓啦啦啦啦索羅羅羅呔,普遍來那么,嗬嗨!”(2)唐將班子:陜甘寧邊區(qū)時期陜西關中地區(qū)和甘肅寧縣、正寧等地農(nóng)民群眾互助協(xié)作性質的勞動組織。[9]隴東民歌受歷史地理、人文環(huán)境的影響,與當?shù)卣Z言保持著默契關系,如《長工謠》中的“半夜里掂裝子掙斷腸”,掂裝子在隴東方言中即為扛糧食口袋;如《劉志丹是好漢》中的“劉志丹,是好漢,精腳片子打裹纏,腰里別的手榴彈,斷的白軍跑不湴”。此處的“斷”在隴東方言里面就是追趕的意思,跑不湴(ban,二聲)即跑不及的意思。這些方言的靈活運用讓隴東民歌的唱腔更具隴東語音、地域特色。

      三、文化價值

      隴東民歌專家張積林、梁平正二位先生在《慶陽市民間歌曲集成》前言中寫道:“在民間,古樸雅拙的文化藝術,更似繁星點點,五光十色,它們因落后而發(fā)達,因閉塞而獨特?!盵10]從隴東民歌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這片土地上深遠的歷史脈絡和厚重的社會生活,是這片土地上文化價值的真實體現(xiàn)。

      (一)歷史文化價值

      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是歷史的產(chǎn)物,同時又是對歷史的反映,隴東民歌產(chǎn)生于隴東,多年來流傳、發(fā)展于隴東,自然也會從多方面體現(xiàn)隴東這一塊熱土上的歷史文化價值,真實記錄當?shù)孛耖g的人、情、物、事。隴東許多民歌中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按照月令敘事抒發(fā)感情。例如《凍冰》:

      “正月里凍冰立春消,二月里魚兒水上飄。

      三月里桃花滿山紅,四月里楊柳罩隴東。

      五月里麥子收上場,六月里仙桃你先嘗。

      七月里葡萄打起架,八月里西瓜彎月牙。

      九月里蕎麥攏起蘢,十月里雪花飄進門。

      十一月柿子滿街紅,臘月里年貨擺出城。”[11]

      這一類民歌還有《揚燕麥》《女望娘》等。就其淵源來看,它與《詩經(jīng)·豳風·七月》按月令敘事的特點是一樣的,這是先周文化對隴東民歌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也是隴東民歌歷史文化價值的明證。

      (二)語言文化價值

      方言是語言的地域變體,各地音樂獨有的韻味都是由本地的方言決定的。隴東民歌以隴東方言為載體,民歌作者善于運用方言詞語寫人、抒情,把方言口語詞的表達效果發(fā)揮到極致,這一特點跟毗鄰的陜北民歌十分相似?!靶盘煊沃写罅窟\用方言的構詞法和語法成分,增強了民歌的地域特點和表現(xiàn)力?!盵12]“舉凡日常習用的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等在婚戀歌中俯拾即是,表現(xiàn)了隴東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充滿了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盵13]如:“胡基”(土塊)、“蓋的”(被子)、“木锨”(收麥子時揚場用的工具)、“言喘”(說話)、“騷輕”(輕佻)、“攢勁”(能干、漂亮)等等。隴東民歌中這種流傳已久、活生生的方言土語把隴東民歌的語言價值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皬恼Z言方面進行考察,可以發(fā)現(xiàn)在當?shù)亓餍械囊恍┛谡Z,如撒土、水泉、晌午、相親、陰山坡、陽山坡等等,也與《詩經(jīng)》中的語言相同?!盵14]

      (三)民俗文化價值

      民俗就是民眾日常的風俗習慣,是民間社會生活中傳承文化事象的總稱,而一種民歌也有與它對應的民俗事象。隴東民歌是當?shù)厝嗣竦木窦耐?,它必定與隴東民俗相互關聯(lián)。20世紀初,隴東作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陜甘革命根據(jù)地、抗日戰(zhàn)爭時期陜甘寧革命根據(jù)地的主要組成部分,誕生了大量的革命歌謠。這一時期的隴東民歌主要以歌頌革命、歌頌政黨、歌頌領袖人物等為主題訴求,因此也稱作隴東紅色歌謠。(3)2006年9月,隴東紅色歌謠被正式批準為第一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隴東紅色歌謠在進行革命主題訴求的同時,也保留和顯現(xiàn)特定地域的生活習俗、宗教等民俗、文化學資料,具有豐富的民俗文化價值。

      如《劉志丹》《咱們的紅軍到南梁》《后山里下來些游擊隊》等歌曲,我們從中可以了解隴東地區(qū)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習俗。從《劉志丹領導咱鬧翻身》《勸夫當兵》《擁軍小唱》等歌曲中我們可以知道隴東勞動人民的飲食習俗。從《南梁來了劉志丹》《歌頌領袖毛澤東》《太陽出來照地紅》等歌曲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根據(jù)地人民群眾對革命領袖的熱愛擁護。這些歌曲中均蘊含著特色鮮明的隴東風俗,反映了當?shù)厝松畹姆椒矫婷妫浞煮w現(xiàn)了隴東民歌的紅色文化價值?!半]東紅色歌謠把民俗風情與革命巧妙地結合起來,人們在享受熱鬧的紅火的民俗風情帶來的快樂的同時,也會體悟到工農(nóng)革命的作用。更為重要的是,民俗風情在塑造著生活于其中的人們的精神與行為,滲透著革命意識的民俗風情也在慢慢塑造著接受者的革命思想。”[15]

      隴東民歌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從中我們可以對各個歷史階段的政治、歷史、文化、民族、宗教、音樂、語言等等進行研究,其豐富地蘊含著其他資料難以替代的獨特價值。

      費孝通先生提倡文化自覺,認為這是當代知識分子最應該擁有的一種人文品德;有了文化自覺,才可以真正深入領略浩瀚博大的中華文化精髓。隴東民歌經(jīng)過了歲月的積淀和凝練,留下了豐富的音樂文化寶藏,是對隴東大地上的文化、音樂、民俗等多方面情況的直接反映。保護性研究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應有的文化自覺;只有這樣,以隴東民歌為代表的地方傳統(tǒng)文化藝術才能得到一定的保護和傳承。

      猜你喜歡
      隴東民歌文化
      隴東能源大數(shù)據(jù)中心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不同種植區(qū)隴東苜蓿營養(yǎng)價值的比較研究
      中國飼料(2021年17期)2021-11-02 08:15:24
      誰遠誰近?
      隴東黃土高原軟棗獼猴桃栽培技術
      民歌一樣的小溪(外二章)
      散文詩(2017年19期)2018-01-31 02:47:11
      藤縣水上民歌
      西江月(2017年4期)2017-11-22 07:24:05
      新商務周刊(2017年6期)2017-10-17 05:01:31
      中呂 十二月帶堯民歌 十九大勝利閉幕
      岷峨詩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23
      定结县| 瓮安县| 盈江县| 二连浩特市| 临朐县| 改则县| 铁岭市| 海阳市| 陆河县| 广东省| 大庆市| 永兴县| 那曲县| 斗六市| 靖西县| 炉霍县| 南溪县| 阿坝县| 嘉禾县| 衡阳市| 罗山县| 五台县| 台中市| 阆中市| 厦门市| 金塔县| 东莞市| 吉水县| 时尚| 滦平县| 新津县| 新干县| 大邑县| 高密市| 保山市| 商城县| 连南| 无为县| 黔西县| 长海县| 云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