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強 清鎮(zhèn)市第一人民醫(yī)院120急救中心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種臨床中較為嚴重的冠心病。AMI發(fā)病1h內有著非常高的死亡率,為此,發(fā)病后1h是AMI救治的關鍵時期,這就對AMI患者的院前急救轉運提出了較高的要求[1]。我院結合AMI患者的特點和病變危險程度,提出了院前急救運轉安全管理,現對其具體實施方法及效果作如下總結。
我院2018年1月提出了AMI院前急救轉運安全管理,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120接診的AMI患者50例作為研究組,其中女性18例,男性32例,年齡為(61.52±4.64)歲。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120接診的AMI患者5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女性22例,男性28例,年齡為(61.41±4.5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頭腦風暴制定方案:組織120例在崗醫(yī)護人員進行頭腦風暴討論,以急性AMI患者的臨床特征、急救方案、急救需求、轉運危險因素等關鍵詞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通過醫(yī)護人員的共同協(xié)商討論,設定急性AMI院前急救轉運中可能遭遇的各種危險情況,再通過逐項逐一質疑的方式,制定出一套科學、安全、可行的急性AMI轉運安全管理方案。
2.集中培訓:根據最終確定的急性AMI轉運安全管理方案,組織120急救中心醫(yī)護人員集中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AMI急性發(fā)病特點、院前急救處置方法、轉運途中的安全管理等方面。保證120急救中心醫(yī)護人員均能夠清楚急性AMI轉運安全管理方案的具體操作流程,同時能夠根據所制定的方案嚴格執(zhí)行。
3.安全管理具體措施:(1)出車準備:在接到120急救中心電話之后,根據呼救電話初步判定患者病情,并迅速完成急救物品的準備,在3min內出車,盡快達到患者身邊。(2)院前急救:在到達現場之后,將患者就地平躺,盡量避免翻身,保持周圍安靜,穩(wěn)定患者及其家人的情緒,迅速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檢測和記錄,包括呼吸、意識、心率、血壓、脈搏、皮溫、尿量、瞳孔等。運用12導聯(lián)心電圖對患者ST-T變化情況進行觀察,準確、迅速的判定患者的疾病和嚴重程度,確診為AMI時,必須立即在現場對其實施救治。①給予面罩或者鼻導管吸氧,將氧流量調整為2-4L/min范圍內,緩解患者發(fā)紺、呼吸困難、心肌缺氧等癥狀;②借助三通管、留置針建立起靜脈通道,妥善固定。為患者提供阿斯匹林300mg、替格瑞洛180mg、阿托代他叮40mg用藥;③患者普遍表現出心前區(qū)疼痛同時伴隨有瀕死感,故可經皮下注射給予5-10mg嗎啡或者肌注鹽酸哌替啶50-100mg,密切關注患者的呼吸變化、疼痛改善效果。(2)安全轉運:在患者病情逐漸穩(wěn)定或者有效改善之后,立即對其進行安全轉運送入醫(yī)院進行救治。在這個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妥善固定,若非電梯房,需要注意樓道狹窄和拐角區(qū)域,避免碰傷患者,且需要盡量保持擔架平穩(wěn),頭部始終朝上,身體不得出現傾斜,以免因大起大落對患者機體發(fā)生改變。在妥善置于救護車后,需持續(xù)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并及時與醫(yī)院聯(lián)系做好相應搶救準備工作。車輛行駛過程中,在上下坡、轉彎、停車掉頭時都必須盡量避免顛簸。在送入醫(yī)院之后,與交接人員就患者病情以及個人情況做好詳細對接。
根據患者的心功能NYHA分級評分變化進行急救治療效果評價,具體的標準為:(1)顯效:患者心功能改善達到了2級及以上,臨床癥狀和體征均表現出非常顯著的改善。(2)有效:患者心功能改善達到了1級及以上,臨床癥狀和體征均有所改善。(3)無效:患者心功能改善改善效果不足1級,臨床癥狀和體征均無明顯變化。
運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2.0行數據的分析處理,以率(%)表示計數資料,以χ2檢驗。若P<0.05即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急救治療效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急救治療效果比較(n,%)
AMI是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而引發(fā)的急危重癥疾病。AMI患者在發(fā)病時,會表現出非常明顯的持續(xù)性的發(fā)熱、胸骨后劇烈疼痛、血清心肌酶升高等特點,嚴重情況下還可引發(fā)急性心力衰竭和休克癥狀[2]。為此,結合患者的特點,對其實施有效的急救處理,是保證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舉措。
我科室為了更好的提升急性AMI患者的救治效果,首先提出了頭腦風暴構建方法,并在這個過程中確定了發(fā)病后急救處理方法、用藥方案、生命體征變化、搬運碰撞、救護車車速等高危因素,故基于此提出了出車充分準備、到場后的準確判斷、確診后用藥救治、病情穩(wěn)定后的轉運、碰撞保護和車速控制等安全管理措施,根據結果來看,研究組的救治總有效率達到了9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P<0.05)。
綜上所述,在對急性AMI患者的急救中,通過實施院前急救安全管理方案,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救治有效率,值得推廣。